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山西三次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金融先导作用研究——以明清至民国时期为考察范围

山西三次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金融先导作用研究——以明清至民国时期为考察范围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作者: 杨国佐
  • 出版日期: 202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96092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以明清至民国时期,考察山西经济转型的金融先导作用,既总结了山西经济转型的历史规律,亦梳理出了山西为何成为曾经经济中心与金融重镇的脉络与逻辑。对于加深了解山西区域经济特色及未来转型向路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内容简介
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山西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战略转型。在这次转型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且更需要历史实践经验的借鉴。本书将研究视角由当前的时点拓展至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在金融史的基础上运用金融先导理论,通过对山西历史上三次经济演化转型历史过程——从明清时期山西的商业、金融业的革命到1840—1911年工业化雏形,再到民国时期的全面工业化——进行系统的历史分析,总结山西经济长期发展和几次转型的历史规律,试图寻找出经济演化发展过程中的源动力,为山西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和金融支持协调机制的构建找到科学的路径与方法。
作者简介
杨国佐,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六部,参著学术专著两部,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八项,研究方向:经济金融史、农村金融、企业投融资及并购重组。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当前山西经济所面临的发展困局及转型紧迫性
1.1.2 山西经济从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艰难转型历程
1.1.3 从经济演化发展历史中寻找推动经济转型的原动力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中国经济、金融演化转型历史的研究文献
1.2.2 关于山西经济、金融演化转型历史的研究文献
1.2.3 关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研究及文献
1.2.4 关于金融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研究及文献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论文基本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1.4.1 主要工作
1.4.2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发展阶段的划分
2.1.2 关于经济转型
2.2 相关理论——金融先导理论
2.2.1 国内学者对金融先导的论述
2.2.2 金融先导理论的提出
2.2.3 金融先导理论的内容
第3章 明清时期山西经济商业化转型过程中的金融先导
3.1 明清时期山西经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经济环境
3.1.1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繁荣的政府条件和市场条件
3.1.2 商品经济发展催生金融业革命
3.1.3 晋商的兴盛与金融业变革
3.2 明清山西金融业发展状况
3.2.1 金融机构的发展
3.2.2 金融信用工具及金融业务的发展
3.2.3 金融发展的社会作用
3.3 明清时期山西金融业的发展对经济演化转型的推动作用
3.3.1 货币制度的演化(白银货币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3.2 白银货币化与流通数量增加推动经济增长
3.3.3 金融机构的演化发展促进了经济转型
3.3.4 金融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清末山西经济工业化转型初期的金融先导
4.1 清末中国经济发展概述
4.1.1 洋务运动推动中国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4.1.2 国外资本在中国的扩张促使近代工业企业的出现
4.1.3 商品交易品种和数量的增加
4.1.4 商品贸易路线的拓展
4.1.5 商品交易市场的扩大
4.2 清末中国金融发展状况及金融先导
4.2.1 票号的繁荣
4.2.2 钱庄的演变
4.2.3 外资银行的进入与业务发展
4.2.4 官银钱号的设立与关闭
4.2.5 新式银行
4.3 清末山西经济开始向工业化转型
4.3.1 制造业
4.3.2 矿业
4.4 清末山西向工业化经济转型中的金融先导作用
4.4.1 清末山西金融的发展状况
4.4.2 清末山西工业化转型的金融先导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民国时期山西经济工业化转型过程中的金融先导
5.1 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向全面工业化转型发展概述
5.1.1 民国政府充分的鼓动宣传和优惠政策
5.1.2 民国时期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
5.1.3 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向全面工业化转型
5.2 民国时期金融发展状况及其作用
5.2.1 货币制度进一步完善
5.2.2 金融机构推陈出新
5.2.3 金融推动经济向全面工业化转型
5.3 民国时期山西经济向全面工业化演化转型
5.3.1 轻工业发展迅猛
5.3.2 重工业长足发展
5.3.3 官办和官督商办在山西近代工业占据了统治地位
5.4 民国时期山西金融发展状况
5.4.1 民国初年山西金融形势混乱
5.4.2 阎锡山支持金融先行发展
5.5 民国时期山西经济工业化转型过程中的金融先导作用
5.5.1 政府主导的强制性金融先导政策作用明显
5.5.2 金融先导为金融市场创造良好的投资运行环境
5.5.3 金融先导发挥资源配置很优化功效
5.5.4 金融先导促进多方面金融创新
5.5.5 金融先导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金融先导理论的拓展与展望
6.2.1 金融先导理论的拓展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按照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发展基本模型:Y=f(L,K,Q,T),(Y代表产出,L代表土地,K代表资本,Q代表劳动力,T技术)。按照现代的观念,我们可以认为L代表自然资源,K代表金融,Q代表劳动力,T代表生产技术。在这个模型中,L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是不能改变的,Q、T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较缓慢,且有条件。要在短期内改变,最可能的就是K——金融,而关于金融的改变也是当前政府能够做到的。所以,本书从金融的角度对山西历史上的三次经济转型进行了研究。发现金融在历次经济转型中都具有先导作用。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商品交易需求的扩大,同时通过金融革命,金融货币业的革命性巨变,极大地刺激了国内工商贸易以及国际贸易大发展,形成了银本位货币时代中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正是金融先导理论在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有力证据。但历史的演绎也同时证明金融先导既有政府的先导,同时也有市场的先导。政府的先导在明清有关朝政政策调整、放松对商业的课税及金融贸易方面已有明确的线索,而市场性金融先导则通过对金融信用的发展、金融促进国内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增量增效金融服务、货币世界流动格局、金融资源的配置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 清末山西经济开始向工业化转型,山西近代工业发展发轫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得到快速发展,现代工业体系得以初步建立。山西工业化经历了“国资启动——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过程,最终走向了从金融控制到产业垄断这条国家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清末山西金融的发展以票号的繁荣为显像。金融先导推动了山西工业革命的初始发展,金融先导的导向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山西经济的产业结构。可以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但是不充足,并没有很好地推动产业革命和工业化。主要是金融资本逐步脱离实体经济,没有很好地融入生产、流通中,尤其没有很好地融入生产中。票号鼎盛期开始,实质上是金融逐渐脱离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开始,导致山西省内经济金融支持力度减弱。尤其是山西票号成为实际上的清政府财政部门之后,资本进一步脱离生产、流通领域。 民国时期,山西经济从轻工业、重工业、矿业与铁路交通等方面向全面工业化演化转型,尤为重要的是,阎锡山制定了一系列金融先行发展政策,为促进山西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在这次山西经济工业化转型过程中,政府主导的强制性金融先导政策作用明显:金融先导为金融市场创造良好的投资运行环境、金融先导发挥资源配置很优化功效、金融先导促进多方面金融创新、金融先导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通过对山西历史上三次经济转型发展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金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具有先导作用。但是,依据行使先导职能的主体的不同,金融先导分为自由市场经济下的民间的金融先导和政府的金融先导。这两种金融先导对经济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明清时期商业化转型过程中和清末初步工业化转型过程中,行使金融先导职能的是民间金融。但在当时民间金融实力较弱,又没有合适的经济、金融政策环境下,对经济的先导作用不是很明显。在民国时期,山西经济进行全面工业化转型过程中,行使金融先导职能的是政府金融。在阎锡山大力推动金融创新、金融先行的经济和金融政策主导下,金融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效果是明显的,成绩也是显著的。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