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陶行知与徽州

陶行知与徽州

  • 字数: 309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94634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历史上的徽州一府辖六县,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徽州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在徽州歙县西乡的黄潭源村。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徽州度过的。作为徽州之子,虽然长年奔走在外效力国家,但对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十分关注,尤其是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卓著。作为享誉世界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徽州的骄傲。 "
内容简介
历史上的徽州一府辖六县,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徽州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在徽州歙县西乡的黄潭源村。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徽州度过的。作为徽州之子,虽然长年奔走在外效力国家,但对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十分关注,尤其是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卓著。作为享誉世界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徽州的骄傲。
作者简介
凌文,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馆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分会副秘书长。先后在刊物发表文章几十篇,主编《陶馆通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巡礼——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参编《陶行知廉政文化教育读本》《陶行知家书》,著有陶研论文30余万字。
目录
行知家人
陶行知的父亲——陶位朝
附:陶行知父亲写给儿子的信(陶位朝)
陶行知母亲——曹翠仂
附:追悼慈母歌(陶行知)
陶行知妻子——汪纯宜
陶行知续弦——吴树琴
儿子心目中的父亲——陶行知陶宏
附:我的学历及终生志愿——致J.E.罗素(陶文濬)
陶行知的妹妹与妹夫张枝一
附:文渼指导之遗志(陶行知)
行知友人
陶行知与胡适 徐明聪
附:到庐山去——给胡适之先生信(陶行知)
陶行知的大弟子——方与严 程净
陶行知与姚文采患难与共数十年 姚启安
陶行知和汪达之的新安情缘 顾学让
附:长途旅行宣言告知书
陶行知同乡挚友许士骐许唯物
陶行知与柯庆施父子的情谊汪太戈
20世纪初期汪镜人与陶行知的交往 汪太戈
附:希望于县知事的——给歙县知事汪镜人先生的信(陶行知)
陶行知与国学大师吴承仕 凌文
陶行知与“地皮大王”程霖生 邵宝振
陶行知与“新安画派”山水画巨匠汪采白 洪振秋
陶行知与图书馆拓荒者洪范五 曹呈锋
陶行知与教育厅厅长江彤侯 张卫民
陶行知与程修兹的师生情 张卫民
陶行知与茶商世家谢育华 郑毅
陶行知与小朋友吴立邦之间的忘年交 凌文
附:徽州土货——答吴立邦小友的信(陶行知)
陶行知与同乡同学张国良二三事 鲍义来
行知研究
新安《陶氏族谱》 凌文
附:有关陶行知使用过名字的史料汇编
新安《陶氏族谱》谱叙 凌文
陶行知系陶渊明后裔 凌文
附:新安陶氏族谱新式简图
圣人诞生地黄潭源游记 凌衍
陶行知青少年时期的故事 林文胜
陶行知青少年时期家境状况初探 程净
陶行知青少年时期的老师 张奇珍
陶行知少年就读处——崇一学堂 张夏敏
水蓝桥码头是陶行知离开徽州的起航处 凌文
陶行知与安徽公学 汪勤
附: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陶行知与《微音》月刊 唐延军
陶行知关注屯昌公路建设 凌文
附:我对于屯昌汽车路办理的意见(陶行知)
陶行知与歙县旅沪同乡会 周鸣雷
附:歙县旅沪同乡普及歙县教育助成委员会简章
歙县第一工学团创办史
附:创办歙县第一工学团意见书
陶行知参加辛亥革命地方起义初证 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课题组
陶行知参加辛亥革命地方起义再证 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课题组
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
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馆藏文物掠影 凌文
“歙县黄潭源行知小学”的往昔与现状 李惠萍
歙县行知小学与创办人许士骐 许毓萍
安徽省行知学校:非遗教育领风 骚行知模式铸辉煌 张崇福
游歙县行知公园 芦洁
陶行知对徽州教育的贡献 方光禄
附: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给文渼的信(陶行知)
徽州传统文化对陶行知的影响 张俊杰
附:徽州推行平民教育办法 陶行知
陶行知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 方利山
附:徽州建制沿革
陶行知赞美徽州诗文选读 凌文
附:徽州人的新使命——给徽州同乡的公开信(陶行知)
陶行知墓 汪雯
后记
摘要
     陶行知的父亲——陶位朝 陶位朝,安徽歙县黄潭源村人,字笑山,号槐卿,1867年生于安徽省歙县,1915年1月病殁于江苏南京。陶位朝青少年时期跟着长辈在一家店里当学徒,并在那儿结识了从绩溪七都来开豆腐店的曹振仂(陶行知的外祖父)一家。这是以后陶位朝与曹翠仂成婚的因缘。光绪二十六年(1900),他在休宁县万安镇担任册书,掌管田赋契约;1902年解职归田,回歙县黄潭源村家中务农。他在家种瓜种菜,砍柴卖柴,与其妻曹翠仂靠劳动谋生,生活清苦,却仍乐于读书。 为了支持陶行知在美国留学,在当时没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和措施的情况下,陶位朝只是靠自己的毅力来戒除吸食多年的不良嗜好。这对于一个长期吸食成瘾的人来说,需要忍受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是,为了儿子能够成才,能为国效力,这一切是值得的。也正因为如此,陶位朝在戒掉吸食多年的不良嗜好后不久,身体终于忍受不了巨大的折磨而撒手人寰。而当时陶行知远在美国读书,无缘与父亲见最后一面。陶位朝去世时,陶行知在美国留学没能尽到孝子的义务,“悲之极,不得已借事勉强忘下,下课后即到图书馆看书,不敢回寓”,写了《追忆美国得父没耗后之生活》一诗:“我欲忙,我欲忙,忙到忘时避断肠,几回心内伤!我欲忘,我欲忘,忘人梦中哭几场,醒来倍凄凉。”这一段时间,陶行知只有整天埋头在图书馆内,发奋努力,以求“学有所成”,报答亡父于九泉之下,用这种方式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 陶位朝享年48岁,葬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犁宫边(现陶行知墓附近)。 附:陶行知父亲写给儿子的信(陶位朝) 溶儿览: 自汝动身之后,有上海所发信片阅,纯媳日记已经载入,不必再提。兹以放洋①之后,先后接到八月十六日信片一张,又八月卅一日由檀香山来信,当给吴、张诸君阅过。采芝已经入校,经枝一为之布置妥帖。纯媳入学无阻,不教针线,仍与漠儿同住。又九月六日由船上来信,翌日,即偕枝一同往邑监督处,请其出信致纽约,将文凭直接寄汝收目,当蒙许可。又九月十一日自鉴湖城及九月十三日自支加哥②信片各一张,并九月十五日自伊利诺所发来信一封均各收到,备悉一切为慰。所云《金陵光》《诗韵集成》二件,俟新译袁世凯出版寄来,再与全家相片一同寄美可也。全家在宁平安,我与汝母所服药水均有效。我现在寓专改中学课文,外本每月十洋,枝一可以帮忙。程锦章之外金迄未寄来,日前已由枝一信催,吴君守道之洋已收过两月矣。今附寄来信贰张,纯媳日记一页有零并张枝一信三张,又遗在寓中文监督介绍名片一张,一并先行寄覆,至即查阅,余俟后及。 再者漠儿年已长大,诸事皆可解决,惟③我终以张之前病传染二字,怀疑莫释,未能决断,吾儿以为究竟有无关碍,其速详细明白言之,以便定其行止,切要!切要!特嘱。 10月18日 (张艳红校注) 注释 ①放洋:留洋。 ②支加哥:芝加哥。 ③惟:唯。 陶行知母亲——曹翠仂 曹翠仂(1866—1933),陶行知母亲,安徽绩溪县七都人,是一位善良、朴实的女性,是陶行知毕生事业的坚强后盾,曾在崇一学堂帮佣。其间,少年陶行知常去探望母亲,帮助劳动,被校长唐进贤看中,得以免费入该校读书。陶行知写有一首《吾母所遗剃刀》诗,赞日:“吾母治家,最为勤俭,连剃头都是她一人包办,这把剃刀现在成了我们最可纪念的传家宝了。它剃过父亲的头,剃过我的头,剃过桃红、小桃、三桃、蜜桃的头。”“这把刀!曾剃三代头。细算省下钱,换得两担油。”发自内心地赞美了勤俭持家的母亲。1923年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当时全家住在北京司驸马大街,家里办起了“笑山平民读书处”。57岁的她报名参加,由孙子陶晓光当她的小先生。当读到第16天,陶行知依据《平民千字课》上的生字从张家口给她写信,她竟能读懂。并在6个月中完成全部学业。陶行知特地写了一首《慈母识字图》诗:“吾母五十七,发奋读书籍;十年到于今,工学无虚日。小桃方六岁,略识的和之;不曾进师范,已会为人师。祖母做学生,孙儿做先生;天翻地覆了,不复辨师生。三桃凑热闹,两眼呆望着,望得很高兴,祖孙竟同学。上课十六天,儿子来一信,老人看得懂,欢乐宁有尽。匆匆六个月,毕业无文凭,日新又日新,苦口作新民。病发前一夜,母对高妈说:你比我年轻,求学要心决。子孙须牢记:即知即传人!若作守知奴,不是中国人。”《慈母识字图》说明了陶母活到老学到老、勤奋好学的人品,为后辈学习的楷模。1930年晓庄学校被查封后,陶行知被迫逃亡。当时,儿媳重病在身,孙儿幼小,陶家受到严密监视,并受到威胁:“如果抓不到陶行知,就拿全家老小做人质。”她担负起了照料全家的重担,巧妙地和官兵周旋,深夜趁哨兵换岗间隙,带领全家出逃,躲过这次大难。她以一生勤劳与奉献精神以及对儿子事业的无私支持,深受全家人的尊敬。1933年11月26日因脑出血抢救无效,病故于上海海格路红十字会医院。人殓时陶行知痛苦万分:“母亲、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