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耕作制度发展与研究

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耕作制度发展与研究

  • 字数: 42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黄国勤 等
  • 出版日期: 2021-10-01
  • 商品条码: 97870306921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是发展篇,分别对长江中下游地区7省(直辖市)稻田耕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回顾总结、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下篇是研究篇,结合正在进行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并注重吸收、引用国内外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冬作-双季稻三熟制”“早籼-晚粳双季稻”“直播稻”“再生稻”“特别温度对区域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稻田耕作制度的生态环境效应与生态服务价值”等6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总体来看,上篇反映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耕作制度的“宽度”“长度”;下篇体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耕作制度的“深度”“精度”。本书既具有创新性、理论性、学术性和资料性,又具有针对性、区域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适合于从事农学、作物、土壤、肥料、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阅读,也适用于从事农业,特别是耕作制度方面的实际工作者参考,还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科研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目录
上篇发展篇
第一章长江中下游地区概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二、气候状况
三、陆地面积
四、土壤类型与特点
五、自然植被
六、水系与水资源
第二节社会经济条件
一、人口
二、耕地
三、农业产值
四、地区生产总值
第三节战略地位与作用
一、资源富足区
二、农业精华区
三、粮食主产区
四、经济发达区
五、生态支撑区
六、文化多样区
七、社会和谐区
八、绿色发展区
参考文献
第二章稻田耕作制度概述
第一节耕作制度简述
一、耕作制度的概念
二、耕作制度的组成
三、耕作制度的特性
第二节稻田耕作制度特征
一、起源古老性
二、条件优越性
三、模式多样性
四、结构复合性
五、功能高效性
六、分布区域性
七、管理综合性
八、潜力巨大性
第三节稻田耕作制度功能
一、供给功能
二、增收功能
三、蓄水功能
四、保土功能
五、净化功能
六、调节功能
七、减灾功能
八、就业功能
九、文化功能
十、景观功能
十一、旅游功能
十二、国际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章上海市稻田耕作制度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上海市稻田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上海市耕地面积及水田面积变化情况
二、上海市粮食生产的发展回顾
三、上海市稻田轮作模式演变
第二节上海市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一、农业多功能性与水稻生态服务功能
二、上海市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情况
三、上海市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
第三节上海市稻田耕作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上海市水稻绿色生产发展目标与任务
二、上海市稻田耕作制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第四章江苏省稻田耕作制度改革与发展
第五章浙江省稻田耕作制度改革与发展
第六章安徽省稻田耕作制度改革与发展
第七章江西省稻田耕作制度改革与发展
第八章湖北省稻田耕作制度改革与发展
第九章湖南省稻田耕作制度改革与发展
下篇研究篇
第十章冬作-双季稻三熟制的研究与发展
第十一章早籼晚粳双季稻模式的研究与发展
第十二章直播稻研究与发展
第十三章再生稻的研究与发展
第十四章特别温度对区域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第十五章稻田耕作制度的生态环境效应与生态服务价值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