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廉润南粤

廉润南粤

  • 字数: 1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491238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自汉朝至近代约两千年历史中,广东大地陆续涌现出一批品性高洁、克己奉公、不谋私利的清官廉吏,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基于此,广东省纪委监委宣传部选取了中国古代、近代历史上24位生长于广东或曾在南粤任职的清官典型,对他们的为官履历、廉政故事、思想言论等进行了综合梳理、系统撰稿,并结合当今时代背景对各清官进行了评说,分“公道为民”“勤勉务实”“清廉持俭”“正直刚肃”四大部分架起逻辑框架,编写成《廉润南粤》一书。本书风格古朴、雅致,内容除了颇具文采性、说理性、深度感的文字外,还配有丰富的清官人物肖像及与其相关的古籍、碑刻、遗址等图片,并且引入关于清官的史书传记、名家诗词的原文,对其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品鉴,故而全书内容品质较高、智慧含量丰富、文史底蕴厚重,兼具阅读体验和收藏价值。本书系2021年广东省纪律教育学习月廉政文化读物,供广大党政干部学习参考。
目录
公道为民
巾帼英杰冼夫人 身事三主一心淳
不平则鸣韩退之 治潮赢得百代师
中唐诗豪刘禹锡 功利存民扬清气
超逸绝尘苏东坡 玉骨冰魂任滂沱
清廉卓绝数陈瑸 贫瘦在己肥在民
尽心民事张维屏 痛愤疾书以诗鸣
勤勉务实
诗人宰相张九龄 清正尚直开庾岭
真儒千载湛若水 慎以终始声名蜚
三朝阁老阮伯元 守正才优堪大贤
晚清名臣骆秉章 举廉惩贪世流芳
铁路之父詹天佑 清廉实干业德优
清廉持俭
晋代良吏吴隐之 敢饮贪泉明心志
清廉名相李玄卿 出身宗室克俭勤
为官典范包青天 铁面无私守忠廉
理学大师周敦颐 以莲为师自砥砺
盛德清风崔与之 晚节飘香炳青史
谨严治穗赵瓯北 身处脂膏不昏秽
民族英雄林则徐 以廉立威洁如玉
正直刚肃
开粤风雅杨孝元 吏治必务平与廉
“异代九龄”余安道 风采逸然动公朝
以诚立身刘安世 “殿上猛虎”威名驰
“冷面寒铁”周志新 植善锄恶履职兢
刚直廉吏卢朝言 冒死“打虎”比青天
忠简之士陈子壮 刚正不阿浩气长
摘要
     壹 公道为民 西汉思想家、文学家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修务训》中指出:“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意为执政者若为政公道无私,则只须发一言便能使千万民众团结一致、齐心奋斗。为官处事只有坚守磊落坦荡的公心,将权力优选地用在为民办事上,做到真正的大公无私、公道正派,才能长久保有民心拥戴。 巾帼英杰冼夫人 身事三主一心淳 冼夫人(约512或525—约602),高凉郡(今广东茂名、阳江一带)人,嫁与梁高凉太守冯宝,南北朝时期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史称“谯国夫人”。她一生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历经梁、陈、隋三朝,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功勋卓著,先后被七朝君王敕封,被尊称为“岭南圣母”。去世后被追谥为“诚敬夫人”,《隋书》《北史》《资治通鉴》均为她立传。 她功勋卓著,先后被七朝君王敕封,被百姓尊称为“岭南圣母”;她忠义为国,被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她就是致力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岭南经济的爱国女英雄——冼夫人。 冼夫人,南北朝时期高凉郡人,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家族世代为俚族部落首领,其嫁给当时的梁高凉太守冯宝后,成为俚汉融合的典范。她的事迹不仅见诸《隋书》《北史》《资治通鉴》和许多方志,千百年来,也一直在岭南大地口耳相传。 跨越历史的长河,一名少数民族女性何以享有如此高的声望,乃至成为岭南地区民俗信仰的崇拜对象?回溯冼夫人为国为民的一生,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推行仁政  不徇私情 南朝梁天监十一年(512年,一说南朝梁普通六年,即525年),冼夫人出生在高凉郡一个统领十余万户的南越俚族部落首领家庭(位于今广东茂名电白)。当时的中国动荡不安,年幼的冼夫人目睹战乱所带来的苦难与灾祸,从小就萌生了推动国家统一、增进民族融洽的愿望。 冼夫人虽贵为地位显赫的首领千金,却作风朴素,不爱穿金戴玉。她自幼聪慧,多谋善断,且亲近百姓,关心人民疾苦,年纪轻轻就能将俚人部众团结在身边。虽为女子,冼夫人却习得一身好武艺,尚未出阁时,已成为一名能行军布阵的青年女首领(参见《隋书·谯国夫人传》、崔翼周《诚敬夫人庙碑铭》)。 冼夫人崇尚儒家典籍中忠孝仁政等思想观念,并将其充分运用在治理实践中。南北朝时期,岭南偏远的俚、僚等族群聚居区仍保持着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史载“俗好相杀,多构仇怨”(《隋书·地理志》)。在此背景下,冼夫人以仁爱为施政原则,废除愚昧习俗,致力于消除部族之间的积怨与矛盾,自此“信义结于本乡”。 为了更好地促进汉越民族团结和文化融合,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冼氏家族接受罗州(今广东化州)刺史冯融的礼聘,冼夫人与冯融之子、高凉太守冯宝结为夫妻,迈出南方越人与汉人融合的第一步。 冯氏一族虽是北燕皇族之后,且累世任州郡长官,却因是外来汉人,得不到当地俚族的认同,致使朝廷政令难以在当地推行。而冼夫人与冯宝结为夫妻后,凭借自己既是越人首领又是汉人媳妇的身份,积极协助夫君推广朝廷法令、处理诉讼纷争、传播礼教文化。 秉公持正,是推行仁政的应有之义。哪怕是俚族首领犯法,冼夫人也一视同仁,依法惩办。她的兄长冼挺身为州刺史,倚仗权势,大肆掠夺其他州县,岭表一带深受其苦。对此,冼夫人不徇私情,苦口婆心反复劝谏兄长,最终使冼挺转变态度,不再将个人私欲凌驾于法律权威之上,为各部族遵守法律作出榜样。此后,各郡怨声逐渐平息,政令得以有序实施,境内稳定安宁,冼夫人由此声名远扬,闻风归附者络绎不绝。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