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学要义精讲读 2

国学要义精讲读 2

  • 字数: 167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1-10-01
  • 商品条码: 97875426745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借助“斯文讲坛”学术阵地,集结国内很好大学相关领域知名学者 站在国学研究前沿,以别致的视角洞穿学术之艰深,分享新时代课题成果传承国学精粹,普及人文通识展卷而读,掩卷而思本书所述文史哲之国学要义,主要为读者呈现当代国学研究的两种特点:“穿着古人的服装,演出当代的历史剧”国学的发展,“守正”是前提,“溯本”是基石,在法古中变化,在继承中开新,才能实现历史之河的奔涌前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志熙,以全新角度解读李白诗歌成就:李白之所以成为李白,不单单因为他自身非凡的才情和惊泣鬼神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他对前人诗歌艺术的“拟古而变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教授李小龙,揭示人们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认知偏差:中国古代小说被西方“小说”概念所遮蔽,模糊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承担“向普通民众去传达文化规范的职责”,即小说须有教化意义。这是读懂和进入中国古代小说世界的重要前提。“超越语言和文化差异,欣赏人类心智和想象力的内在联系”国学的研究,不仅要纵向追溯和传承,也要横向审视不同文化土壤下衍生与变异,在跨文化的视阈下,通过中外互鉴把握彼此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曹峰,论述世界上第一部《中国哲学史》,中国传统“经学”对于日本近代哲学研究的借鉴意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泳超,梳理舜孝故事在中日两地传播的形态特征,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记录史”与“生命力”。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分析日本天皇“践祚大尝祭”的文化蕴含,从“最日本”的仪式中钩沉中国文化的要素。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隆溪,梳理中西文学中的“镜子”意象,看到不同文化传统中,人类心灵的沟通与契合。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中沉淀,在奔涌中蓄力,在时代里新生,经历正、反、合之前进步履,给研究者、传播者、爱好者带来思想的愉悦,可以永远屹立,永远自信。
内容简介
本书依托高水平学术讲坛,集结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讲解魏晋文学、李白诗歌、古典小说、传统美学等,溯本清源,揭示国学要义;探讨历史上中国文化对别国哲学研究、宫廷礼仪、民间文学、风尚潮流的影响,以及跨文化视域下的中西文学互鉴等,开枝散叶,展现国学生命力。传承国学精粹,普及人文通识。展卷而读,掩卷而思。
作者简介
钱婉约,江苏苏州人。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孙女。北京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学院史学硕士,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曾先后在武汉大学历史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姬路独协大学文学部、澳门理工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0年8月起,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任教,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系主任,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丑本中国学(汉学)研究,同时关注中国历史文化及学术史发展和转型研究。
目录
前言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性质与特征
李白新解:法度之中,豪放之外
说说中华古诗文吟诵
如何解读中国古代小说
论“有意”与“无意”及其美学史意义
内田周平,世界上第一个写《中国哲学史》的人
日本天皇践祚大尝祭与中国文化
“舜子变型”故事在中日两地的流传变异
全球史视野下的明代青花瓷:崛起与传播
中西文化中的“镜子”意象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