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化妆品制剂学(申东升)

化妆品制剂学(申东升)

  • 字数: 857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申东升 主编
  • 出版日期: 2021-10-01
  • 商品条码: 97871223957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09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化妆品制剂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教授题词,全面介绍化妆品基本理论、剂型设计、设备选型、制剂工艺、质量控制、功效评价、安全使用和法律法规等内容。 《化妆品制剂学》分为23章与附录。第1章介绍化妆品制剂学的内容与任务,第2章到第11章介绍化妆品10种剂型的特征、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和100个制剂实例,第12章到第21章介绍了化妆品皮肤吸收、表面活性剂、化妆品流变学、制剂稳定性、制剂设计、制剂环境、性能评价、制剂包装和化妆品管理法规等制剂学理论、技术与要求,第22章列出了20个消毒剂制剂实例,第23章列出了20个制剂学实验,附录为化妆品质量相关国家标准号等。全书力求使读者深入理解化妆品制剂学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化妆品制剂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化妆品制剂学》可作为化妆品类、美容类、医学类、药学类、中药学类、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生物类和轻工类等专业的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也可以作为化妆品行业人才培训教材。本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化妆品行业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很好的参考资料和工具书。
作者简介
申东升,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健康医学院教授,药学类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有机化学、精细化学品合成、高等有机化学等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教学。从事化妆品与精细化学品的研究开发,以及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 在广东药科大学期间,创办医药化工学院,任广东省化妆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化妆品专业示范基地主任、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担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校教学委员会委员、学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学校化学学科带头人。 现任广东省化妆品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质量管理学会副会长等。
目录
第1章绪论001 1.1化妆品制剂学内容与任务001 1.1.1化妆品制剂学内容001 1.1.2化妆品制剂要求001 1.1.3化妆品制剂学任务002 1.2化妆品制剂技术005 1.3化妆品剂型分类与合理选择006 1.3.1化妆品分类006 1.3.2化妆品剂型分类006 1.3.3化妆品基本特性和不良反应007 1.3.4化妆品剂型的合理选择008 1.4国内化妆品产业现状008 1.5化妆品行业常用网站导航010 第2章水剂011 2.1水剂的剂型及其特征011 2.1.1护肤用水剂化妆品011 2.1.2发用水剂化妆品012 2.1.3香水类水剂化妆品012 2.2水剂的溶剂与原料013 2.2.1护肤用水剂化妆品溶剂与原料013 2.2.2发用水剂化妆品溶剂与原料014 2.2.3香水类水剂化妆品溶剂与原料014 2.3水剂的生产工艺流程015 2.3.1搅拌混匀015 2.3.2贮存陈化016 2.3.3过滤除杂016 2.3.4灌装入库016 2.4水剂的生产设备016 2.4.1搅拌设备016 2.4.2过滤设备016 2.4.3灌装设备017 2.5水剂的质量要求与控制017 2.5.1水剂类化妆品质量指标017 2.5.2水剂类化妆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方法017 2.6水剂的制剂实例019 2.6.1柔软性化妆水019 2.6.2收敛性化妆水021 2.6.3清洁化妆水023 2.6.4舒缓保湿须后水024 2.6.5清凉舒爽痱子水025 2.6.6发用保湿定型啫喱水027 2.6.7护发营养水028 2.6.8玫瑰香水029 2.6.9控油平衡化妆水030 2.6.10清爽祛味花露水032 第3章油剂034 3.1油剂的剂型及其特征034 3.1.1油剂的剂型034 3.1.2油剂的特征034 3.2油剂的基质与原料034 3.2.1油剂化妆品基质034 3.2.2油剂化妆品原料038 3.3油剂的工艺流程039 3.3.1工艺流程图039 3.3.2主要原料039 3.3.3生产步骤039 3.4油剂的生产设备040 3.4.1实验室均质设备040 3.4.2工业生产均质设备040 3.5油剂的质量要求与控制041 3.5.1常规理化指标控制041 3.5.2卸妆油的质量控制041 3.5.3发蜡的质量控制041 3.5.4按摩基础油、按摩油的质量控制041 3.5.5指甲油的质量控制041 3.5.6发油的质量控制041 3.5.7焗油膏的质量控制042 3.6油剂的制剂实例042 3.6.1清爽强力卸妆油042 3.6.2温和滋润卸妆油043 3.6.3舒缓通络按摩油044 3.6.4足部纯植物按摩精油045 3.6.5防水抗汗防晒油046 3.6.6清爽防水防晒油048 3.6.7温和调理焗油049 3.6.8高效持久发蜡051 3.6.9冰裂指甲油052 3.6.10低刺激指甲油052 第4章乳液剂054 4.1乳液剂的剂型及其特征054 4.1.1乳液剂的定义054 4.1.2乳液的光学性质 054 4.1.3乳液类型的鉴别054 4.2乳化剂与乳液剂原料055 4.2.1乳化剂055 4.2.2乳液剂常用原料056 4.3乳液剂的工艺流程056 4.3.1乳化方法056 4.3.2生产工艺057 4.4乳液剂的主要设备059 4.4.1乳化设备059 4.4.2灌装设备060 4.5乳液剂的质量要求与控制060 4.5.1乳液剂的感官评价060 4.5.2乳液剂的质量要求061 4.5.3乳液剂的稳定性061 4.6乳液剂的制剂实例062 4.6.1丝滑防晒乳062 4.6.2修复滋养保湿乳064 4.6.3绵润身体乳066 4.6.4乳化型洁面乳067 4.6.5抗敏修复乳069 4.6.6祛痘乳液071 4.6.7美白乳液072 4.6.8抗皱乳液073 4.6.9保湿舒缓滋养乳075 4.6.10舒缓乳化面膜077 第5章膏霜剂079 5.1膏霜剂及其特征079 5.1.1膏霜剂的定义079 5.1.2膏霜剂的特征079 5.1.3膏霜剂的制剂原理079 5.1.4膏霜剂的主要产品080 5.2膏霜剂的基质与原料080 5.2.1油性原料080 5.2.2粉质原料080 5.2.3溶剂类原料081 5.2.4胶质原料081 5.2.5辅助原料081 5.2.6功效活性成分081 5.3膏霜剂的生产工艺流程081 5.4膏霜剂的主要生产设备081 5.4.1均质机082 5.4.2超声波乳化设备082 5.4.3灌装设备082 5.5膏霜剂的质量要求与控制082 5.5.1膏霜剂的质量要求083 5.5.2膏霜剂的质量问题与控制083 5.6膏霜剂的制剂实例084 5.6.1蜂蜜滋养雪花膏084 5.6.2维生素E保湿霜085 5.6.3草本祛痘霜086 5.6.4婴儿柔和滋润霜088 5.6.5高效滋润眼霜090 5.6.6美白护肤防晒霜091 5.6.7环保无毒染发膏092 5.6.8蛇油滋养护手霜094 5.6.9清新薄荷牙膏095 5.6.10抗衰紧致霜096 第6章凝胶剂099 6.1凝胶剂的剂型及其特征099 6.1.1凝胶剂的定义099 6.1.2凝胶剂的分类及特征099 6.1.3凝胶剂的制剂原理099 6.1.4凝胶剂的主要产品100 6.2凝胶剂的基质及原料100 6.2.1天然水溶性聚合物101 6.2.2改性天然水溶性聚合物101 6.2.3合成水溶性聚合物101 6.2.4无机胶凝剂102 6.2.5油性凝胶基质102 6.2.6功能性添加剂103 6.2.7辅助原料103 6.3凝胶剂的工艺流程104 6.3.1凝胶剂的工艺流程图104 6.3.2凝胶剂的制备方法105 6.4凝胶剂的主要生产设备105 6.4.1万能混合搅拌机105 6.4.2凝胶剂的脱气设备105 6.4.3凝胶剂的灭菌设备105 6.5凝胶剂的质量要求与控制106 6.5.1发用啫喱(水)106 6.5.2护肤啫喱106 6.6凝胶剂的制剂实例107 6.6.1祛痘凝胶剂107 6.6.2抗氧化温敏型凝胶剂108 6.6.3抗氧化凝胶剂109 6.6.4美白护肤凝胶剂110 6.6.5保湿精华凝胶剂112 6.6.6卸妆洁面凝胶剂113 6.6.7抗妊娠纹凝胶剂114 6.6.8保湿防晒凝胶剂115 6.6.9祛斑凝胶剂116 6.6.10美白抗氧化凝胶剂118 第7章贴膜剂120 7.1贴膜剂的剂型及其特征120 7.1.1粉状膜剂120 7.1.2乳膏状膜剂121 7.1.3贴布膜剂121 7.1.4剥离膜剂121 7.1.5啫喱膜剂121 7.1.6眼膜与眼贴膜122 7.1.7塑身贴122 7.2贴膜剂的基质及其原料122 7.2.1贴膜剂基质122 7.2.2贴膜剂原料123 7.3贴膜剂的工艺流程123 7.3.1粉状贴膜剂的制备工艺123 7.3.2乳膏状膜剂的制备工艺124 7.3.3贴布膜剂的制备工艺124 7.3.4揭剥膜剂的配方与工艺125 7.4贴膜剂的生产设备126 7.4.1粉状贴膜剂的生产设备126 7.4.2乳膏状膜剂的生产设备127 7.4.3贴布膜剂的生产设备127 7.5贴膜剂的质量控制128 7.5.1包装材料与载体128 7.5.2贴膜剂原料128 7.5.3感官、理化和卫生指标128 7.6贴膜剂的制剂实例128 7.6.1粉状保湿面膜128 7.6.2膏状护肤面膜129 7.6.3芦荟补水贴布面膜130 7.6.4软膏状剥离面膜131 7.6.5透明凝胶剥离面膜132 7.6.6乳状睡眠面膜133 7.6.7泡沫面膜134 7.6.8天然中药人参面膜135 7.6.9膏状桑叶面膜136 7.6.10补水面膜贴137 第8章粉剂140 8.1粉剂的剂型与特征140 8.1.1脸部用粉剂140 8.1.2眼部用粉剂142 8.1.3身体用粉剂142 8.1.4口腔用粉剂143 8.1.5发用粉剂143 8.1.6冻干粉144 8.1.7软膜粉144 8.2粉剂的基质与原料144 8.2.1粉体的基本特性144 8.2.2粉剂配方构成145 8.2.3粉剂化妆品中的原料145 8.3粉剂产品的制备工艺147 8.3.1香粉类产品的制备工艺147 8.3.2粉饼的生产工艺148 8.3.3浴盐的生产工艺148 8.3.4冻干粉的生产工艺149 8.3.5特殊花纹的新工艺149 8.4粉剂的生产设备150 8.4.1粉碎设备150 8.4.2筛分设备151 8.4.3混合设备152 8.4.4压粉设备153 8.4.5真空冷冻干燥设备153 8.5粉剂的质量要求与控制153 8.5.1粉剂质量的影响因素153 8.5.2粉剂中的有害物质154 8.5.3粉剂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154 8.6粉剂的制剂实例156 8.6.1丝滑肤感的定妆散粉156 8.6.2保湿定妆蜜粉饼157 8.6.3护肤美肤浴盐158 8.6.4贴肤眼影粉158 8.6.5细腻粉饼159 8.6.6护齿牙粉160 8.6.7高显色度胭脂161 8.6.8芦荟冻干粉162 8.6.9不含氧化剂的染发粉163 8.6.10眼影烤粉164 第9章固体剂166 9.1固体剂的剂型及其特征166 9.1.1固体剂的定义166 9.1.2固体剂的特征166 9.1.3粉碎与分级166 9.1.4固体剂的主要产品167 9.2固体剂的基质与原料171 9.2.1固体剂用油脂171 9.2.2固体剂用蜡171 9.2.3饱和脂肪烃及其衍生物171 9.2.4无机粉体原料172 9.2.5黏合剂172 9.2.6香精香料172 9.3固体剂的工艺流程173 9.3.1美容皂生产工艺流程173 9.3.2口红生产工艺流程173 9.4固体剂的主要生产设备173 9.4.1三次元振动筛173 9.4.2固体剂混合设备174 9.4.3压制成型设备174 9.4.4固体剂脱模机174 9.4.5固体剂包装设备174 9.5固体剂的质量要求与控制175 9.6固体剂的制剂实例175 9.6.1滋润型口红175 9.6.2天然美白皂177 9.6.3固体香水178 9.6.4香膏179 9.6.5高SPF值防晒棒180 9.6.6亚光型腮红181 9.6.7提亮型发蜡182 9.6.8低熔点脱毛蜡183 9.6.9滋润保湿型口红183 9.6.10纯天然型唇膏186 第10章气雾剂188 10.1气雾剂的剂型及其特征188 10.1.1气雾剂的定义188 10.1.2气雾剂的分类188 10.1.3气雾剂的构成189 10.1.4气雾剂的工作原理189 10.2气雾剂的推进剂及构件189 10.2.1推进剂189 10.2.2气雾罐192 10.2.3气雾阀194 10.2.4阀门促动器196 10.3气雾剂的生产工艺及安全管理196 10.3.1气雾剂一般生产工艺196 10.3.2气雾剂充装中的技术要点197 10.3.3气雾剂生产工艺控制点199 10.3.4气雾剂的生产安全管理200 10.4气雾剂生产的主要设备201 10.4.1气雾剂生产设备201 10.4.2气雾剂检测设备202 10.5气雾剂的质量要求与控制202 10.5.1化妆品气雾剂的评价指标202 10.5.2气雾剂技术的整体性关系203 10.5.3气雾剂主要检验标准及法规203 10.6气雾剂的制剂实例204 10.6.1香体止汗喷雾204 10.6.2氨基酸沐浴慕斯205 10.6.3玻尿酸保湿喷雾207 10.6.4氨基酸洁面慕斯208 10.6.5强力定型喷雾209 10.6.6激爽皂基剃须慕斯210 10.6.7茶叶精华头发免洗喷雾212 10.6.8防水抗汗防晒喷雾212 10.6.9抗敏舒缓粉底慕斯214 10.6.10滋养护发精油喷雾217 第11章喷雾剂218 11.1喷雾剂的剂型及其特征218 11.1.1喷雾剂的定义218 11.1.2喷雾剂的特征218 11.2喷雾剂的原料和容器219 11.2.1喷雾剂的料体原料219 11.2.2喷雾剂的压缩气体220 11.2.3喷雾剂的容器220 11.2.4喷雾剂的阀门系统220 11.3喷雾剂的工艺流程221 11.3.1喷雾剂的生产工艺流程221 11.3.2喷雾剂生产注意事项222 11.4喷雾剂的主要生产设备222 11.5喷雾剂的质量要求与控制222 11.5.1常规要求222 11.5.2喷射总次与每喷喷量检查222 11.6喷雾剂的制剂实例222 11.6.1常压型补水紧肤喷雾223 11.6.2常压型保湿祛痘爽肤喷雾224 11.6.3常压型修颜定妆喷雾226 11.6.4常压型止汗喷雾227 11.6.5常压型运动防晒喷雾(SPF约为30,PA+++)228 11.6.6常压型隔离防晒喷雾(SPF约30,PA+++)230 11.6.7常压型发用免洗定型喷雾232 11.6.8气压型补水保湿喷雾234 11.6.9气压型保湿亮肤喷雾235 11.6.10气压型保湿滋润防晒喷雾(SPF约为40,PA+++)238 第12章化妆品制剂与皮肤吸收241 12.1皮肤的结构与颜色241 12.1.1皮肤的结构241 12.1.2皮肤的颜色245 12.2皮肤的功能与保护245 12.2.1皮肤的屏障和吸收246 12.2.2皮肤的分泌和排泄246 12.2.3皮肤的温度调节246 12.2.4皮肤的感觉247 12.2.5皮肤的免疫调节247 12.2.6皮肤的呼吸功能248 12.2.7皮肤的内分泌功能248 12.2.8皮肤的新陈代谢248 12.3化妆品皮肤吸收途径与影响因素249 12.3.1化妆品的透皮吸收及其途径249 12.3.2影响化妆品经皮吸收的主要因素250 12.4化妆品透皮吸收原理与动力学251 12.4.1化妆品透皮吸收原理252 12.4.2化妆品透皮吸收动力学253 12.4.3基于化妆品透皮吸收动力学的皮肤模型254 12.5化妆品在皮肤中的代谢与转化256 12.5.1化妆品的皮肤代谢与转化途径256 12.5.2人体皮肤中与代谢途径相关的酶256 12.5.3化妆品在皮肤代谢与转化中的检测模型259 第13章表面活性剂化学261 13.1表面活性剂结构特征261 13.2表面活性剂分类262 13.2.1按离子类型分类262 13.2.2按特殊性分类268 13.3表面活性剂性质275 13.3.1疏水效应与HLB值275 13.3.2表面吸附作用275 13.3.3胶束化作用与临界胶束浓度276 13.3.4临界胶束浓度附近溶液性质的突变276 13.3.5离子型表面活性剂Krafft点276 13.3.6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浊点277 13.3.7溶油性与加溶作用277 13.3.8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与刺激性277 13.4表面活性剂的功能278 13.4.1润湿与渗透278 13.4.2乳化与分散278 13.4.3起泡与消泡279 13.4.4增溶作用280 13.4.5洗涤作用280 13.5化妆品用乳化剂的选择280 13.5.1乳化剂的选择原则280 13.5.2乳化剂的选择方法281 第14章化妆品流变学284 14.1流变学基础284 14.1.1基本概念284 14.1.2非牛顿流体285 14.1.3黏弹性流体287 14.2化妆品流变性质测量289 14.2.1测试方法289 14.2.2测量系统292 14.3化妆品流变学指导产品制造296 14.3.1化妆品流变学在配方中的应用296 14.3.2化妆品流变学在质量控制上的应用299 14.3.3化妆品流变学在工艺上的应用299 14.4化妆品流变学预测产品性能300 14.4.1化妆品流变学预测产品稳定性300 14.4.2化妆品流变学替代感官评价302 第15章化妆品制剂稳定性305 15.1化妆品制剂稳定性与保质期305 15.1.1化妆品保质期305 15.1.2化妆品制剂稳定性与保质期的关系305 15.2化妆品降解及影响因素306 15.2.1化妆品原料的降解306 15.2.2化妆品降解的影响因素308 15.2.3化妆品降解的反应类型310 15.2.4化妆品降解与环境保护310 15.3化妆品原料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312 15.3.1油性原料的稳定性313 15.3.2色素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314 15.3.3香料香精的稳定性315 15.3.4生产用水的稳定性316 15.4不同剂型化妆品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316 15.4.1水剂化妆品的稳定性317 15.4.2气雾剂化妆品的稳定性318 15.4.3粉剂化妆品的稳定性318 15.5包装容器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318 15.6化妆品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与试验方法319 15.6.1稳定性试验的主要目的319 15.6.2稳定性试验的基本原则320 15.6.3稳定性试验的技术条件320 15.6.4稳定性试验样品的选择323 15.6.5稳定性试验样品的检验323 第16章化妆品制剂设计327 16.1化妆品剂型设计的基本原则327 16.1.1安全性原则327 16.1.2稳定性原则327 16.1.3功效性原则328 16.1.4感官性能原则328 16.1.5经济性原则328 16.1.6绿色环保原则328 16.2化妆品剂型确定前的研究328 16.2.1熟悉原料特征328 16.2.2明确使用人群330 16.3化妆品剂型的确定332 16.3.1根据使用部位332 16.3.2根据使用方法333 16.3.3根据功效类型334 16.4化妆品制剂的配方研究334 16.4.1乳化体系335 16.4.2增稠体系336 16.4.3抗氧化体系337 16.4.4防腐体系338 16.4.5感官修饰体系339 16.4.6功效体系340 16.4.7安全保障体系341 16.5新型化妆品剂型342 16.5.1表面活性剂体系342 16.5.2聚合物体系344 第17章化妆品制剂环境与无菌操作347 17.1化妆品制剂卫生基本要求347 17.1.1原料及包装材料的卫生要求347 17.1.2产品的卫生要求347 17.2化妆品制剂污染物的预防措施348 17.2.1化妆品中污染物的分类348 17.2.2生物性污染的预防措施348 17.2.3化学性污染的预防措施350 17.2.4物理性污染的预防措施351 17.3化妆品车间设计351 17.3.1工厂选址351 17.3.2车间要求352 17.3.3设备要求352 17.3.4生产流水线要求353 17.4车间空气净化技术355 17.4.1洁净室压差控制355 17.4.2气流流型和送风量355 17.4.3采暖通风和防排烟356 17.4.4风管和附件356 17.5化妆品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357 17.5.1化妆品灭菌方法357 17.5.2生产车间的无菌操作358 17.6化妆品防腐与防虫360 17.6.1化妆品中的微生物360 17.6.2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361 17.6.3防腐剂及其特征361 17.6.4防腐剂的作用机理361 17.6.5影响防腐剂效能的因素363 17.6.6化妆品中常见的防腐剂363 17.6.7化妆品的防虫364 第18章化妆品安全性评价366 18.1化妆品常见皮肤病与不良反应366 18.1.1常见化妆品皮肤病366 18.1.2化妆品不良反应368 18.1.3化妆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369 18.2化妆品安全评价技术371 18.2.1化妆品毒理学检测371 18.2.2人体安全性检验方法374 18.2.3人体试用试验安全性评价375 18.3安全性评价动物实验替代技术375 18.3.1皮肤刺激性和腐蚀性试验376 18.3.2皮肤变态反应试验377 18.3.3皮肤光毒性试验378 18.3.4经皮吸收试验378 18.3.5眼刺激试验379 18.3.6慢性毒性检测实验381 18.4基于化妆品安全的配方设计382 18.4.1原料的选择及用量382 18.4.2配方设计中的循法原则383 18.4.3生产工艺的安全与合理性384 第19章化妆品功效性评价386 19.1化妆品功效性评价的意义386 19.1.1防晒化妆品386 19.1.2保湿滋润化妆品388 19.1.3抗衰老化妆品388 19.1.4美白祛斑化妆品388 19.1.5发用产品389 19.1.6控油祛痘化妆品389 19.2化妆品功效性评价的内容390 19.2.1防晒功效性评价390 19.2.2保湿滋润功效性评价390 19.2.3抗衰老功效性评价390 19.2.4祛斑美白功效性评价391 19.2.5发用化妆品功效性评价391 19.2.6控油祛痘功效性评价392 19.3化妆品功效性评价方法392 19.3.1防晒化妆品功效性评价方法392 19.3.2保湿化妆品功效性评价方法393 19.3.3抗衰老化妆品功效性评价方法394 19.3.4美白祛斑化妆品功效性评价方法396 19.3.5发用产品的功效性评价方法397 19.4化妆品功效性评价测试仪器399 19.4.1皮肤测试类仪器399 19.4.2防晒测试类仪器402 19.4.3成像测试类仪器403 19.4.4头发测试类仪器406 第20章化妆品制剂包装407 20.1化妆品包装设计的现代美学407 20.1.1化妆品包装设计的基本要求407 20.1.2化妆品包装设计的美学要求408 20.2化妆品包装材料分类及特点409 20.2.1纸包装材料409 20.2.2塑料包装材料410 20.2.3玻璃与陶瓷包装材料414 20.2.4金属包装材料415 20.2.5复合包装材料416 20.3化妆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安全评价417 20.3.1化妆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评价的重要性417 20.3.2化妆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评价的方法417 20.3.3我国对化妆品塑料包装材料的安全性评价要求419 20.3.4国内外对化妆品包装的安全性评价现状420 20.3.5参照食品药品包装的安全评价421 20.4化妆品包装的选择原则422 20.4.1化妆品包装设计的原则422 20.4.2化妆品包装材料的选择原则423 20.5化妆品包装的未来趋势424 20.5.1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424 20.5.2向设计创新方向发展425 20.5.3向系列化、组合化方向发展425 20.5.4包装材料逐渐从玻璃向塑料过渡425 第21章化妆品管理法规427 21.1化妆品市场监督类法规427 21.1.1化妆品法规体系建设427 21.1.2化妆品原料与产品要求429 21.1.3化妆品生产经营要求432 21.1.4化妆品监督管理要求437 21.1.5法律责任440 21.2化妆品技术指导类法规444 21.2.1化妆品功效宣称及评价的要求445 21.2.2化妆品中禁用物质和限用物质检测的要求446 21.2.3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的要求446 21.2.4儿童化妆品申报与审评的要求447 21.3化妆品国家标准447 21.3.1化妆品国家标准体系简介447 21.3.2化妆品检验要求448 第22章消毒剂制剂实例450 22.1化学类消毒剂产品制剂实例450 22.1.1免手洗消毒液450 22.1.2长效防护漱口水451 22.1.3植牙用抑菌护理液452 22.1.4眼部抑菌护理液453 22.1.5免洗消毒酒精凝胶454 22.1.6无醇型消毒凝胶454 22.1.7免洗手部消毒凝胶455 22.1.8免洗手部消毒喷雾455 22.1.9美肤抑菌消毒喷雾456 22.1.10蜂胶口腔抑菌消毒喷雾457 22.2植物提取物消毒剂制剂实例458 22.2.1复方植物杀菌剂458 22.2.2草本消毒油459 22.2.3草本空气消毒剂459 22.2.4草本消毒凝胶460 22.2.5草本浴盐461 22.3氧化型消毒剂制剂实例461 22.3.1高稳定性高锰酸钾消毒粉剂461 22.3.2含氯泡腾粉462 22.3.3过氧醋酸消毒液463 22.3.4稳定的次氯酸消毒液463 22.3.5缓释型二氧化氯消毒液464 第23章化妆品制剂学实验466 23.1基本制剂实验466 23.1.1柔软性化妆水的制备466 23.1.2防脱发中药发油的制备468 23.1.3洁面乳的制备469 23.1.4美白凝胶的制备471 23.1.5剥离型润肤面膜的制备473 23.1.6水包油型纳米乳液的制备474 23.1.7腮红的制备476 23.1.8唇膏的制备477 23.1.9保湿补水喷雾剂的制备479 23.1.10粉饼中黏合剂用量的考察480 23.2制剂性质实验481 23.2.1常规气雾剂喷出率的测试482 23.2.2化妆品乳化类型W/O或O/W的鉴别483 23.2.3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的测定484 23.2.4旋转流变仪测试洗面奶流变性质486 23.2.5透皮吸收实验(Franz扩散池透皮吸收试验)487 23.3制剂评价实验488 23.3.1化妆品中菌落总数的检测489 23.3.2化妆品急性经皮毒性试验491 23.3.3化妆品人体皮肤斑贴试验492 23.3.4化妆品保湿功效评价实验494 23.3.5化妆品抑制酪氨酸酶活力测定实验495 参考文献497 附录502 附录1常见乳化剂的HLB值502 附录2常见化妆品质量标准50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