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 字数: 15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作者: 杜龙波
  • 出版日期: 2021-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201246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分析的标准是社会融资规模是否满足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于“可测性”“相关性”和“可控性”的要求。接着,本书又从金融调控系统出发,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金融调控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另外,本书在借鉴货币层次的基础上,首先对社会融资规模进行了层次划分,划分的结果为三个层次,分别记为AFRE1、AFRE2和AFRE3。接着,本文选取了若干相关变量,利用很优控制理论和状态空间模型等方法,努力尝试并最终构建出了社会融资规模的很优控制模型。接着,本书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社会融资规模指数、原有社会融资规模变量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有效性差异。为了证明研究结果的适用性,本书还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是稳健的。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研究
1.2.2 国内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社会融资规模基础理论
2.1 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2.1.1 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形成过程
2.1.2 社会融资规模的定义与内涵
2.1.3 社会融资规模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2.2 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原则
2.2.1 居民原则
2.2.2 金融原则
2.2.3 合并原则
2.2.4 计值原则
2.2.5 可得性原则
2.3 社会融资规模的理论基础
2.3.1 货币供给的“新观点”
2.3.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用观点理论
2.3.3 信用观点的新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3.1 理论分析
3.1.1 可测性
3.1.2 可控性
3.1.3 相关性
3.2 实证检验
3.2.1 系统动力学
3.2.2 模型构建
3.2.3 有效性检验
3.2.4 政策实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会融资规模控制模型
4.1 制约社会融资规模调控的因素分析
4.1.1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强
4.1.2 经济结构二元化
4.1.3 资本市场发展不健全
4.1.4 货币市场发展不健全
4.1.5 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
4.2 社会融资规模的层次划分
4.3 控制理论与状态空间模型
4.3.1 控制理论
4.3.2 状态空间模型
4.4 变量选择
4.5 模型构建
4.6 模型检验
4.6.1 能控性与可测性
4.6.2 预测检验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会融资规模下的宏观均衡模型
5.1 对Bernanke-Blinder模型的思考
5.1.1 Bernanke-Blinder模型
5.1.2 对Bernanke-Blinder模型的反思
5.2 模型构建
5.2.1 假设条件
5.2.2 融资市场的均衡
5.2.3 货币市场的均衡
5.2.4 商品市场的均衡
5.2.5 CF曲线
5.2.6 CF曲线与LM曲线的斜率
5.2.7 宏观均衡模型
5.3 政策分析
5.3.1 CF曲线的移动
5.3.2 CF曲线与LM曲线的同时移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6.1 提升社会融资规模自身有效性的途径:指数化
6.1.1 指标选择
6.1.2 指数模型设计
6.1.3 因子分析法
6.1.4 确定权重
6.2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检验
6.2.1 变量的选择
6.2.2 变量解释与处理
6.2.3 模型构建
6.2.4 检验结果与分析
6.2.5 稳健性检验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展望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7.3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