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孟子新传

孟子新传

  • 字数: 43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孟祥才
  • 出版日期: 2021-09-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3667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6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孟子新传》以33章、40万字左右的篇幅,用生动传神的笔触,记述中国思想目前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师孟子84年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人生之旅;再现他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战国风云激荡的岁月里与国君、权臣和各色人物的交往与互动;全面展示他在“百家争鸣”的思想学术论争中坚守儒家学派立场,在与其他学派的颉抗、辩诘中创造性地丰富、发展和深化儒学理论的功绩,深入阐发他在天人合一、人性善恶、仁政理想、以民为本、君子人格等理论方面的很好贡献;凸现他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精神和独异的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人格魅力,探索他思想理论中那些凝结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资源对当代中国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资鉴作用。
作者简介
孟祥才(1940- ),山东临沂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兼任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山东大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山东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两次获得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已由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20多家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21部,主编、合著、参编著作28部,在《光明日报》《文史哲》《文物》《中国史研究》《历史教学》《孔子研究》《史学月刊》等50余种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280余篇。有关著作曾获国家图书奖、全国社科规划项目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著作奖、山东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公族苗裔
第二章 孟母三迁
第三章 战国风云
第四章 私淑弟子
第五章 诲人不倦
第六章 首次入齐
第七章 稷下交游
第八章 回鲁葬母
第九章 宋国之行
第十章 返回故乡
第十一章 失意鲁国
第十二章 滕国论政
第十三章 驳斥许行
第十四章 辟杨距墨
第十五章 惠王问政
第十六章 雄辩大梁
第十七章 怒斥纵横
第十八章 再次入齐
第十九章 初见宣王
第二十章 侃侃而谈
第二十一章 浩然之气
第二十二章 伐燕之议
第二十三章 去齐归邹
第二十四章 弟子如林
第二十五章 文章千古
第二十六章 落叶归根
第二十七章 天道性命
第二十八章 人性本善
第二十九章 王权法据
第三十章 仁政理想
第三十一章 君子人格
第三十二章 道古存今
第三十三章 孟学之史
孟子年表(前372-前289年)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公族苗裔 公元前372年(周烈王四年·秦献公十三年)①夏历四月二日②的黎明,在邹国凫村(今山东曲阜凫村)一户孟姓平民家庭的茅屋里,传来一个刚刚诞生的男婴清亮的啼哭声,这个男婴就是孟轲。后来他被公认为中国思想发展目前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师,尊为孟子,被元朝皇帝封为“亚圣”,在孔庙的大成殿中,他作为“四配”之一,与曾子、颜渊和子思一起享受陪伴孔子的殊荣,接受历代帝王供奉的绵绵不绝的香火。他诞生的日子后来被定为他的祭日。明清以来,春天祭孟,秋天祭孔,成为定制。 让我们检视有关这位思想巨人的主要历史资料,寻觅他生活和思考的轨迹。 第一个比较翔实记载孟子事迹的文献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说: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① 这里,司马迁虽然将孟子所处的时代作了准确的记述,但并没有追述孟子的家世。而在孟子与其弟子合作的《孟子》7篇中,也没有关于他家世的记载。之所以如此,原因可能是,孟子诞生的时候,他的家庭就是极普通的平民百姓。到孟子蜚声列国时,他觉得自己已经能够与国君般的大人物“分庭抗礼”,实在也没有必要以曾经显赫的家世为自己增光添彩,所以压根就不提自己的家世。到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可能已经找不到关于孟子家世的确切资料了。再说,这个列传主要是为思想家作传,司马迁关注的是他们的思想,而不是他们的出身。在这个列传中出现的人物,除孟子外,还有驺忌、驺衍、驺奭、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荀卿、公孙龙、剧子、李悝、尸子、长卢、吁子、墨翟等十余人,他们当中,肯定有能够确切认定的贵族后裔,但司马迁却没有记述任何人的家世。 那么,孟子是否有一个可信的家世呢? 最早提及孟子家世的是孟子殁后400多年的东汉人赵岐。他在《孟子题辞》中说:“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故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三桓子孙既已衰微,分适他国。”此后,金代孙弼所撰《邹公坟庙之碑》、明代所撰《孔颜孟三氏志》《三迁志》《孟志》、清代阎若琚所撰《孟子生卒年月考》、焦循所撰《孟子正义》,还有《重修三迁志》等书,均承袭赵岐的观点,认定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清同治四年(1865年)所修的《孟子世家谱》,就将孟子的谱系追溯至黄帝: 孟子,邹人也,系出于鲁。鲁之先始自周公,周公之先溯自后稷。后稷出自黄帝。帝前之史已详,无庸叙列。自周公封于鲁,鲁公传至隐公。隐公弟为桓公,桓公子为庄公。庄公有异母弟三人,即共仲、叔牙、季有,谓之“三桓”其长曰共仲,字庆父,初称仲孙,后更称孟孙。《春秋》经书仲孙,《左传》则称孟孙。故仲孙、孟孙并称。叔牙之后称叔孙,季友之后称季孙。 撇开黄帝与周公的血缘联系不论,以上记载的自周公至孟孙氏的传承关系史有明载,是没有疑义的。该书对孟孙氏至孟子的世系又作了详细的编排: 共仲生穆伯敖,敖生文伯毂,毂生献子蔑,蔑生庄子速,速生孝伯羯,羯生僖子貜,貜生懿子何忌,何忌生武伯彘,彘生敬子捷,为鲁大夫。捷生庐墓,墓生敏,敏生激。孟母梦神人乘云攀龙凤自泰山而来,将止于峄。母凝视久之,忽见祥云坠而寤,时闾巷皆见五色云覆孟氏居,而孟子生焉。孟子名轲,缘孟子之先系出于鲁孟孙氏也。而孟孙为世卿之后,惟世职方称孟孙,其他庶支则称孟。《左传》孟庄子疾丰点谓孝伯曰:从余言必孟孙是也。若他孟公绰、孟之侧、孟椒之属俱以孟为姓。至宗清殁,若国人以族称,仪只称孟矣。传记所载孟献子、孟庆子、孟僖子、孟懿子之称,是以姓为氏之源也。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