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上庠振铎录——山大文苑往事

上庠振铎录——山大文苑往事

  • 字数: 39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洪刚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07706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撷取笔者近几年发表在《齐鲁晚报》《大众日报》《山东大学报》等报刊上50余篇山大校目前的名人故事。本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金声玉振”,撷取上世纪30年代有关蔡元培、袁家普、梁实秋、闻一多、洪深、老舍等先生在山大的轶事;下编“余音绕梁”,撷取抗战胜利后至50年代有关山大“五岳”及王统照、吕荧、丁山、吴富恒等先生在山大往事,以及采访赵洪太、孔令仁、路遥、臧乐源、吴开晋、吕家乡等先生口述的有关山大故事。
目录
上编金声玉振
蔡元培两次出席国立山东大学开学典礼
梁启超胞弟梁启勋与国立青岛大学
闻一多诗门下的"二家"
闻一多与梁实秋的山大时光
张道藩:国立青大第一任教务长
国立青大筹委会委员袁学普与泰山石刻
梁实秋与山东大学
新月才女方令孺
费鉴照在国立青大出版《现代英国诗人》
黄淬伯与杨筠如执教国立青岛大学
文理学院院长黄际遇
记张怡荪先生
教导有方的游国恩教授
语言学家闻宥先生
洪深与《避暑录话》
关于老舍先生在国立山大的一则轶事
《红与黑》的中译者罗玉君
台静农与老舍的青岛酒事
袁振英执教国立山东大学
山大讲师周铭洗与邓颖超的一段往事
周学普在国立山大首译《哥德对话录》
梁实秋在山大开启译莎之门
……
摘要
     有名教育家蔡元培,对国立山东大学(原为“国立青岛大学”)情有独钟,数次造访,为山东大学的初创、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他的力主下,原在济南的山东大学改移青岛,易名国立青岛大学;他积极参与筹备工作,亲自题写校牌;他数次到山东大学演讲,并先后两次出席国立山东大学开学典礼并致辞;他举荐了两位北京大学爱将杨振声、赵太侔先后任山东大学校长,使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的学风融人了山东大学的血脉,使山东大学迎来了发展目前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蔡元培力主国立山东大学设在青岛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蔡元培十分关心国立青岛大学的创办,亲自参加筹备和决策工作。192s年5月,济南发生“五三惨案”,山东大学停顿。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报告,下令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并设筹备委员会,聘何思源等11人为筹备委员。 1929年6月初,蔡元培与蒋梦麟赴青岛参与国立青岛大学筹备事宜。他对青岛的环境非常熟悉,力主国立山东大学的校址设在青岛。理由是: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战争频仍,济南乃四省通衢,兵家必争;青岛地处边陲,既有舟车之便,又可免战乱影响。 蔡元培、蒋梦麟二氏来青岛召集国立青岛大学筹备会时摄于青岛海滨大饭店 教育部接受蔡元培的建议,蒋梦麟遂向行政院提出筹办国立青岛大学的议案。6月4日,南京政府行政院第26次会议讨论通过了《筹建国立青岛大学的议案》,其议案内容如下: 教蒋部长(梦麟)提:国立山东大学筹备经费,因事实上困难,一切尚待规划,查该省青岛地方,有私立青岛大学一所,为张宗昌逆党前省议会议长宋传典所办,自胶济经中央接收,该校长早离校他往,现校中状况纷乱,自不待言。且该校向无确定基金,全赖鲁省款及青岛市款补助。拟将该校取消,其校产归山东大学收用,国立山东大学名称,拟改为国立青岛大学。查青岛交通便利,环境优胜,设立大学,自较济南为宜,可否敬候公决案。 决案.照办。 正是蔡元培这位资深教育家的建议,让筹建国立青岛大学的议案顺利通过。6月13日,教育部另行函聘蔡元培、何思源、王近信、赵太侔、彭百川、杨振声、傅斯年、袁家普等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委员,并推定何思源为筹委会主任。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奉令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收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收用。 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成立后,共计召开了6次会议,研究学校筹办工作。其中第二次会议于1929年7月8日在青岛召开,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教育部长蒋梦麟专程到青岛参加国立青岛大学筹备会议,研究办学章程、经费、学科设计、教员聘任、原有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学生处置等原则章程。 8月3日,蔡元培因国立青岛大学经费迟迟未落实,遂致信吴稚晖请其代催经费,信原文如下:稚晖先生鉴: 杏佛兄来,询知先生在京甚好为慰。兹有启者,山东旧有山东大学,又有私立青岛大学,现教育部取消两大学,而设一青岛大学,似乎又多设一大学,而实则并两为一也。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之关系甚大,其经费预算年60万元,拟请中央政府及省政府各出24万元,而市政府与胶济铁路各出6万元,省政府原拔各专门学校经费28万元,后即移作山东大学经费,减去4万元,本无问题,惟中央应出之费,闻业与财政部宋(子文)商及,尚无确切答复。弟因研究院关系,未便再向要求,欲请先生向子文切实一言,如能请蒋主席对宋谆嘱则尤善。除由何仙槎(思源)见面详陈一切外,专此奉托。 并祝道安 弟蔡元培 1929年8月3日 信函由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面交检察院院长吴稚晖,托请转财政部长宋子文,希望官方给予重视批拨青岛大学经费。蔡元培强调,新的青岛大学一定要立足山东,立足青岛,办出自己的特色。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