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隔代育儿全攻略

隔代育儿全攻略

  • 字数: 1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口出版社
  • 作者: 李瑛
  • 出版日期: 2021-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017978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隔代育儿全攻略》由从事儿科临床一线工作30年的儿科专家总结多年工作经验,亲笔写成,从孩子的喂养、疾病、语言运动和心理健康,四个方面入手,解答了隔代育儿家庭中热门的60个问题。每个问题从真实案例入手,梳理了相关医学知识,提供了正确的做法,并为两代人如何处理矛盾育儿矛盾、解决育儿矛盾进行了具有现实意义与操作意义的指导。
作者简介
李瑛,30年无除夕的儿科一线医生,多次受邀参加各大卫视知名育儿节目,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儿科主任,曾任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早产儿专家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她参与《儿童常见病治疗与用药实用手册》《儿科临床技能手册》等书籍的编写。录制北京卫视《厉害了奶爸》,卡酷少儿频道《妈妈育上娃》,湖南卫视《亲亲我的宝贝》,山东卫视《拜托了妈妈》《育儿大作战》,贵州卫视《育儿大师》等育儿类节目。
目录
饮食与喂养篇
故事1 孩子养得白白胖胖的难道错了吗/ 2
故事2 叫醒新生儿吃奶引发的婆媳矛盾/ 6
故事3 宝宝吐字不清很可能源于吃得太过精细/ 10
故事4 母乳喂养的营养价值是随时间递减的吗/ 14
故事5 孩子到底饿不饿/ 18
故事6 追着喂饭怎么还能营养不良呢/ 22
故事7 终于弄清了孩子不吃饭的原因/ 26
故事8 妈妈逼着姥爷每天清晨去采购食材/ 30
故事9 “孩子偏要吃”,差点酿大祸/ 34
故事10 让宝宝自己用手抓饭吃,到底脏不脏/ 38
故事11 宝宝睡不安稳的原因竟是晚饭吃得太清淡/ 42
故事12 苹果到底是蒸熟了吃,还是生吃/ 46
故事13 不给孩子吃盐,怎么能有力气/ 50
故事14 给孩子喂饭前的一个习惯动作引出的争吵/ 54
故事15 小胖墩养成记——“比赛看谁吃得快”/ 58

健康与照护篇
故事1 过度消毒引起的不仅仅是过敏性疾病 / 64
故事2 尿路感染的原因是把孩子照顾得太好/ 68
故事3 “孩子感冒了不给吃药?”医生说了我才信/ 72
故事4 到底是不是一锅梨水让孩子退了烧/ 76
故事5 一顶棉帽子引发的婆媳大战/ 80
故事6 “发烧要捂汗”引发的热性惊厥/ 84
故事7 “盐蒸橙子”给孩子止咳/ 88
故事8 哄睡利器——动画片/ 92
故事9 给孩子喂葡萄糖水能不能退黄疸/ 96
故事10 宝宝嗓子发炎了,必须吃消炎药吗/ 100
故事11 尿布和纸尿裤之争/ 104
故事12 因为给宝宝把屎把尿,两代人天天吵架/ 108
故事13 冬天到底有没有必要天天给孩子洗澡/ 112
故事14 “孩子不愿意坐安全座椅,来,我抱着”/ 116
故事15 “周末让你们带两天,周一准生病”/ 120

语言与运动篇
故事1 孩子太小不能抱出门吗/ 126
故事2 被妈妈和奶奶不停地脱穿袜子的小宝宝/ 130
故事3 宝宝趴着睡,到底行不行/ 134
故事4 说话晚,是贵人语迟吗/ 138
故事5 宝宝不说话的原因是只能看到视频中的爸妈/ 143
故事6 心领神会的大人和懒得说话的孩子/ 147
故事7 被逼着背唐诗的两岁宝宝/ 151
故事8 学步车被妈妈无情禁用/ 155
故事9 孩子走路越早就越聪明吗/ 159
故事10 不会爬就不会爬,直接学走路/ 163
故事11 小宝宝到底能不能竖抱/ 167
故事12 被抱大的孩子被诊断为大动作发育落后/ 171
故事13 宝宝捏小东西太危险吗/ 175
故事14 宝宝一跑就摔跤,竟是防滑垫惹的祸/ 179
故事15 “什么都不让摸”和“什么都要摸”/ 184

心理与教育篇
故事1 一个是“望子成龙”,一个是“孩子还小”/ 190
故事2 过马路的方式引发的争吵 / 194
故事3 一问三不知的妈妈埋怨姥姥管得太多/ 198
故事4 “不满足就撒泼”的孩子背后/ 202
故事5 “不好好吃饭就打针”/ 206
故事6 都是桌子可恶,打桌子;都是爸爸不好,打爸爸 / 210
故事7 孩子不懂得珍惜,是玩具太多了吗/ 214
故事8 辛辛苦苦地养出了一个专注力极差的孩子/ 218
故事9 一个刚说:“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另一个已经抱起了孩子/ 222
故事10 不会自己穿衣服的孩子/ 226
故事11 “棍棒教育法”,代代相传/ 230
故事12 “姥姥不让我和坏孩子交朋友”/ 234
故事13 孩子还不会自己吃饭,不能这么早送去幼儿园/ 238
故事14 孩子到底是一哭就要抱,还是哭一哭再抱/ 242
故事15 带着宝宝出国旅行,到底是不是浪费钱/ 246

后记 写给两代人的一些话/ 250
摘要
     故事1 孩子养得白白胖胖的难道错了吗 一次我在门诊接诊了一个两岁的男宝宝,是妈妈和奶奶带来的。妈妈觉得尽管孩子长得又高又壮,但和别的孩子相比,自己宝宝的脸色有些问题,不够红润。 在为孩子进行了初步查体之后,我高度怀疑这孩子存在一定程度的贫血,指导他们进一步查找原因。 在等待检验报告的时候,我得知孩子的一日三餐都是由奶奶负责的。出于职业的敏感,我和奶奶聊起了天儿:“孩子爱吃您做的饭吗?”奶奶满脸骄傲地对我说:“我孙子特别爱吃我做的饭,猪棒骨熬汤煮面条,满满一大碗都能吃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问题很可能就出在饮食不均衡上! “肉和蒂吃得怎么祥呢?”我接着问。奶奶边摇头边说:“他不爱吃,几乎不吃。不过我孙子又白又胖,我觉得挺好的,可他妈偏说脸色不好,非要到医院检查。昨天我俩还为这事儿闹别扭呢。”一直没说话的妈妈忍不住说话了:“我一直觉得这样吃饭有问题,但老人做饭很辛苦,我实在不忍心‘挑刺’。最近是看到孩子脸色越来越不好,我才坚持要来检查。”很快检验结果出来了,果然提示存在程度不轻的贫血。奶奶一脸委屈地说:“我把孙子养得白白胖胖的,难道错了吗?” 类似的情况在门诊屡见不鲜:蒂汤拌米饭,肉汤就馒头,骨汤煮面条……老人做起来方便,孩子吃起来容易,但这种饮食严重不均衡,影响了营养素的全面摄八。 婴幼儿膳食均衡基市原则之一,就是多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目的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根据调查资料,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高达20.5%,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其中居家喂养的饮食不台理是主要原因,包括长期单纯母乳喂养、没有充分的富含铁元素食物的摄入、挑食偏食等。婴幼儿出现铁缺乏后,又会因味觉发育和消化能力受到影响,而导致膳食摄八能力进一步下降,最终造成体格发育、运动能力、免疫能力,甚至智力水平的发育都会出现落后的情况。 均衡的饮食不仅是指种类的全面,还要重视各种营养素的全覆盖。就铁元素来说,每日应保证孩子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蛋黄等,同时还要摄取促进铁元素吸收的其他营养素,如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富含B族维生素的粗粮谷物等。 在饮食调整的同时,如果孩子的贫血较严重,还需要口服铁剂。针对这个幼儿的情况,我提出了这样的膳食建议:配方奶每天350到500毫升,主食要有一半是粗粮谷物,每天1个鸡蛋,不少于主食量的动物类蛋白且至少一餐红肉(瘦猪肉或牛肉),相当于主食量2倍的新鲜蔬景,每周吃2次动物肝脏。 昕了我的分新和建议,奶奶又后悔又担心,后悔的是不合理的饮食影响了孙子的健康,担心的是自己力不从心做不好后续的台理喂养。妈妈说:“我休息的时候,把食市才和半成品都准备好,您做起饭来就轻松多啦。”一句话使诊室里紧张的气氛烟消云散。 故事2 叫醒新生儿吃奶引发的婆媳矛盾 一次我在产后母婴病房查房,一个分娩3天后的妈妈跟我诉苦说,宝宝出生3天了,母乳喂养,吃睡也基本有规律,但是有时候睡眠时间稍长一点,奶奶就很担心,生怕孩子饿,非要叫醒宝宝吃奶不可。妈妈说:“有时候宝宝刚睡了一个多小时,奶奶就让我把她抱起来喂奶,搞得我特累,孩子也经常被打扰,我说了几次都不管用,还说孩子这么长时间不吃奶,会低血糖。您帮我跟奶奶说说吧。” 当天我找了个机会,到病房找到奶奶,当面对新生儿做了检查,告诉奶奶:“您的宝宝是个健康的足月宝宝,母乳喂养的原则应是按需哺乳,也就是宝宝想吃的时候随时吃,不想吃的时候不用强行喂。新生儿的睡眠时长是每天20个小时左右,安稳睡眠时不需要叫醒吃奶,而且足月健康的新生儿自身有比较健全的稳定血糖能力,不用担心睡眠的时候发生低血糖。吃奶和睡觉,都是新生儿生长的需要,宝宝吃不好就长不好,同样睡不好也长不好。如果特别担心,可以观察她睡眠时对周围的一些刺澈的反应,比如,轻摇小床,摸摸宝宝的小手小脚,只要反应好,手脚温暖,面色正常,就没问题。” 母乳是6月龄内宝宝很好的食物来源,不要轻易添加配方奶,如需添加,除母乳和配方奶外,不应再给宝宝额外添加食物,也不需要喂水。为了确保母乳喂养成功,在母婴身体情况都允许的前提下,出生后一小时内应开始进行早吸吮,利于早开奶。 在新生儿阶段,妈妈应该根据宝宝的需要随时哺乳,即在宝宝饥饿、口渴或需要安慰的时候,都可以喂奶。对于绝大部分宝宝来说,安静睡眠时,不需要叫醒吃奶。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宝宝,如尿量少、胎便排出延迟、体重下降过多(超过出生体重的7%)等,需要考虑加强喂养,也就是添加配方奶,或固定吃奶时间。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宫内发育迟缓、体重超过4000克的巨大儿、新生儿低体温、有严重感染或缺氧、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亲有糖尿病或有一些特殊用药史等。因此,健康的足月新生儿,如果排尿、排便正常,怖重增长好,是不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