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以肺为宗 以肾为基

以肺为宗 以肾为基

  • 字数: 16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 作者: 王唯工,王晋中
  • 出版日期: 2021-08-01
  • 商品条码: 97875730009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中医现代化、科学化的开山之作。 2.所的气血共振理论一方面与传统中医的精神极为契合,另一方面还能够进行数字化与公式化,这是此前倡导中医现代化、科学化的人所没有做到的。 3.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许多现代病的病因和诊治重点,对中医的许多概念和原则进行了数学、物理、生理学上的解释。 4.让中医以科学语言与普通大众进行沟通的方法,让不懂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人也能理解中医的内涵,理解“气”“经络”“阴阳五行”等之于人的意义。 5.内容形式新颖、视角独特,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博士从科学的角度,以实验验证传统中医的观念和智慧。既有继承发扬,又有批判扬弃。沙里淘金,真实可信。 王老师的理论,帮助我把所有的知识孤岛联系到了一起。 ——正安康健创始人 梁冬 王教授的理论从数学、物理及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合理的,他替数千年的中医打下了科学研究的基础。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学会会士、斯坦福大学电气博士、台湾大学校长 李嗣涔 中医确实需要科学化,本书是应时而生。 ——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院士 冯元桢
内容简介
本书以相当篇幅从生理学的角度剖析了二氧化碳在人体流窜的严重后果,分析了“湿的堆积”“钙的消耗”所造成的老化的过程,认为人体老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肺的功能退化了。同时,作者还统合了《内经》《难经》等古籍中对肾解说之不同,凸显了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对传统气功与养生做了以现代生理学为基础的分辨与解析,揭示了中医传统养生的内在奥秘。作者在书中除了和读者分享修炼内功的经验和心得,他还以脉诊仪实测练功前后气血共振的振幅变化,为居家养生保健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作者简介
王唯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博士,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硕士。1969年因为对中医感兴趣,放弃了斯坦福大学及耶鲁大学,而选择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经科学。1973年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物理系创系主任、阳明大学医工所所长,并在台大电机系医工组、中国医药学院中医所任职授课。1988年首次制成脉诊仪,在台大、荣总、中国医药学院等多所大医院与西医会诊,并与黄维三、林昭庚、张步桃、张家训、潘念宗、胡秀卿、钟杰、崔玖等多位中西医名家进行合作研究。在医学工程领域多次获杰出贡献奖,且因脉诊之相关发明获发明奖。其发明上的贡献连续收录于Marquis世界名人录。现从事汉唐医学之研究,及各种非侵入性医疗器材之开发。
目录
序一 抓住问题核心,发扬先祖智慧
序二 承先启后,我的脉诊之旅刚刚开始
PART 1 以肺为宗
第一章 肺为气之本人体的运作由能量催动
能量推动人体的运作
人体能量的产生与储存
中医对能量储存的理解
第二章 肺是打气机人体器官是多个独立鱼池
身体缺氧的因应做法
二氧化碳是麻烦制造者
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的机制
多余碳酸氢根的处理方式
用养鱼池的概念比拟人体
细胞内外也有运送控制机制
第三章 钙的迷思补钙不是保健万灵丹
钙的消耗与湿的堆积
湿是老化的开始
老化的状况
体循环与肺循环之平衡
肺是体内排碳最重要管道
第四章 肺是体内减碳计划的核心
肾脏在体液酸碱平衡中的角色
骨骼是中和减碳最后的预备队
二氧化碳漫游引来的危机
从中西医角度看“问题”
由中医整体观看“排碳”
第五章 养肺自救肺部保健运动饮食篇
日常保养肺部运动处方
餐桌上的科学饮食处方
PART 2 以肾为基
第六章 他们说的肾不是你想的肾
以数学理论破除“肾”的迷思
中医体系的肾,大不同?
肾阳为三焦元气之主
先贤古籍说肾
肾在循环中的功能之一:静脉回流
肾脉如何帮助静脉回流
肾在循环中的功能之二:肾阳
肾在生理上的功能
第七章 道家、佛家修行养生的追求
“性命双修”的道家养生术
重性轻命的佛家气功
由生理学看“精气神”与“戒定慧”
第八章 气功也可以由数学推论
我们的身体有两组共振谐波
由二、四、六谐波了解内功
说解丹田
练内功是在练什么?
内功修炼三原则
看内功的特别现象
收功的目的是什么?
第九章 修炼内功与肾气的动作
修炼内功的要诀
从放松开始的日常修炼
女性与男性修炼之不同
后记 画龙点睛,为中西文化融合开光
延伸阅读
摘要
     能量推动人体的运作 若把人体看成一部机器,要维持机器的有效运作,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能量。 我们走路要用能量,讲话要用能量,思考要用能量,呼吸要用能量,心跳要用能量,甚至吃饭、喝水都需要能量…… 这部机器的架构是由基因主导的,同时遵循一些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的基本原则,才能正常运作。难以想象女性的子宫中竟能生长出如此出众又独一无二的“机器”。 不过,无论你拥有的“机器”是何等优秀,又是何等独特,要维持这部“机器”的运作,你就必须用到能量。而且性能越好的“机器”,能量用得越凶;越精细的“机器”,需要的操控就越精细。就在我们动脑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人体的能量也正在被大量地消耗呢! 一个炉子的汽车能量供应 汽车的能量,来自汽油。但汽油只是含有能量,还需要用氧气燃烧它,才能释出能量。 氧气是怎么供应的,汽油是如何被送进炉子的,燃烧是如何管控的,这些都是汽车功能好坏与否的看点。 汽车的炉子是内燃机,要把火在一个金属容器之中,又不能让金属被高温熔化,这是需要精心设计打造的! 而汽车只有一个炉子,进燃料,送氧气,控制燃烧和排废气,要做到有效掌控这些步骤,这个炉子就必须有精细的管路、准确的时程控制和精密的结构才行,最后这个炉子还需要把能量释放出来以便行车上路。 人体的“炉子”有60兆个以上我们再回头来看人体,人体的“炉子”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而最接近“炉子”的结构是线粒体(mitochondria)。 那么我们的身体内有多少细胞呢? 大约是6×1013个,也就是60兆个。由此推估下来,等于在人体内有60兆个“炉子”,因为一个细胞可能不止一座“炉子”。每个炉子都要进燃料、充氧气,将能量释放出来传送给整个细胞,以供细胞使用,最后还要将废气排出。 像这样复杂的机器又将如何设计呢?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身体产生能量及运用能量这个过程。尤其重要的是,如何提高能量的产生及使用效率,以促进身体之健康。而这个能量之供应,是如何在中医的“黑盒子”系统中表达、表现的,如何改善才能提高它的效率,这些都是后面篇章讨论的重点。 人体能量的产生与储存 人体能量之产生,主要来自糖类与油脂的燃烧,类似工业上烧煤及石油。这在本系列之前的书中详细讨论过。简单来说,碳水化合物(以葡萄糖为代表)和脂肪,是我们身体中常用的两大类燃料,也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 人体的“炉子”分布在全身每个细胞之中,其主要结构是线粒体。细胞使用的能量越多,其线粒体就越多,它形成的是我们常说的红肉;相反,细胞使用的能量越少,其线粒体也越少,它形成的是我们常说的白肉。在这个结构中,烧燃料不会产生高热,因而效率特高,没有过多的能量以废热型态排出体外。 能量的储存,又是一门学问。 一般而言,能量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电能,就是我们日常用的电,在日月潭或三峡大坝,就是靠水由高处往下流而产生的。水储存在高处,具有势能,往下流时就能发电或做功。 而最常用也有效的储能方式是“化学势能”。 细胞储存能量的手段 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利用阳光的光能、土壤中的水(H,O)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合成富含能量的葡萄糖。也就是说,葡萄糖就是在CO2与H2O化合成葡萄糖分子时储存的太阳能。当葡萄糖在细胞中燃烧时,又会变成CO2与H20,同时将其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 那么,这个释放出来的能量又是如何储存在细胞之中的呢? P7-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