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工程训练通识教程(第2版)

工程训练通识教程(第2版)

  • 字数: 4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121404351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采用新形态教材编写模式,纸质教材与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一体化。纸质教材叙述简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以机械制造方法为主线,简洁直观地阐述工业生产的相关知识、机械制造的基本方法、现代制造技术等,便于学生的工程认知。 (2)本书以浙江科技学院现有的教学配置为基础,适当地增加了新技术、新工艺的介绍,强调“贴近实际、体现应用”这一原则,注重科学性、系统性、优选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交叉融合,学用结合,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3)全书名词、术语和计量单位采用近期新国家标准及其他有关标准。书中的重要术语都附有英文名称,方便双语教学。 (4)本书利用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配备了视频、音频、动画;借助二维码技术,为每章节设置了多个二维码,通过“扫一扫”方式,让学生可以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教学模式。"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机械通识教育为基础,以现代工程实践教学理念为导向,结合浙江科技学院工程实践教学特点而编写的。本书叙述简练、直观形象、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以机械制造方法为主线,阐述工业生产的相关知识、机械制造的基本方法、现代制造技术等,贴近实际、体现应用,注重综合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全书名词、术语和计量单位采用近期新国家标准及其他有关标准,并且重要术语都附有英文名称,以方便双语教学。本书与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配套,结合作者所在院校的教学改革,以“互联网+”为手段,进行立体化教学。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各专业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通用指导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
第一篇工业生产概论
第1章工业生产过程
1.1工业系统概述
1.1.1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1.1.2工业系统的基本概念
1.1.3关于工程的概述
1.2生产过程
1.2.1生产过程的定义
1.2.2生产过程的分类
1.2.3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
1.2.4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1.3现代生产模式
1.3.1现代生产模式概述
1.3.2制造业发展趋势
1.3.3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4生产类型的划分
第2章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族标准
2.1质量管理与标准化
2.1.1质量管理的由来与发展
2.1.2全面质量管理简介
2.1.3标准化简介
2.1.4质量管理与标准化
2.2ISO9000族标准及相关介绍
2.2.1ISO9000简介
2.2.2ISO9000族标准的组成及作用
2.2.3七项质量管理原则
2.2.4PDCA循环
2.2.5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的对比
第3章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3.1安全生产概述
3.1.1基本介绍
3.1.2危害人身安全的主要因素
3.1.3常用机械的危险因素
3.1.4预防对策
3.2生产场地的安全技术要求
3.3劳动保护
3.3.1劳动保护的目的
3.3.2劳动保护的内容
3.3.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3.3.46S管理与安全生产
3.3.5机械行业劳动保护的内容
3.4环境保护
3.4.1影响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3.4.2机械制造业环境污染的防治
3.4.3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
3.4.4ISO14000与ISO9000的关系
第二篇机械制造相关知识
第4章机械制造基本知识
4.1机械概述
4.1.1机械的基本概念
4.1.2机械的种类
4.1.3机械工程
4.1.4机械工业
4.2机械工程简史及其发展概况
4.2.1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
4.2.2中国机械发展史
4.2.3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与展望
4.3机械制造
4.3.1机械制造概述
4.3.2机械制造过程
4.3.3优选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发展方向
第5章机械识图
5.1认识机械图样
5.1.1机械零件及零件图样
5.1.2机械部件及部件图样
5.1.3零件图与装配图的异同
5.1.4阅读机械图样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5.2识读机械图的基本知识
5.2.1识读机械图的基本知识――国标的有关规定
5.2.2识读机械图的基本知识――各种视图的表达方法
5.2.3机件的识读方法――三步法
5.3零件图的识读
5.3.1识读零件图的基本方法
5.3.2识读零件图中的各种符号
5.3.3绘制零件图的方法
5.3.4零件图的识读示例
5.3.5其他零件图的识读
5.3.6零件图上其他常用表示法的识读
5.4装配图的识读
5.4.1装配图的主要内容
5.4.2装配图识读的基本知识
5.5机械零部件测绘
5.5.1零件测绘概述
5.5.2机械零部件测绘的步骤及方法
5.5.3绘制零件草图
5.5.4绘制零件工作图
5.5.5绘制测绘部件装配图
第6章技术测量
6.1测量基础知识
6.1.1测量概述
6.1.2测量常用知识
6.1.3误差和公差
6.1.4测量误差
6.1.5测量误差与测量数据处理
6.2常用计量器具
6.22计量器具基本知识
6.3长度尺寸测量工具
6.3.1简易量具
6.3.2游标卡尺
6.3.3千分尺
6.3.4百分表
6.4角度尺寸测量工具
6.4.1直角尺
6.4.2万能角度尺
6.4.3其他角度量具
6.5专用量具
6.5.1概述
6.5.2光滑极限量规
6.5.3螺纹规和螺纹样板
6.5.4半径样板(R规)
6.5.5塞尺
6.6公差与配合基础
6.6.1互换性
6.6.2光滑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
6.6.3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
6.6.4公差与配合的应用
6.7形位误差与表面粗糙度简介
6.7.1几何公差
6.7.2公差原则
6.7.3形状误差的测量
6.7.4位置误差的测量
6.7.5表面粗糙度简介
第三篇金属材料及热加工
第7章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7.1金属材料
7.1.1材料概述
7.1.2钢铁
7.1.3有色金属
7.2金属材料的性能
7.2.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7.2.2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7.3金属热处理
7.3.1热处理的概念
7.3.2常用热处理方法
7.3.3化学热处理
7.3.4其他热处理
7.4金属材料的选用
7.4.1选材的一般原则
7.4.2机械零件的毛坯种类与选择
7.4.3常用零件的选材举例
第8章铸造
8.1铸造概述
8.2砂型铸造
8.2.1砂型铸造概述
8.2.2砂型制作过程
8.2.3砂型浇注过程
8.2.4铸件的清理与检验
8.3特种铸造
8.3.1熔模铸造
8.3.2金属型铸造
8.3.3压力铸造
8.3.4离心铸造
8.3.5其他特种铸造方法及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8.4铸造过程的安全及环境保护
8.4.1铸造过程中的安全技术
8.4.2与铸造生产过程相关的环境保护技术
第9章压力加工
9.1压力加工概述
9.2锻造
9.2.1锻造生产过程简介
9.2.2自由锻
9.2.3模锻
9.2.4胎模锻
9.2.5锻压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9.3冲压
9.3.1冲压概述
9.3.2冲压设备
9.3.3冲模
9.3.4冲压基本工序
9.3.5数控金属成形设备与冲压生产线简介
9.4锻压过程的安全及环境保护
9.4.1锻造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及环境保护
9.4.2冲压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及环境保护
第10章焊接
10.1焊接概述
10.2焊条电弧焊
10.2.1焊条电弧焊简介
10.2.2焊接设备
10.2.3焊条电弧焊工具
10.2.4焊条
10.2.5焊接工艺
10.2.6基本操作
10.2.7焊接缺陷及质量检测
10.2.8焊条电弧焊安全技术
10.3气焊与气割
10.3.1气焊概述
10.3.2气焊设备
10.3.3气焊操作
10.3.4气焊安全常识
10.3.5气焊特点及应用
10.3.6气割
10.4其他焊接与切割方法
10.4.1埋弧自动焊
10.4.2气体保护焊
10.4.3电阻焊
10.4.4钎焊
10.4.5激光焊接与切割
10.4.6机器人焊接
第四篇金属切削加工
第11章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11.1切削运动和切削用量
11.1.1切削运动
11.1.2切削用量
11.1.3切削用量选择的一般原则
11.2切削刀具的基本知识
11.2.1刀具材料的基本要求
11.2.2常用的刀具材料
11.2.3刀具角度
11.3机床与夹具
11.3.1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
11.3.2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编制
11.3.3机床附件
11.3.4夹具
11.3.5定位与基准
11.4零件加工工艺
11.4.1零件的生产和工艺过程
11.4.2工艺过程的组成
11.4.3零件切削加工过程
第12章车削加工
12.1车削加工概述
12.1.1车削加工简介
12.1.2车削加工特点
12.2车床
12.2.1车床分类与型号
12.2.2车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12.2.3车床的传动路线
12.2.4车床的基本操作
12.3车刀与工件的安装
12.3.1车刀及其安装
12.3.2工件的安装
12.4车削的基本工作
12.4.1车端面、外圆及台阶
12.4.2车圆锥
12.4.3车成形面
12.4.4车槽与切断
12.4.5车螺纹
12.4.6滚花
12.4.7车削加工工艺守则
第13章铣削加工
13.1铣削加工概述
13.1.1铣削加工简介
13.1.2铣削加工特点
13.2铣床
13.2.1铣床分类与型号
13.2.2立式铣床与卧式铣床的区别
13.2.3升降台铣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13.2.4铣床的基本操作
13.3铣刀与工件的安装
13.3.1铣刀及其安装
13.3.2工件的安装
13.4铣削的基本工作
13.4.1铣削方式
13.4.2铣平面
13.4.3铣沟槽
13.4.4铣分度件
13.4.5切断
13.4.6铣削加工工艺守则
第14章刨削加工
14.1刨削加工概述
14.1.1刨削加工简介
14.1.2刨削加工特点
14.2刨床
14.2.1刨床分类与型号
14.2.2牛头刨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14.2.3牛头刨床的传动机构
14.2.4牛头刨床的基本操作
14.3刨刀与工件的安装
14.3.1刨刀及其安装
14.3.2工件的安装
14.4刨削的基本工作
14.4.1刨平面
14.4.2刨沟槽
14.4.3刨成形面
14.4.4刨削加工工艺守则
14.5其他刨削加工简介
14.5.1龙门刨床与刨削加工
14.5.2插床与插削加工
14.5.3拉床与拉削加工
第15章磨削加工
15.1磨削加工概述
15.1.1磨削加工简介
15.1.2磨削加工特点
15.2磨床
15.2.1磨床分类与型号
15.2.2平面磨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15.2.3平面磨床的传动系统
15.2.4平面磨床的基本操作
15.3砂轮
15.4磨削的基本工作
15.4.1外圆磨削
15.4.2内圆磨削
15.4.3平面磨削
15.4.4锥面磨削
15.4.5磨削加工工艺守则
15.5精整和光整加工简介
第16章钳工
16.1钳工概述
16.1.1钳工简介
16.1.2钳工常用的工、量具
16.1.3钳工常用的工夹具及设备
16.1.4钳工工艺守则
16.2划线、锯削和锉削
16.2.1划线
16.2.2锯削
16.2.3锉削
16.3钻孔、扩孔和铰孔
16.3.1钻削与钻床
16.3.2钻孔
16.3.3扩孔
16.3.4铰孔
16.4攻螺纹和套螺纹
16.4.1攻螺纹
16.4.2套螺纹
16.5装配
16.5.1装配常识
16.5.2装配工艺过程
16.5.3拆卸的基本要求
16.5.4装配新工艺
第五篇现代制造技术
第17章数控加工
17.1数控机床
17.1.1数控机床概述
17.1.2数控机床的分类
17.2数控编程
17.2.1数控编程简述
17.2.2数控加工坐标系
17.2.3数控程序的结构与格式
17.2.4数控程序指令
17.3数控车削基础
17.3.1数控车床
17.3.2数控车床一般操作步骤
17.3.3数控车削加工工艺
17.3.4数控车削加工编程基础
17.4数控铣削基础
17.4.1数控铣床与加工中心
17.4.2数控铣削加工工艺
17.4.3数控铣削加工编程举例
第18章特种加工
18.1特种加工概述
18.1.1特种加工的产生与发展
18.1.2特种加工的特点
18.1.3特种加工的分类
18.2电火花加工
18.2.1电火花加工概述
18.2.2电火花成形加工
18.3线切割加工
18.3.1概述
18.3.2线切割机床
18.3.3线切割加工工艺
18.3.4线切割编程基础
18.3.5线切割加工操作流程
18.4激光加工
18.4.1激光加工概述
18.4.2激光切割
18.4.3激光雕刻
18.4.4其他激光加工简介
18.5增材制造
18.5.1增材制造概述
18.5.2增材制造种类
18.5.3熔融沉积成形(FDM)设备的基本操作
18.6其他特种加工简介
18.6.1电解加工
18.6.2超声波加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