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师生情缘录

师生情缘录

  • 字数: 65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6229302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0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师生情缘录》是编者从数以万计的学生写的近300万字的信件和文章中挑选出来编撰而成的。全书300多篇文章共60多万字,以编者40多年教学生涯为经,以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学生和老师教学互动、情感交流为纬,通过学生在校时的电子邮件、课程总结、收获体会、感想札记以及毕业后有关爱情婚姻、工作生活等方面情况汇报的书信往来等形式,生动、客观地记录了40多年来的师生情缘,充分展示了一位教师坚持的"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及其人格魅力。本书在编写体例上划分为7个板块:贵州支教篇、华师硕士篇、中文本科篇、大学语文篇、14级"满珍班"篇、汉口学院篇及附录。文体有诗歌、散文、书信、日记等,也有报刊、媒体发表的消息。选录的文章以各种方式生动地记叙或反映了课堂上、生活中师生之间的那种默契、融洽、互爱,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割断的情丝。
作者简介
吴满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全国大学语文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乡土诗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大学语文学会名誉顾问。大学从教48年,素以激情教学著称,深受学生欢迎。曾多次荣获校级教学工作一等奖、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奖。主编《大学语文》等教材6部,编撰各种教材、教辅、辞书共30多部,编著《国学三宝一百讲》《中国古代诗词讲析》丛书等共9部,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30多篇。 2015年退休后曾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师范二班(“满珍班”)班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院、研究生院教学督导,华中师范大学校友会基础教育合作办评估专家。2019年被聘为华中师范大学桂岳计划主讲教授。
目录
贵州支教篇
伴游散记
颂歌献给吴老师
生命中好看的"缘"
风雨三十四载师生情缘未了
三十四年再相逢
三十四年的牵挂
我的满珍老师
流水它带不走光阴的故事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写给支边教师的信
往事如昨
赞支教老师吴满珍
致恩师的一封信——赠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满珍教授
华师硕士篇
最是那一腔爽朗
幸福人生自您始
我的导师,我的亲人
记忆中的好看年华
月满中天花满枝
……
摘要
     伴游散记 中文81级 张绪海 那是公元2016年的夏天,吴满珍老师来电话说要携其海明先生游览黔东南,我立即打电话转告在其他县的同学,大家都沉浸在儿时过年过节的期盼中。过两天吴老师又来电话说她84岁的婆婆也要一起来,并在微信上发来她婆婆身姿硬朗、神采飞扬的照片,其意是证明她婆婆的体能。我立即想到这是满珍老师在尽孝,电话里她还说带她婆婆游过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及其他地方,她要和她婆婆住在一个房间,贴身照顾婆婆。我们当然十二分地欢迎,后来我给老师规划路线,与天柱同学杨建河商量各自开着自己的车伴游黔东南。不时令我想起伴游老师之事古已有之,孔子的学生公西华子路侍坐言志,一群学生侍游列国,历朝历代不乏侍游师长近身研习的先例。我俩能陪伴老师游览大美黔东南,那是何等快乐的事,跟着师父的增知悟道之旅,心中倍感荣幸。游览完毕,时间已过去一个月有余,日记该整理一下了。 7月21日 晴 中午1点,我带着赶去剑河接班的女儿美皓,杨建河、陈清文自驾车,莫天秀从施秉的家驾车赶来,快到三穗高铁站秀平来电说他从剑河过来接老师。四辆车汇集三穗高铁站,会面得知秀平两口子早答应今年参加高考的女儿要去外地旅游,慰劳辛苦的千金,怕见不到老师因此赶到三穗高铁站见老师一面。令我们几个同学想不到的是秀平特意叫人制作了一个标牌:热烈欢迎吴满珍、李海明老师。秀平心思真细,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坚持写东西,输出真挚的心灵,所以比我们想得仔细些。他说这会让老师高兴点。下午2点20分,我们打着标牌,接到了老师。毕业后,建河我俩见过老师,认得我俩不足为奇,34年后老师还能依稀记起清文、天秀、秀平同学,老师青春时记忆真牢固。我记得有位心理学家说,用心的记忆不会忘,越久越记得,可见老师34年前教我们是用心的。烈日下,打着标牌,大家在三穗高铁站照了相,火热的情感让人忘记了烈日的高温。吴老师一家坐我的车,我们往天柱走,吴老师一路走一路赞叹:“你们这植被真好,到处是树,青山绿水,空气好,真舒服,真凉爽。”近5点,我们赶到清水江岸边一个古朴的打上古代移民和开发印迹的山村——三门塘。我们走着青石板路,游了石栏栈道、“歪门邪道”、300年前建造的杆栏式木房、王氏和刘氏家祠等景点。吴老师是华中师大中文系教授,海明老师曾是资深媒体人、报刊社老总兼高级记者,他们游兴很浓,以独到眼光谈了游后感:三门塘没有打造痕迹,原汁原味,保留了历史原貌,是真的历史;历史遗迹景点至今还有纯朴的村民居住生活着,构成一幅特有的饱含文化意义的人景合一的图画。这是他们游后的感受,这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我们认为天柱没有叫得响的景点,勉为其难请老师去游三门塘,老师却评价三门塘是没有打磨的璞玉式旅游景点,依然保留旧式原貌,少打造,打造多了反而让人觉得在做假。连老太太也说看到古代人生活的场景,真好。像三门塘这样的富有苗侗风情的古村落,天柱还有很多,以外地人的眼光看天柱旅游资源很丰富,但交通路道要改造,从天柱至三门塘一个来回,山路弯弯耗时近3个小时,路途耗时太多了。晚饭赶回天柱县城原味酒店就餐,吃原汁原味的血浆鸭和稻花鱼。老师是家庭出游,我们也带上妻子和还在家的儿女参加,共两大桌,家庭气氛浓烈,让老师感受苗乡侗寨家庭生活的情调。漫饮金质酒,畅叙师生情。吴老师喝得谨慎是婉约派,李老师开放豪爽是豪放派。老师住东方明珠酒店,开了两个标准间,第二天去酒店接老师吃早餐时我才知道,为照顾老太太他们只住了一间,老太太真幸福,得儿媳贴心尽孝。吃完早餐,老师特意游览了学生工作的学校:三中、民中。天柱县伴游的学生有杨建和、莫天秀、杨孝玉、杨万宁、龚文龙、陈清文、谭光海、罗永良、张绪海。 7月22日 晴 游锦屏隆里古镇。万宁调休,送老师到锦屏隆里古镇并全程陪游,文龙利用午休时间赶到隆里送别老师。几天前联络锦屏籍同学,王明相在浙大培训,龙跃贵陪夫人在长沙照顾刚生娃的女儿,欧阳大锡退休在贵阳带孙崽,各有其事忙着,身不由己,各表遗憾。 隆里是明初建立的军事屯堡,是当时的中央政权为强化对湖广边民的统治所建的一座亦兵亦民、能攻能守的军事城堡。到了清代,进士出身的张应诒做官,衣锦还乡复建龙标书院,将王昌龄到龙标兴学的历史传说具体化,让古军事屯堡多了一些书香的色彩。历史书籍记载,中央曾置龙标县管辖过这些地方甚至到更远的现在的黎平地界。有说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是在黔阳的芙蓉楼。我们知道,辛渐从未到黔阳,真正的芙蓉楼在江苏镇江,古称润州,其时王昌龄任江宁丞,好友辛渐造访,由江宁送别同游至润州,于芙蓉楼上设酒席饯别。这里同名而误,读诗当读史只能说是别样趣味了。 真实的是2016年7月22日上午,湖北武汉的李海明老师登上锦屏隆里龙标书院二楼,饱含深情地诵吟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