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际体系的帝国主义倾向及其批判

国际体系的帝国主义倾向及其批判

  • 字数: 24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于海洋
  • 出版日期: 2021-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875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帝国式的征服想转化为稳定的国际秩序,需要使征服者和被征服者都相信帝国主义秩序是合理的和必然的。在历史上,帝国主义总是以公开或隐蔽的形式内嵌于国际体系的话语和实践中:在话语层面,当代西方国际关系主流范式在表面上排除了帝国主义的相关问题,但在国际秩序愿景的描述和控制暴力机制的研究中,却事实上承认了帝国主义的逻辑及其对国际体系的嵌入;在实践层面,资本的全球化创造了一个不平等的分配结构,鼓励权力政治和干预主义倾向,终塑造一个等级化的国际结构,把西方世界的内部认同和西方世界对非西方世界的控制制度化。世界性帝国与其盟友,在推动国际体系帝国主义化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帝国主义源自国际体系结构的缺陷,从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蕴育了自己的敌人。国际体系的“去帝国主义化”,表现为平等化的体系文化,去依附化的世界经济结构以及国家间关系的民主化。新的国际秩序需要非西方国家与西方国家建立更为平等的合作关系,也需要非西方国家内部结构的重建。在去帝国主义化的历史进程当中,中国具有宿命式的历史使命。基于历史和制度原因,中国会承担去帝国主义化的倡议者和赞助者的角色。中国所反对的不是特定国家,而是国际体系中根深蒂固的帝国主义倾向。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发展中的帝国主义话语体系
第一节西方帝国主义话语的历史沿革
一历史上的帝国及其合法性的建构
二帝国主义话语体系的形成
三冷战时期帝国主义话语体系的发展
四后冷战时期的新帝国主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对于帝国主义的批判
一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政治思想中的殖民主义批判
二考茨基超帝国主义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
三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第三节当代帝国主义话语的核心议题
第二章帝国主义对国际秩序的嵌人
第一节世界国家理念在西方国际秩序构想中的核心地位
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世界国家的追求
二世界国家的理论建构
第二节世界国家的不可实现性
一基于权力差距形成的控制暴力机制
二基于国家间妥协形成的稳定秩序
三基于国家本位的国际社会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