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名师南华的唐诗课 风流天下闻 读诗也读人(1-2)

名师南华的唐诗课 风流天下闻 读诗也读人(1-2)

  • 字数: 4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作者: 南华,刘玲
  • 出版日期: 2021-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157100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7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佛系青年王维如何在凄风苦雨里万丈金光? 狷介狂傲的孟浩然是怀才不遇还是自我设限? 诗仙李白的英雄梦想实现了吗? 诗圣杜甫的求职经历为何如此悲惨? …… 风流天下闻,读诗也读人!了解伟大诗人一生的悲欢离合,感受千古名句背后的喜怒哀乐。 通过了解诗人,深入作品背景,感受唐诗的万千气象,获得语文知识储备。 《名师南华的唐诗课:风流天下闻,读诗也读人》是唐诗课,也是审美课,阅读本书能够让学生提升美的感受力,让语言表达更高级。
内容简介
一本书让你爱上唐诗!我们每学习两首古诗词,就有一首是唐诗。我们学习的唐诗99%出自以下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名师南华的唐诗课:风流天下闻,读诗也读人》从初唐到晚唐,聚焦26位诗人,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融史、诗于一体,用独特新颖的视角写尽伟大诗人一生的悲欢离合,串联起一部壮丽的唐诗简史。
作者简介
南华: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博士,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先秦两汉诗歌研究方向。 北京城市广播《教育面对面》栏目特邀嘉宾; 中华书局“诗词中国”特邀主讲人; 首届全国中学生国学大赛暨国学等级考试特聘讲师。
目录
《名师南华的唐诗课.一》
第一部分初唐
一、上官仪:从和尚到宰相
1.天下大乱,遁入空门
2.文坛大佬的“上官体”
3.“宫体诗”过时了
4.死于宫斗的佛系诗人
5.上官家族未完待续
6.大唐文学,从上官仪开始
二、王勃:流星般短暂而璀璨
1.天才儿童的诞生
2.刚成年,就成功了
3.怒犯天条
4.漫漫人生路,太难走了
5.重回仕途,祸从天降
6.滕王阁上,留下千古名篇
7.天才如流星划过
三、杨炯:开局惊人,怎奈宦海沉浮
1.叛逆的好学生
2.时来运转
3.厄运连连
4.诗人也拍马屁
5.“抱大腿”成功了
6.还没过瘾就落幕了
四、卢照邻:情深不寿,只羡鸳鸯
1.“初唐四杰”中的年长者
2.论老师对学生品性的影响
3.遇见忠实粉丝
4.战场走一遭
5.皇上你看见了吗?
6.伯乐太给力了
7.踏着五彩祥云回来娶你
8.始乱终弃的渣男
9.病入膏肓,情非得已
10.师父,救命!
11.死神的解救
五、骆宾王:给英雄一个体面的结局
1.出名要趁早
2.不甘心的“北漂”生活
3.“投简历”又被刷了
4.名气大占便宜
5.放飞自我的牢狱之灾
6.悲伤那么大
7.不长记性吃大亏
8.骂人也能黑转粉
9.红尘绝迹
10.英雄的开放式结尾
六、宋之问: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1.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要靠才华
2.快速成诗秘诀
3.马屁精抢风头
4.好看的皮囊就是捷径
5.玩笑背后的真相
6.金大腿倒了怎么办
7.妥协的生存之道
8.格律诗的标杆
9.致命的毒蛇
10.一首诗引发的血案
11.不得善终的报应
七、陈子昂:世间深刻的孤独
1.小霸王落第记
2.一百万算什么
3.直言不惧入圣眼
4.笔墨在手,天下我有
5.一将功成万骨枯
6.心系百姓,平息战火
7.千古绝唱,深刻的孤独
8.心灰意冷,从此遁去
9.被权力扼住了喉咙
10.伟大的丰碑
第二部分盛唐
一、贺知章:金龟换酒的狂客
1.没存在感的职场透明人
2.竞争挽郎的群众性事件
3.陪太子读书
4.酒醉挥笔香
5.两个酒鬼的相遇
6.金龟换酒不眨眼
7.超然物外得归处
二、张九龄:开元盛世后一位名相
1.偏远山区的尖子生
2.在京城混不下去了
3.崇山峻岭中的“高速公路”
4.盛世文臣,仕途坦荡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6.宰相不好当
7.终难释怀,客死他乡
三、王维:佛系生活指南
1.千等万盼始出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3.琵琶独奏动人心
4.不想当官的佛系青年
5.追随人生导师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恣意竹林画卷
8.安史之乱中被俘
9.不堪回首的俘虏岁月
10.皈依佛法,得道离世
11.教科书般的五律
四、孟浩然:风流天下闻,是诗也是人
1.惬意的隐居生活
2.终南捷径走不通
3.气蒸云梦,怀才不遇
4.狂人的自我实现
5.知己王维
6.大粉丝李白的推崇
7.唯见长江天际流
8.因怀故园意,还与孟家邻
9.背疮毒发,溘然长逝
10.孟浩然的选择
五、李白:凡俗人生的英雄梦想
1.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2.李白的身世之谜
3.寄情明月
4.大侠情怀
5.一句话就火了
6.少年精神不服输
7.辉煌的时刻
8.梦醒长安归道去
9.又陷红尘,英雄梦空
10.大鹏展翅不得飞
六、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路遇偶像,快意时光
2.悲惨的求职经历
3.身在陋巷,不改其志
4.一身臭脾气,荒唐半生
5.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6.运气背到家
7.希望的烛光转瞬即熄
8.长诗《北征》
9.人民的诗人
10.位卑未敢忘忧国
七、高适:选择比努力重要?他说是的
1.失足青年的觉醒
2.四处碰壁,穷途末路
3.当一回民间正义记者
4.当官不开心
5.一顿酒点燃了雄心
6.崩溃的哥舒翰
7.择机明断侍圣颜
8.沧海桑田情分断
八、岑参:贫穷贵公子,边塞代言人
1.贵族之后
2.默默无闻,另觅出路
3.边塞旅行代言人
4.高仙芝战败
5.黄金时代落幕
6.是馅饼还是陷阱
7.天马行空的想象
《名师南华的唐诗课.二》
第一部分中唐
一、韩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1.努力读书的贫困生
2.投奔族兄不成当家教
3.屡试不第,另觅出路
4.皇帝不讲理,还能怎么办
5.诗风险怪,爱民如子
6.真假友情实难辨
7.政治站队,分道扬镳
8.得罪人这事儿太简单
9.打脸皇帝是会出人命的
10.一笑泯恩仇
二、柳宗元:一个抑郁症患者战斗的一生
1.个性古怪的孤僻学霸
2.痴情抑郁成心结
3.命途多舛入险境
……
摘要
     1.天下大乱,遁入空门 隋炀帝大业四年(608),上官仪出生在繁荣富庶的江都城(今扬州)。江都是长江、淮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港,水陆交通四通八达。这一年,京杭大运河北段永济渠开凿,浩浩汤汤贯通南北,江都城的地位跟着蒸蒸日上,几成天下贸易中心。上官仪的父亲上官弘,时任江都宫副监。隋朝时,皇帝在各地的离宫设有宫监、副监,也就是离宫的主管和副主管。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也曾是晋阳宫监。隋炀帝非常喜欢巡幸江南,因此江都宫副监算是与皇帝关系比较密切的臣子。也正是因为这种关联,上官弘在后来的江都之变中被殃及,丢了性命。 上官仪八岁那年,隋炀帝第三次驾幸江都。龙船何等煌煌,一派歌舞升平。天下却早已怨声载道,烽烟四起。次年,瓦岗军逼近东都,李渊自封唐王。隋炀帝自知大势已去,无心北归,情愿留在江都胜地,声色犬马。带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绝望,隋炀帝在这里酒池肉林,夜夜笙歌,一住便是两年多。大业十四年(618),宇文化及等重臣发动兵变,在江都离宫弑杀了隋炀帝和一干宗室、外戚、臣子。上官弘作为江都离宫的副主管,也在被诛杀的黑名单上,连同次子上官谨,皆命丧此劫。唯有十岁的上官仪,藏匿于寺庙之中,得以幸免。 一朝变故,家道中落,上官仪孤苦无依。幸亏父亲上官弘与当地佛寺素有交情,得寺院长老庇护,予他容身之所,供他读书念经。年少的上官仪在这里剃了头发,学着其他小和尚的样子,不问世事,潜心向学,钻研佛典,熟读经史。晨钟暮鼓的日子如同平静的溪水潺滠流过,涤荡了他心头的仇恨与痛苦,留下一片平和与澄净。 院墙之外,风云变幻。隋朝一夕灭亡,天下分崩离析。宇文化及自立为帝,随后又被窦建德擒杀。最后李渊扫灭群雄,乃立唐朝,天下臣服。 上官仪放下手中经书,抬眼望了望寺院山门。门外种种,尘埃落定。父亲与家人皆是王朝更迭的牺牲品,仇人也早已在战乱中丧命,一切尘归尘、土归土。 一阵风起,上官仪忽然闪过一念,自己仿佛是新生了。 转眼到了唐太宗贞观年间,上官仪已经成年。虽不求名,而名声自至,他写得一手好文章,颇受扬州都督杨仁恭赞誉。杨都督器重上官仪的才华,对他礼遇有加,并推荐他参加科举考试。上官仪果然不负厚望,一举得中,从此平步青云,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门下省起居郎、秘书省少监、西台侍郎,一直升到同东西台三品,也就是宰相。 2.文坛大佬的“上官体” 才华横溢的上官仪,也得到了太宗皇帝的青眼相待。太宗喜欢舞文弄墨,常常把上官仪叫来说:“朕又写了一首诗,你来看看写得怎么样。”上官仪每次都能夸到点上:“陛下用字工稳,意境雄浑,确为佳作。”也常常能提出一些无伤大雅的修改意见:“若此处换一个仄声字则音律更顺口些。”李世民越来越喜欢上官仪,许多公文都交与他起草。每每有宴享娱乐活动,总免不得要上官仪赋诗。在宫廷的文娱活动中,上官仪写了不少应制诗。应制诗就像现在小学生的春游作文,章法结构非常固定。主要内容无非是今天天气晴朗,皇上组织我们去春游,这里景色优美,花红柳绿,草长莺飞,大家玩得非常高兴,感谢皇上给我们这个机会,天恩浩荡,陛下圣明。大致就是这么个套路。只要能按照这个既定范式完成,并且将歌功颂德的意思表达充分,就可以交差了。至于要写出花来,评个孰优孰劣,那就各凭本事全靠才华了。 这一年开春,皇帝在桂林殿举办了一个小范围的雅集,邀请诸位近臣来宫中小聚。中国传统是士大夫政治,当官的大抵都是文化人。文人雅集,自然少不了吟诗作赋。因为是应制,所以题目统一都叫《早春桂林殿应诏》。这一次雅集的诗留传下来有两首,我们可以对比来看。 上官仪是这么写的: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 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早春桂林殿应诏》)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