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三国史话

三国史话

  • 字数: 1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 作者: 吕思勉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702429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专享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目前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能接近信从史书记载和文学记载的观点。本书文字流畅,是一部难得的三国普及读物。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作为我国现代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其史学专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均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目录
三国史话
《三国史话》导读
楔子
宦官
外戚
黄巾
历史和文学
后汉的地理
董卓的扰乱
曹操是怎样强起来的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袁绍和曹操的战争
赤壁之战的真相
刘备取益州和孙权取荆州
替魏武帝辩诬
从曹操到司马懿
替魏延辩诬
姜维和钟会
孙吴为什么要建都南京
司马懿如何人
司马氏之兴亡
晋代豪门斗富
附录
后汉乱源与三国始末
袁曹成败
论魏武帝
曹嵩之死
关羽欲杀曹公
孙策欲袭许
边章、韩遂
张纯之叛
诸葛亮南征考
诸葛亮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
李邈
姜维不速救成都
马钧
三国之校事
魏氏衰乱
蜀魏之亡
孙吴之亡
摘要
     《三国史话》导读 白立超 《三国史话》是有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专享一部通俗性史学作品,自问世以来,在史学界产生了持续而广泛的影响,甚至被许多学者视为历史学家撰写通俗读物的典范。 一、学术根底深厚 《三国史话》能够成为史学通俗作品的经典,首先应当归结于作者深厚的文献功底和精湛的史学修养。吕思勉,字诚之,中国近现代有名历史学家,曾用笔名驽牛、程芸,等等。1884年2月27日,吕思勉先生出生于江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6岁开始人私塾学习,12岁由于家道衰落,遂由其父母亲自教授,接受了非常系统而扎实的旧学教育,精通经、史、子、集。16岁时,开始自学古史典籍,每读一书,都能从头至尾,善始善终,吕思勉先生称“此为余自读书之始”。23岁时,选择以史学作为自己终身的志业,先后在东吴大学、南通国文专科学校、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学校、上海沪江大学等校任教。1926年起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除因“一·二八”事件短暂前往安徽大学任教外,一直在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任教。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上海光华大学与其他院校合并,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吕思勉先生继续任教,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一级教授。1957年10月9日,73岁的吕思勉先生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 吕思勉先生的文献功底可能是近代以来学者中罕有的,他对以《四库全书》为代表的古籍非常了解,尤其是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史部,更是信手拈来。早在1941年时,就有人称其熟读“二十四史”。但是吕思勉听到这些话后,立刻进行了纠正,说:“人家说我正史读过遍数很多,其实不然,我于《史记》《汉书》《三国志》读得最多,都曾读过四遍;《后汉书》《新唐书》《辽史》《金史》《元史》三遍;其余都只二遍而已。”我们都知道,“二十四史”是中国史学最基本的典籍,共计3259卷,内容浩瀚,近代以来很少有人能真正通读一遍,但此时57岁的吕思勉已经至少读了两遍,有些更是读了四遍。不仅如此,他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日知录》《廿二史札记》《通志》《通典》《昭明文选》等典籍也非常熟悉,此等史学功底可以说让现代许多历史学研究者汗颜,难以望其项背。不仅如此,他对新学也有涉猎,如《瀛环志略》《海国图志》等近代名作也一一通读,视野非常开阔,远非一般学者能及。 吕思勉先生一生以史学研究为志业,对中国通史、断代史、民族史、学术史、思想史以及史学史都有深入的研究,也是最早以白话的方式书写本国史的近代历史学家。通史类的著作包括《白话本国史》(四册)和《中国通史》(两册)两种。其中,四部断代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最负盛名,《吕思勉读史札记》拥有史学价值。另外,还有《中国民族史》《历史研究法》《中国史籍读法》《史通评价》《文史通义评》《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中国制度史》《理学纲要》,等等。吕思勉先生一生著述量超过1000万字,更重要的是这些著作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断代史系列中的《宋辽金元史》《明清史》两部,吕思勉先生已经进行了史料的初步准备与摘录,但由于晚年体弱多病而未能继续完成,无论对吕思勉先生个人,还是对中国史学界,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若假以天年,吕思勉先生完成了他的六部断代史的皇皇巨著,那将是史学界的一件盛事。 至于吕思勉先生的史学地位,严耕望先生说:“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和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大家。”所以吕思勉先生被誉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之一,足见其在中国近现代史学中的地位之高。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