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梁品

梁品

  • 字数: 30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726031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梁冬对谈傅佩荣、洪兵、钱文忠等知识大咖,坐而论道,大开大阖,以科学思维碰撞传统文化,带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修心修的是什么?如何变得轻盈?如何睡个自在好觉?透过传统文化关照内心,参悟自在之道,获得人生自洽。 ★喜马拉雅品牌节目《梁品》授权出品,播放量超9000万,精心编排审校,匠心呈现。
内容简介
《道德经》和《易经》到底厉害在哪里?孙子兵法适用于现代战争吗?就算成为南怀瑾那样的大师还是有很多烦恼,还有必要修行吗?……梁冬对谈傅佩荣、洪兵、钱文忠等知识大咖,解读国学经典,参悟自在之道,解答人生难题。
目录
第一章 生命观比三观更重要
傅佩荣:《道德经》和《易经》到底厉害在哪里
洪兵:《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
魏承思:南怀瑾的大学问
钱文忠:学佛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于晓非:作为一个受过科学训练的人,如何看佛法
齐善鸿:为什么说人们误解了《道德经》
第二章 修心修的是什么
陈允斌:顺时饮食,顺时养生
张德芬:如何变得轻盈
彭凯平:幸福感是可以被测量的吗?
费勇:为什么需要修心?
孙伟:怎样睡个自在好觉
李欣频:打开自己,获得自由
申荷永:通过梦境探索未知自我 第
第三章 国运更替的秘密
阎崇年:故宫 600 年风云史
郭建龙:北宋的兴与衰
张宏杰:世界史背景下的中国史
摘要
     傅佩荣 中国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中国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宗教哲学。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和荷兰菜顿大学讲座教授,中国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和翻译等方面皆有很好成就。王安石对《道德经》的注解错在哪里? 《道德经》在学术界一直都存在争议,其中优选的争议就是第一章中的断句问题。本来念书断句应该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后“无”跟“有”的断句,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目前,市面上和《道德经》相关的书籍,基本都参考了北宋王安石的断句方式。王安石是一位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和哲学也都学得不错。古人的书并不是很多,不像我们现在可以读到各国的资料。所以,古人念书的时候喜欢别出心裁,王安石也是一样。为了别出心裁,他把《道德经》的断句改了一下,结果这一改,就出问题了。他改完之后,大家会觉得讲“无”和“有”的句子,诸如“无名”“有名”“无欲”“有欲”听起来比较抽象,可以说对于《道德经》的传承提出了挑战。 一般学术界教授在研究《道德经》的时候,采用的大都是魏朝的王弼本。王弼只活到二十三岁,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天才。他一生主要写了两本书,一本是注解《道德经》的,另一本是注解《易经》的。所以,每次谈到这两本书,都绕不过王弼。因为王弼是曹操那个时代的人,比较接近这两本书产生的年代,所以他对于“无名”“有名”“无欲”“有欲”之类的注解就讲得比较清楚。1973年从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葬里出土了一本帛书本的《道德经》,也肯定了王弼本的断句。 “帛书本”中的“帛”字,指的是绢帛,就是写在丝绢上面的。这一版本的《道德经》分为甲本和乙本。因为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就用“之乎者也”作为标点符号。在“无名”“有名”之后,就是“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嗷”。当时用“恒”字,后改为“常”字,因为汉文帝名叫刘恒,所以后面改成“常”字。在帛书本的甲本中用的“邦”字,后面都改成了“国”,因为汉高祖的名字叫刘邦。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帛书本比王弼本还要早。在学术界有这样的共识,大家普遍认为帛书本大约成书于汉朝初期。 1993年,在湖北郭店又出土了竹简本的《道德经》,比帛书本成书的年代更早,但因为残破太严重,很多字根本看不清楚,所以没什么参考价值。 事实上,我们做学术研究的也很奇怪,为什么许多学者不参考年代更早的王弼本和帛书本,而是参考北宋王安石的版本。这一点我不能接受。所以,我讲授《道德经》的时候会和许多研究《道德经》的学者有不同的意见。我做学问的原则是尊重原文。现在如果有人要念《道德经》,我会建议他先看王弼的注解本,再参考帛书本,这两本合在一起念,对《道德经》的理解和断句就能十拿九稳。 《道德经》里有多处谈到“无”和“有”,古代人是怎么判断什么是“无”、什么是“有”的呢?比如说,这个地方昨天没有花,它本来就是“无”,如果某一天它忽然开出一朵花来,花是有根的,所以这里就变成了“有”。王弼直接把“无”和“有”理解为无形之物和有形之物,对于古人来说,这种以视觉作为依据来判断“无”和“有”是合理的。 但是,王安石把“无”和“有”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就引起了理解上的困难。按照王安石的断句,所有讲授《道德经》的人都摇头晃脑地念“无”和“有”,但你问他们什么是“无”,他们会告诉你“无”不能讲;如果问他们什么是“有”,他们会告诉你,说起“有”,就要讲到天地万物。 如果《道德经》的第一章按照王安石的断句,我相信天下根本没有人能说得清“无”“有”二字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按照王弼的断句,就可以把“无名”“有名”“无欲”“有欲”解释得非常清楚。我简单地用白话文解释一下第一章的前几句话,意思就是:老子说,可以用言语讲述出来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名称来界定的名字,也不是恒久的名字。没有名字以前,是万物的开始;有了名字以后,是万物的母体。如何理解《道德经》中的“道”? 《道德经》第一章中,最重要的就是前两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人类来讲,没有名字就等于不存在。这并不是说万事万物真的不存在,而是指没有了概念就无法与人沟通,等于这个事物不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天文学界有这样的传统,谁优选发现某一颗星星,就可以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甚至包括动植物等新的生物,优选发现的人也有命名权。人们为这些新的事物取了名字之后,就可以把它们列入人类的研究范畴。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