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知道点中国名人

知道点中国名人

  • 字数: 21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作者: 汪淼
  • 出版日期: 2021-08-01
  • 商品条码: 978750575165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了解中外文史哲,看这套书就够了。语言通俗,思路清晰,为我们整理出一套清晰的知识线路图,有助于系统而全面地提高人文素养和基础知识。 ★图文结合,整体呈现更加生动具象,更有助于读者阅读,同时提高趣味性。
内容简介
谁是中国最勤政而富有创造性的皇帝?李广“龙城飞将”的美誉因何而来?是谁几出奇兵凿空西域?哪些能工巧匠使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都该知道点。
目录
第一辑 圣哲智慧
道家鼻祖老子
万世师表孔子
平民思想家墨子
儒家亚圣孟子
逍遥游仙庄子
总汇百家的哲人荀子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倡议独尊儒家的一代大儒董仲舒
理学宗师朱熹
心学泰斗王阳明
第二辑 帝王风骚
千古一帝秦始皇
布衣皇帝刘邦
一代雄主汉武帝
乱世枭雄曹操
改姓君主魏孝文帝
明君典范唐太宗
士兵皇帝宋太祖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出身贫寒的皇帝朱元璋
建功立业明成祖
盛世英主康熙帝
勤政而富有创造性的皇帝雍正
第三辑 谋臣策士
谋略家的鼻祖吕尚
变法第一人商鞅
战国说客之冠苏秦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
凿通西域的张骞
深谋远虑的王猛
开国元勋刘基
第四辑 良臣名相
春秋第一相管仲
汉初名相萧何
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贞观明镜魏徵
进退皆忧范仲淹
“铁面青天”包公
“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第五辑 名将风流
百世兵家之师孙武
忍辱不屈的军事大师孙膑
匈奴克星李牧
西楚霸王项羽
“将兵多多益善”的韩信
龙城飞将军李广
大将军卫青
骠骑骁将霍去病
绝域英才班超
南北朝第一名将陈庆之
抗辽名将杨业
千古精忠良将岳飞
抗倭名将戚继光
第六辑 文史佳话
中国文学第一骚人屈原
汉赋风流司马相如
史家之绝唱司马迁
田园诗人陶渊明
文论泰斗刘勰
千古诗仙李白
诗坛之圣杜甫
诗魔白居易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散文大师柳宗元
以史资鉴司马光
豪情千古苏轼
元曲大师关汉卿
红楼一梦曹雪芹
第七辑 艺苑巨擘
书圣王羲之
画才顾恺之
人物画大师阎立本
百代画圣吴道子
书法亚圣颜真卿
楷书名家柳公权
草圣张旭
狂草名僧怀素
书法博士米芾
元人冠冕赵孟
第八辑 科技宗匠
造纸术的大革新家蔡伦
约己博艺的大科学家张衡
医圣张仲景
神医华佗,妙手回春
数学王国的巨星祖冲之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
中国科学史的坐标沈括
东方医学巨典之父李时珍
第九辑 巾帼红颜
和平使者王昭君
蔡文姬归汉
汉藏友好使者文成公主
一代女皇武则天
婉约词宗匠李清照
女子英雄梁红玉
纺织革新家黄道婆
摘要
     道家鼻祖老子 儒家和道家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学派,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也曾呈现分庭抗礼之势。其实,早在孔子之前,老子就已经在西方声名远扬了,西方的一些批评家和学者研究过老子,并且对其推崇备至。道家经典《道德经》是中文书中被译为外文译本最多的书,包括40种英译本和9种德译本。它是除了《圣经》之外,最被西方人推崇的书籍之一。 关于老子,留给后世的资料甚少,就连确切的生卒年月也未曾留下。流传最为广泛的一个版本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人。现在传世的《道德经》一书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传人根据老子的言行、思想整理编著而成。 虽然关于老子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考,但并不影响他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道家思想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老子被尊为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之后,统治者尊孔,为官者尊崇重礼数的儒家思想,而向往自由、崇拜自然的诗人则尊崇老子。不过,有意思的是,当诗人走上仕途、戴上了高帽之后,便公开推崇儒学的崇礼性、尚修身,只在背地里研究老庄的学说。而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正是道家渐渐“式微”而儒家渐渐“兴盛”的原因,也是很多诗人仕途不畅的原因之一。 从另一方面来说,若不是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历代帝王尊孔子为圣人,大力推行儒家思想,用儒家思想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老子就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优选的人物。 从思想的角度来看,老子提出了哲学的优选概念“道”,认为“道”是万物之源,是万物起始以及变化的总规律。他在《道德经》中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并且认为“道”是玄远幽微、深不可测的;“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是极其特殊的,可以说是生天生地,统御万物,亘古而长存。 老子拥有宏大的宇宙观,认为“道”是从无到有,意味着万物也是从无到有,并且“无”和“有”是相互转化的。这是“道”的一个重要特征——“反者道之动”,即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方面的对立及转化。他提出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只是他推出这些观点的目的并非为了积极地推动事物的发展,而是让人明白“弱者道之用”的道理。 可见,老子的部分思想是消极的,倾向于抗拒外物。我们知道,“无为”“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刻意去干涉事物,让其变得更加强大就等同于加速其衰亡,这并不符合“道”的哲学。因此,他提出了“坚硬者早衰,柔软者长存”“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事物如果一直处于一个赢弱的位置,就能够避免强盛早杖的败局。 这种思想的形成与老子所处的时代不无关系。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社会混乱,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面对巨大的社会变革,老子看到了万物盛壮之后必然走向衰亡,看到了周王朝由强盛走到了尽头,所以思想中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和消极主义色彩。他认为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则”,不应该强行改变这个世界,而应该尊重和适应这个世界。 但老子并不是的悲观主义者,他看到了强弱之间的转化,认为:“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他并不提倡人们始终“示弱”,而是应该抓住时机将弱转化为强,学会为了“强”而适当“示弱”,而这也成了后来封建统治者玩弄权术、研究统治策略的一个依据。 与孔子相比,老子的道家思想并非为统治者准备,而是为了百姓。他崇尚自然,向往朴素的生活,更不愿意追逐权力富贵;他认为,一个明智的统治者应该顺其自然,而不是企图利用各种法律,或是残酷的刑罚来控制民众;他认为,人们应该避免暴力,统治者应该避免发动战争、横征暴敛,因为这都是不符合自然规律以及道德的。 总之,虽然在中国历代思想家中孔子的影响优选,一些统治者对老子也并不青睐,但不可否认,在我国璀璨的文化中,除了孔子,没有一个能与老子相比的思想家,就连儒家也曾经把老子的思想融入自己的学说之中。而且,老子提出了最朴素的辩证法,对于中国哲学的思想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