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

  • 字数: 20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 作者: 王唯工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43973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7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普通人也能看懂的中医书;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博士眼里的中医。以中医经典为指导,用科学方法做验证。以气血共振理论为基础,深入剖析中医的诊断、辨证、论治和方剂,对中医现代化进行科学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认为,中医的特色在气与经络,中药的特色则在性味与归经,而其共通的元素便是气,也就是共振。在本书中,他以此为基础,深入剖析中医的诊断、辨证、论治和方剂,并与中医药的经典古籍不断交互对照验证,不仅对病毒感染、高血压、心血管堵塞等疾病提出了崭新的见解,还以血液循环与能量医学的观点,告诉读者什么才是正确的饮食和运动,以及如何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作者简介
王唯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博士,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硕士,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1969年就读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经科学。1973年获博士学位。1988年与多位中、西医研究人员进行合作研究,制成脉诊仪,并在多个大医院进行临床观测。王唯工在医学工程领域多次获杰出贡献奖,且因脉诊之相关发明获发明奖。同时,他也因此项发明而被收录于“马奎斯世界名人录”中。现从事汉唐医学之研究及各种非侵入性医疗器材之开发。
目录
PART 1 气血共振
第一章 共振与气
水与湿
中医之特色
三焦经与全身之气
由三、六、九共振频率看《伤寒论》
三焦经之特性
三焦系统
营卫系统与三焦系统
卫气与外气
胆经为两组和弦之共同频率
只有两组和弦的大乐器
第二章 中西医的比较
中医与西医之比较
中医之现况
中医的望、闻、问、切
二十八脉
脉诊现代化的研究
八纲辨证
病因与治法
病因
治法
第三章 中医药的特色
中药之药理
为什么要找寻中医之特色?
我们如何选择研究中医的方向
设计实验
意外的发现
由气看药性
归经的研究
方剂之结构
身体之防御是如何出错的?
这个漏洞要怎么侦测呢?
这个漏洞要怎么补救呢?
物理治疗有什么好处?
方剂是什么?
温病的方剂
安宫牛黄丸
抢救刘海若
身外之物与身内之务
第四章 小结
小心地求证
中西医结合?!
中医的发展与发扬光大
PART 2 气血的旋律
第一章 气与血
身体之组成及更新
血液是生命之泉源
心脏为血液之泵
第二章 病毒感染
感冒
膀胱经的重要性
对抗伤寒之生理反应
疫苗是伟大的发明
第三章 高血压的辨证论治
高血压
血液之分配与调控
高血压之可能成因
增强指数
中医对高血压的看法
高血压的辨证论治
第四章 气血共振原理
血液流灌的方式
停留解波与驻波
回圈的奥妙
肺循环是迷你版的体循环吗
体循环的设计
第五章 如果你是人体设计的总工程师
循环系统上“理论”的要求
共振
如果你是人体设计的总工程师
发生学
分频供血的优势
血液压力波与交流电之传送
环状的末端
血循环与经络的关系
第六章 小结
过去的研究成果
高血压的成因
心血管病的成因
PART 3 水的漫舞
第一章 人体的运作之舞
我健康吗
水肿与老化的关系
血循环之再探
“气”与“血”
各种气的感觉
30亿个分支网的运作
能量医学的观点
人体的排废料系统
第二章 二氧化碳是毒
人体的下水道系统
酸水的形成
水肿的五个阶段
中医中的水肿与水毒
排毒就是排出含二氧化碳的酸水
第三章 减水肿计划
脂肪是比碳水化合物更好的能量来源
饱和油和不饱和油的正确食用方式
为什么要多吃纤维素
健康饮食两大重点
第四章 保健的要诀(运动篇)
酸水集中处
协助身体排出二氧化碳的方法
第五章 保健的要诀(饮食篇)
早期诊断及自我检测的健康标准
饮食的四大原则
多吃油,皮肤就不油
蛋白质是不好的热量来源
食物分配理论的革新
摘要
     中西医结合?! 行笔至此,大家应该能领会中医的特色在哪里了。但是中医要向前走,必要的手段就是加强小心求证,将已经混杂了一百倍甚至一千倍沙子的黄金金沙,一粒一粒再次从这些杂乱的沙子中淘出来。找出共振与经络理论,这是中医之本,而引气归经则为中医之用,我们以常用的四君子汤、四物汤为例。 四君子汤的症见,也就是适应证,该如何辨证呢? 面色光白:如是白种人或较白之人如何?黑人如何? 言语轻微:有人生来声音小,轻言细语如何? 食少便溏:食多、食少,要看内容,肉多油水足自然吃得少,青菜多油水少就要吃得多;便溏也要看吃什么,多久便溏一次,多稀算作溏。 四肢无力:要能走多远的路、拉多重的车才算有力? 脉缓弱或细软:这是依照二十八脉来分类的,有更好的方式吗? 同样,四物汤症见。 惊惕头晕:股票大跌了!明天老板要来视察!物价大涨了!昨天村里有人被抢!听到这些不断传来的可怕消息,几个人不怕,不晕? 目眩耳鸣:电视看久了,电脑玩多了,电玩玩傻了,几个人不目眩耳鸣? 舌质淡红:刚喝了红酒,吃了块蛋糕,吃了巧克力糖,舌头是什么色? 脉弦细或涩:这也是依二十八脉来分类,有更好的方式吗? 您可以不厌其烦地去看每一个症见,也就是适应证,这些描述似乎都不容易正确判断,也就难怪在症见的下面,会加上西医的适应证。 四君子汤:本方可治慢性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这个做法难免落入日本汉方对症的逻辑,这是西医的逻辑,对应的适应证非常明确,没有辨证。但是中医与西医的适应证毕竟无法一一对应,为求周全,又加上了“脾胃虚弱者”,这又回到了中医的词,似乎又加了点辨证。这句话也表示,并非所有的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都可用此方,而脾胃虚弱又该如何辨别呢?我们还是回到了中医诊断不准确的老胡同。 在将中、西医各种适应证做了结合之后,并没有增加中药方剂的实用性,也没有增加中药方剂的正确性。因为没有凸显中医的特色,没有改进中医的诊断,反倒把中医的治疗变成了西医治疗的辅助工具,或是西医治不好时的后备方案。 这恐怕是提倡中西医结合的大师们始料未及的。 中医的发展与发扬光大 中医的发展与发扬光大终究要回到自有的特色、自有的专长、自己的大道,以共振、经络为体,以引气归经为用。我们再以疏散外风的川芎茶调散来当例子。组成:白芷、甘草、羌活、荆芥、川芎、细辛、防风、薄荷。研为细末,食后清茶调下。在此前,我们曾经批评此方,认为其没有人脏的药为根。也就是在第三、六、九这个谐波群之中,没有人脾经的药,恐怕不好治头痛。本方在方剂书中的注意事项上,也提到“方中辛散药物较多,凡久病气虚、血虚,或肝肾不足,阳气亢盛之头痛,皆非所宜”。在前几年,我们研究了茶及咖啡对脉波的影响,居然发现,这两种饮料都有提升三、六、九谐波的功效,与练功相似。而咖啡在这一组谐波外,也人肝经。由此可判断,茶与咖啡都有补气、提神的效果,只是茶人胆经较多,而咖啡入肝经较多。饮茶之后,精神好,头脑清晰;而饮咖啡之后,精神虽好,但头脑清晰程度有限。因为人肝经之气虽能降低睡意,但并非人上焦之主频,只对脑干、间脑等的植物性低阶脑功能有帮助,不及茶因人胆经较多,对大脑皮层的各种高级功能,如思考、计算等较有帮助。 得到了这个实验结果,我们不仅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由文献知道饮茶始于修道之人。其人饮茶意在静坐时维持头脑清醒,茶不至于成为睡觉禅的饮料。 有了这个对茶归经的了解,就修正了我们对川芎茶调散原来的认识。这个在宋朝时由大量人体实验得到的方子,果真有其奥妙! P94-9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