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档案中的上海犹太难民

档案中的上海犹太难民

  • 字数: 6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健//罗婧
  • 出版日期: 2021-08-01
  • 商品条码: 9787313249999
  • 版次: 1
  • 开本: 12开
  • 页数: 177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披阅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和虹口区档案馆近年来征集的上千份犹太档案和实物,并从中精选了一部分加以整理和研究,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二战期间上海救助欧洲犹太难民的历史叙述,生动展现了他们逃亡上海的经历、受到接纳救援的情况以及隔离区生活的艰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患难与共、互伸援手的命运共同体精神。
目录
一、逃亡上海 Fleeing to Shanghai
二、生存发展 Refuge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三、虹口隔都 The Hongkou Ghetto
四、战后岁月 Postwar Stories
后记 Epilogue
摘要
     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国上台,一场犹太民族的灭顶之灾由此降临,德国犹太人不断遭到歧视、排挤和驱赶。随着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对波兰、苏联等国的占领,纳粹德国的对犹政策也逐浙由驱逐、隔离转为惨绝人的种族灭绝。德、奥境内的犹太人开始还抱有一丝幻想,他们以为经过这历史上新一轮反犹浪潮后,一切都会像以往一样熬过去,但1938年11月9日的水晶之夜“将他们的幻想打了。那个晚上,276座犹太会堂被夷为平地,7500家企业遭到破坏,91名犹太人被杀,甚至还有一些绝望的犹太人自杀。大约3万名16岁至60岁的犹太男子被捕,他们被送往达豪、布痕瓦尔德和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其中约有2000至2500人死于集中营。“水晶之夜”事件标志着纳粹德国的反犹政策掀起一个新的高潮。此后,德、奥犹太人加速外逃。“水晶之夜”后10个月,就有10至15万犹太裔离开了德国。一年时间里,奥地利犹太人移居他国的也数以万计。1937年淞沪会战以后,国民政府失去了对上海的管辖权,日军占领了除租界以外的整个上海,但还没来得及建立傀儡政府,因此上海当时事实上处于一种“护照签证失控”状态,即欧洲犹太难民不需要任何签证和无犯罪证明就可入境,这给许多申请不到英美等国签证,或虽然获得了签证但等不及入境许可的欧洲犹太难民打开了一条逃生之路。当然,那些被关押在集中营的犹太人则需持有离开德、奥签证等证明文件才可以出狱,当时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签发了数千张这样的生命签证。最初,犹太难民前往上海需要跨越大洋走海路。从1938年8月到1940年6月意大利对英、法宣战,德、奥犹太难民大多乘火车或者汽车抵达意大利,然后坐意大利邮船公司的班轮从热那亚或的里雅斯特出发前往上海。最常用的一条线路是从意大利的里雅斯特,经停埃及亚历山大港,然后穿越苏伊士运河,途径孟买、香港抵达上海。此外,也有从热那亚出发,经苏伊士运河,再经停科伦坡、新加坡、香港或马尼拉直达上海。整个旅程平均约1个月。当然,有些从德国汉堡包船出发的难民往往因支付不起苏伊士运河的过路费而不得不绕道南非好望角,路上需要花费整整6周时间。1940年6月海路被切断后,欧洲犹太难民只能改走陆路,横穿苏联西伯利亚,然后经中国东北、朝鲜或日本前往上海。他们大多是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犹太难民,不少人获得了日本驻立陶宛总领事杉原千亩和伪满洲国驻德国公使馆理事官补王替夫发放的过境签证。整个二战期间,上海接纳的犹太难民总数应该在2.5万人左右。根据1941年2月21日公布的“援助欧洲来沪犹太难民委员会”年报。1940年仅在该委员会注册登记的犹太难民就达2.3万余人。此后,又陆续从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中国东北、韩国、日本转来了部分滞留难民。犹太人权组织“西蒙·维森塔尔中心“指出,上海所接纳的犹太难民数量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接纳的总和。因此“上海”在纳粹大屠杀研究中成了“拯救”避难所”和“诺亚方舟”的同义词。 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