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医基础入门一本通

中医基础入门一本通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69185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医基础入门一本通》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治疗原则、方剂和药物组成运用等,是一本面向中医初学者的参考读物。本书突出“科普”的特点,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结合,为读者展开一幅关于中医药的画卷,可供广大中医爱好者自修研读之用。
目录
第一部分 拨开迷雾,迈入中医之门
第一章 中医的特点
第一节 整体观念
第二节 辨证论治
第二章 中医的敲门砖:基础理论
第一节 一分为二:阴阳学说
第二节 物以类聚:五行学说
第三节 人体网络:经络学说
第三章 认识人体小宇宙:身体大探索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职能部门:五脏六腑
第二节 辅助执政:奇恒之腑
第三节 气血运行的通道:经脉
第四节 生命之本:气血
第五节 生命之魂:精神
第六节 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津液
第四章 辨证求因: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第一节 六气逆乱:外感病因
第二节 情志过度:内伤病因
第三节 病理产物:病理性因素
第四节 伤虫遗传:其他病因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入门,看清疾病的真面目
第一章 中医诊病的核心:辨证
第一节 中医辨证的总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第二节 三阴三阳最重要:六经辨证
第三节 外感温热病之纲:三焦辨证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五节 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病机
第二章 四诊合参:通过身体“读”出疾病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第三章 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
第一节 扶正和祛邪
第二节 正治与反治
第三节 治本和治标
第四节 调整阴阳
第五节 调和气血
第六节 八法
第三部分 中医方剂入门,寻找治病的良方
第一章 怎样看懂方剂:组成和剂型
第一节 君臣佐使
第二节 方剂的分类
第三节 剂型
第二章 基本方剂和处方
第一节 基本方剂
第二节 处方举例
第四部分 中药学入门,百草皆能治病
第一章 学点中药基础知识:采集和炮制
第一节 中药产地与采集
第二节 中药是如何制成的
第二章 中药都有什么性能
第一节 四气五味
第二节 归经
第三节 升降浮沉
第四节 中草药效能
第三章 中草药如何应用
第一节 配伍
第二节 用量
第三节 煎服法
附:
中医脉学三字诀
摘要
     辨证论治,又称为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中医学中的“症”“证”“病”的概念是不同的,但三者之间又有着密切联系。所谓“症”,是指疾病的单个症状,以及舌象、脉象等体征。如发热、畏寒、口苦、胸闷、便溏、苔黄、脉弦等。“证”,是指证候,即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若干症状的概括。例如,感冒病人有风寒证、风热证的不同,所谓“风寒证”是以病人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j脉浮紧,或鼻塞流清涕,咳嗽等症状的概括。它表示疾病在这一阶段的病因是感受风寒之邪,病位在表,病性属寒,邪正力量的对比处于邪盛正未衰的局面等。由此可见,症是疾病的现象,证则反映疾病的本质,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特点与规律的概括。辨证是以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望、闻、问、切所获得的一系列症状,进行综合分析,辨明其病变部位、性质和邪正盛衰,从而做出诊断的过程。而临床上根据疾病的主要表现和特征,来确定疾病名的过程则称为辨病。 综上所述,“病”与“证”的确定,都是以症状为依据的。一病可以出现多证,一证可见于多病之中。因此,临床上必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使诊断更加全面、准确。 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是先后不同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依据,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既然证是阶段性的、动态性的,自然就会出现同一种疾病由于疾病发展阶段不同或病人机体的反应性不同,则其病理变化就会不同,即证不同,根据辨证论治原则,治法也就不同,这种情况称为“同病异治”;即同一疾病,由于病变阶段不同,治法不同。例如,同一麻疹病,早期、中期和后期,由于其证不同,治疗也就不同。早期宜透发为主;中期宜清热解毒为主;后期宜养阴为主。由于病人机体反应性不同,又由于证是内外因作用的综合表现,所以,即使同一疾病在伺一阶段,由于机体的反应性(内因)、不同,不同个体亦会出现不同的证,从而治法不同。例如,感染同一感冒病毒,在不同的个体,则会出现风寒或风热表证;表虚证或表实证等,所用的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等的区别。所以,要想自始至终使用一个方剂来治疗一种疾病是不符合辨证施治的要求的。 与此相反,不同疾病,有时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变化,即相同的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又可采用相同的治法,这种情况称为“异病同治”。例如,脱肛和子宫脱垂,是两种不同的病,但中医认为,二者都是由于中气下陷引起的,二者发病的病机和证相同,所以治疗都用补中益气升举阳气之法。 辨证方法(或纲领)概括起来,主要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辨证,方法常常是几个结合在一起运用的,多个辨证方法的组合,才能满足辨证的需要。证确定了以后,就是处方用药。由于医生的经验和习惯不同,所以,即使辨证相同,方药亦不尽相同。开始,是一人一方。后来,有些方剂经过许多患者反复使用,被认为对某个病症特别有效,这样的方剂便成为经典方和经验方。这些方剂对应的证便成了方证。这里的方证除了该方剂特有的内涵外,还具有上述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或病因辨证等方法的内涵。 P5-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