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

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

  • 字数: 2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作者: 苗晓红
  • 出版日期: 2021-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156572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陈志英、阮荷珍、秦桂芳、伍竹迪、武秀梅等,在70年前走进航校,从此拉开了新中国女性翱翔蓝天的序幕。她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蓝天留下了绚丽多彩的航迹。 她们的故事生动感人,她们的人生充满传奇,她们的精神值得学习!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主要描述了新中国首批14名女飞行员怀着为祖国争光、为党争光、为中华民族争光、为妇女争光的使命,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严格训练熟练掌握飞行本领的故事,以及她们闯过无数难关出色完成各项飞行任务的感人事迹。书稿同时生动讲述了女飞行员在飞行中在生活中的很多其他故事以及他们的恋爱婚姻家庭情况。
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牢记“要训练成人民的飞行员,不要训练成表演员”的教导,她们在万里空疆,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与世界之最,留下了无数道闪光的航迹。她们用传奇的人生诠释了“忠诚无畏、崇尚科学、敢为人先、追求很好”的女飞精神。本书对研究女飞行员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苗晓红,1937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朐县。1956年6月被选为共和国第二批女飞行员,1958年航校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空军专机部队,历任机长、师训练科参谋、飞行大队副大队长等职。1988年12月停飞,1989年5月退休。 退休后开始文学创作,在报刊上发表了近百篇文学作品。曾出版《我是蓝天的女儿》《共和国首批女飞行员》两部纪实文学作品。
目录

前言
人物简介
一、开飞篇
司令员下达五年禁爱令
同一教室走出来的蓝天两姐妹
“日本鬼子”当教官
美人儿吐成了泪人儿
起飞线上的激烈竞争
二、受阅篇
首次载客飞行的真相
“三八”起飞典礼的盛况
中南海里的经典对话
一幅宣传画引出的奇缘
三、专机篇
笨鸟变成了金凤凰
书写传奇的第一女机长
带枪飞行的上海姑娘
飞越生死线的黄毛丫头
为国捐躯的“大旗”
四、救援篇
产后首飞依然神勇
为了数百名阶级兄弟
含泪视察“两江”灾情
不见亲人不揿空投铃
五、训练篇
令爷们“臣服”的女教官
新中国第一个飞特技的女性
怀孕七月还在飞的闯将
敢说“不”的大嘴辣妹
平凡的奶奶飞行员
六、归宿篇
夜宿坟丘的“女飞”
老大姐嫁了个小女婿
新婚三日新娘新郎同机飞
饱受磨难无怨无悔
吵架吵来的好姻缘
夫唱妇随的蓝天情侣
风雨同飞的比翼鸟
同一屋檐下的“两地书”
七、结束篇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摘要
     司令员下达五年禁爱令 北京前门车站到了,姑娘们中途下车,被接到空军前门招待所的一间大会议室里。她们刚刚坐好,空军的刘亚楼司令员便在机关工作人员陪同下,走上了讲台。司令员仔细打量了一番面前这些十七八岁的女兵后,刚毅的脸庞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姑娘们得知他就是身经百战的刘亚楼司令员时,兴奋、惊喜的心情难以言表,会场立马安静下来。会场虽没有麦克风,但司令员洪亮的声音,振动着每一位姑娘的心房:“同志们,你们即将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女航空员,培养你们是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的。你们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一定要飞出来,为新中国妇女同志争光。”刘司令员接着又代表空军党委向在座的准女航空员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代表空军党委向你们宣布,你们5年内不准谈恋爱,有男朋友的也要断掉。你们中间如果有谁下不了这个决心,就不要去航校了。”司令员打住话头,用犀利的目光扫视了姑娘们一眼,见她们都有些木然,便高声问道:“有没有这个决心?” “有!有!有!”一开始姑娘们没想到司令员会提出这样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一时没缓过神来,当她们明白过来后,便大声回答道。那时姑娘们心里装的全是飞行美梦,压根儿没想个人问题。“别说是5年,为了飞行事业一辈子不结婚都行。”戚木木回忆当时的心情时,如是说。 听完姑娘们的回答,司令员再一次满意地笑了。而后用十分关切的口吻继续说道:“你们不用担心,等你们飞出来之后,不愁找不到男朋友,空军部队有很多优秀的男飞行员。你们也不要有后顾之忧,我向你们保证,空军会管你们一辈子,管你们的老,管你们的死。……”刘司令员语重心长的讲话既是禁爱令也是兴奋剂。 在开往东北牡丹江的列车上,刘司令员的讲话成了姑娘们谈论的主要话题。陈志英在这群姑娘中不仅年龄较大,而且个头优选,大伙儿都叫她陈大姐。十八九岁的小姑娘大都没有恋爱的经历,陈大姐20岁出头了,不会没谈对象吧?上海姑娘阮荷珍便拿大姐开玩笑:“陈大姐,你有没有对象?” “没有,真没有!”陈大姐回答得很干脆。 “如果有,你舍得断吗?” “那还用问吗?当然听司令员的。小、r头,你这么漂亮,是不是有相好的了?” 阮荷珍忙摇着双手答道:“没有,没有,绝对没有!我上的是女子中学,没有男同学。” “你敢保证?” “当然敢,要不我可以写保证书。” 经她这么一说,陈志英提出一个建议:“为了表示我们5年内不谈恋爱的决心,到航校后,我们向领导写份保证书,你们说好吗?” “好!”“行!”姑娘们纷纷响应。后来14名女飞行学员进航校后,都写了保证书。周映芝的保证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愿一辈子不结婚,一生献给国防事业,包括生命。”秦桂芳的保证书写得更绝:“为了飞行事业,保证一辈子不谈恋爱不结婚。”她俩的保证书被连长退了回来,让她们重写:“谁让你们一辈子不谈恋爱不结婚?只保证5年,不准保证多了。” 14名女飞行员并不是同时进的航校,来自南京华东军政大学的陈志英、黄碧云、何月娟、阮荷珍、邱以群、戚木木、施丽霞7人是1951年1月初到的牡丹江空军第七航校。另外来自汉口中南预科总队的秦桂芳、伍竹迪、武秀梅、王坚、周映芝、万婉玲、周真明7人是1951年3月底到的航校,比第一批到达的陈志英等人晚了将近3个月。她们7人虽然晚到了,但没有落下学飞行的进度,因为她们全是高中生,而且全是高才生,文化底子比较扎实,她们只学了半个月的飞行理论便进入外场学习飞机驾驶。而先期到达的7人中,除阮荷珍外,全是初中文化程度,其中陈志英只念过7年书,黄碧云等人初中也没念完。在学习飞行理论阶段,真正吃力的是她们。同一教室走出来的蓝天两姐妹 伍竹迪、秦桂芳她们虽然是千里挑一的女飞行员,坐的列车仍是那时运兵的闷罐车。但她们并不觉得憋屈,照样高高兴兴,说说笑笑。在这一群从汉口北上的姑娘中,后来有7人成了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有趣的是这7名姑娘中有3名粤女,她们是伍竹迪、秦桂芳、王坚;有3名湘妹子,她们是万婉玲、周真明,周映芝;另一名是河南姑娘武秀梅。 伍竹迪与秦桂芳,这一对羊城姐妹有着罕见的奇缘。1946年,她俩都在广东省立执信女中读书(现为广东执信中学),同一年级,不同班。初中二年级时,秦桂芳去了香港,1948年夏天初中毕业,为了学英语,她报考了九龙圣罗撒教会学校三年级(相当于高中一年级),不久她加入了地下青年团。伍竹迪则仍在执信女中读高中,她也在广州加入了地下学联。广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秦桂芳回到羊城,又回执信女中读高三。这一次秦桂芳与伍竹迪不仅同一年级而且同班。秦桂芳比伍竹迪略矮一点,坐在伍竹迪的前一排,两人是前后桌。不仅如此,两人还是校篮球队的主力。秦桂芳是左撇子,打左前锋,伍竹迪打右前锋。两人均是该校成绩优异、思想进步的尖子生。朝鲜战争爆发后,时任广州市长的叶剑英在越秀山体育场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广大知识青年踊跃参军参干,报效祖国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