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文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 字数: 6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781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8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文学人类学作为文学与人类学的交叉学科,也在中国人文学科建设体系中应运而生。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已经陆续在本科、研究生阶段逐步开设文学人类学必修及选修课程。但是,在教材建设方面却远远落后国外高校。中国多数高校开课时,教师们大多根据自身的学术及教学研究经验自行决定授课内容,课程体系不完整。所以,《文学人类学》的学科教材建设任务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是毋庸置疑。目前,国内文学人类学学科最权威的教材,是叶舒宪先生所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重点教材《文学人类学教程》。该教材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在2010年7月首次发行。该教材体例完整,内容详实,引用大量国内外近期新研究成果,实现了国内文学人类学学科教材建设零的突破。但是,该教材体系过于宏大,对知识结构的掌握及学识积累要求,远超国内大多研究生的水平,对于初步迈入文学人类学领域的研究生而言,理解较为困难。所以,我们在分析了研究生学习及科研能力较弱、考察国内该学科教材匮乏、教师教学过程随意等情况下,决定编写本读本,为该学科的研究生教学提供一部难易适中、贴近师生教学实际的权威读本。
目录
第一编 文学人类学理论
人类学与文学——知识全球化、跨文化生存与本土再阐释
文学人类学的中国历程
整合与创新: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七十年
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文学人类学对神话研究范式的变革
文学何为?——文化大传统对文学价值的重估
第四重证据:比较图像学的视觉说服力——以猫头鹰象征的跨文化解读为例
玉石神话与中华认同的形成——文化大传统视角的探索发现
英雄·孝子·准弃子——虞舜被害故事的文化解读
网络游戏角色扮演的艺术人类学思考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中西对接
人文科学内部深度问题汇合转换研究范式的原理与意义——以文学经典、故事和方法论等深度问题的汇合
转换为中心
第二编 文学人类学的周边
边界的空隙:一个历史人类学的场域
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
族群历史之文本与情境——兼论历史心性、文类与范式化情节
历史就是再表述——兼论民族、历史与国家叙事
神话叙事中的“历史真实”——人类学神话理论述评
民族志“书写”:徘徊于科学与诗学问的叙事
民族志视野中“真实性”的多种样态
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
论叙事传统
人类为什么要讲故事——从群体维系角度看叙事的功能与本质
“神话历史”——论一种新的神话观与历史观
文化遗产关键词:天命
第三编 文学人类学实践
远古部族文化融合创新与《九歌》的形成
一则中国古代神话与仪式的结构学研究
引魂之舟:战国楚《帛画》与《楚辞》神话
伊甸园生命树、印度如意树与“琉璃”原型通考——苏美尔青金石神话的文明起源意义
乞桥·乞巧·鹊桥——从文化编码论看七夕神话的天桥仪式原型
石家河新出土双人首玉块的神话学辨识——《山海经》“珥蛇”说的考古新证
生死两界“送魂歌”——《亚鲁王》研究的几个问题
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谣言、流言及叙述大传统
神话学的话语机制及其变迁
涿鹿之战——一个晒盐的故事
上古授时仪式与仪式韵文——论《夏小正》的性质、时代及演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