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在中国的岁月

我在中国的岁月

  • 字数: 1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 作者: (澳)C.P.菲茨杰拉尔德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555263456
  • 版次: 2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1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者C.P.菲茨杰拉尔德在自己的作品中,总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看待、理解中国当代的政治。因此,本书中他是以历史学家深邃的目光而不是从意识形态出去观察中国,并且把中国介绍给西方世界。
作者简介
李尧(1946-),资深翻译家,悉尼大学荣誉文学博士、西悉尼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西悉尼大学人文与交流艺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学翻译四十余年,翻译出版英美澳大利亚文学、文化、历史著作五十余部,其中多部作品获奖。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为什么我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1902-1923)
第二章 六十年前的中国
第三章 “学汉语的人都是疯子”
第四章 “骡子比人值钱”
第五章 是真革命吗
第六章 湖北佬
第七章 战争中的军阀们
第八章 “好十年,坏万年”
第九章 “好人不夜行”
第十章 被遗忘的北京(1931-1932)
第十一章 云彩的南边
第十二章 虎跳涧
第十三章 真正的革命
第十四章 围困北京
摘要
     第一章 为什么我与中国结下了不解 之缘(1902-1923) 我的家庭中,父母双方都有南非的亲属。外祖父菲茨帕特里克是殖民地部的一名法官,晚年在开普敦供职。在早期的官宦生涯中,他一直是爱尔兰自治运动领导人巴涅尔的秘书。后来,到殖民地部任职时,被委派到那时的殖民地黄金海岸,即现代的加纳。那时,加纳被称为“臭名昭著的贝宁海岸”,出入那里的人都是九死一生。我的外祖父虽然从黄热病中死里逃生,但疾病已经损害了他的健康。外祖父有三个女儿、四个儿子。我母亲年龄优选。她出生在爱尔兰,但从童年时代起,就在开普敦长大。外祖父的长子培尔西(后来称培尔西·菲茨帕特里克爵士),布尔战争前后,在南非政坛十分活跃,著有《南非灌木丛中的爱尔兰乡下小伙子》一书。该书讲述他早年在西非旅游时的见闻,此外,他还写过几本有关政治的书。外祖父的另外两个儿子分别死于1896年马塔贝利人①的叛乱和布尔战争。 我父亲一方的家史,因为是用传统口述的方式留传下来的,所以颇富传奇色彩。大约在18世纪末叶,当法国的革命军侵占奥地利的尼法兰(比利时)的时候,我的曾祖父与弟弟马里奥一起来到南非。他身穿齐膝的短裤和丝质长统袜,脚蹬饰有银质扣形饰物的皮鞋。有人说他穿扮得像个18世纪的绅士。他在开普殖民地北部靠近奥兰吉河的地方获得一片土地。也许在那时之前,或者正在那个时候,英国刚刚占领了那个地区。他对任何人都不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只让人叫他桑依尔。桑依尔是流经他故乡的一条河流的名字。那条河不大,部分流经现在的比利时,部分流经卢森堡。那时,这两个国家都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或者如通常所说,奥地利的尼法兰。曾祖父会讲法语、荷兰语、德语和意大利语。他不讲英语,甚至在刚到那里的时候也不讲。 曾祖父到达南非以后的某个时期,也许在1805年左右,与一位姓理查德的法国小姐结了婚。她出身于一个胡格诺教徒②家庭。理查德一家可能也是逃避欧洲革命的流亡者,因为我的曾外祖母讲的是法语。几年过去了,滑铁卢战役以后,曾经有两位绅士从欧洲来南非找我的曾祖父。他们在曾祖父的农场里待了两天,试图劝说曾祖父返回祖国。这件事是我那位年迈的姑妈——我父亲的第二个妹妹,1929年告诉她的妹妹M·弗兰彻·穆兰的。我姑妈说,那时,她还是个小姑娘,和我的曾祖母一起住在开普殖民地东北部曾祖母的农场里。她的祖母告诉了她这件事。那一定是1850年左右。那时,我的曾祖母可能已经七十出头了。 她说,那两天,两位客人与我曾祖父整天在农场屋前的游廊里走来走去,争论得很激烈。可是曾祖母听不懂他们使用的语言。他们说的既不是荷兰语,也不是法语。最后,曾祖父向全家宣布: 那两位绅士历经千难万险,不远万里前来找我,劝我返回祖国。我对他们的关怀和为我的利益而进行的努力深表谢意,但我拿定主意,坚决不回法国。此外,我将永远不暴露我的真实姓名。我在这里的朋友们也已表示,他们也不会说出我的真实姓名。我们将永远留在这里。 就这样,他们在那里扎下根来,下一代被进一步同化。在父亲著的《过去的非洲》(伦敦,1937年)一书中,只字不提他的家世,对他的家庭也同样含糊其词。书中谈到,祖父是一个基督教徒,一度曾在奥兰吉自治州做官,后来好像又搬迁到奥兰吉河旁的开普殖民地。祖父的宗教信仰十分坚定。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的姑妈或者叔父都不曾虔诚地信仰过任何一个教派。我的父亲更没有。我母亲是作为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徒成长起来的,而我父亲却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加尔文主义信徒。开普敦成见很深的神父拒绝我父母亲在教堂里面举行婚礼。他说,他俩的婚礼只能在教堂外侧的走廊里举行。我母亲回答说:“倘若我不能在教堂里举行婚礼,我将不再踏进教堂一步。”她未能走进教堂。他俩举行了一个没有宗教仪式的婚礼。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