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 2021

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 2021

  • 字数: 52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王震坡 等
  • 出版日期: 2021-08-01
  • 商品条码: 9787111683278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47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样本基于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实时运行数据,数据翔实、全面、权威。2.利用机器识别方法,识别出私家车、网约车、出租车、共享租赁、物流车、公交客车、重型货车七个应用场景。3.多维度、多指标展现年度新能源汽车运行及充电特征,体现综合性、前瞻性、创新性。4.年度亮点:新增车辆技术进步、故障安全、评价指数、电池溯源、车辆换电等研究内容。5.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柳州、佛山等9个重点城市和东北地区新能源汽车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近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实时运行数据,以大数据挖掘为基础手段,从应用场景出发,针对私人乘用车、网约车、出租车、共享租赁车、物流车、公交客车、重型货车市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涵盖了车辆上线率分析、车辆运行特征分析、充电特征分析、故障安全、节能减排等研究内容。相对于2020年度研究报告,本年度新增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纯电续驶里程情况下的车辆运行特征和充电特征分析、燃料电池车辆运行及加氢特征分析、换电运行特征分析、车辆指数评价等行业关注的热点研究内容。本书可供政府部门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研究机构、普通消费者、新能源汽车爱好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National Big Data Alliance of New Energy Vehicles,简称联盟或NDANEV)是由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中心、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互联网应用服务商、科研机构、相关社团组织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联盟秘书处所在地为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中心(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联盟正式成立于2017年7月18日,主要发起单位为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一汽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长安大学等。目前联盟会员单位超过200家,其中副理事长单位34家,理事单位43家。北京亿维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亿维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是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在北京民政局注册的民办非企业,主要业务是开展与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应用技术相关的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专业培训、成果转化、技术宣传与推广、成果展览展示。北京亿维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将全面推进大数据挖掘分析、大数据应用模式、大数据标准化研究,统筹整合、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数据资源。睿研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睿研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金2000万元,是一家快速成长的企业,将市场研究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及BI平台展示技术三方位有机结合的研究机构。2018年与北京理工新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凭借各自的资源及技术优势共同开展新能源汽车大数据领域的研究与探索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认可。
目录
序1
序2
前言
第1章总报告
1.1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综述1
1.1.1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概况1
1.1.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2
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运行特征综述8
1.2.1新能源汽车运行特征8
1.2.2新能源汽车充电特征13
1.2.3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成效16
1.2.4新能源汽车故障安全运行评估18
1.2.5新能源汽车评价指数19
1.2.6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情况20
1.2.7国家动力蓄电池溯源管理现状20
1.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21
第2章车辆推广应用
2.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24
2.1.1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回顾24
2.1.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分析25
2.2国家监管平台车辆接入特征分析32
2.2.1车辆总体接入特征32
2.2.2车辆历年接入特征40
2.3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情况50
2.3.1整车续驶里程技术进步情况50
2.3.2动力蓄电池类型变化情况54
2.3.3车辆轻量化技术进步情况57
2.3.4车载储能装置电压变化情况59
2.4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小结及建议60
第3章车辆运行
3.1国家监管平台车辆运行特征展示64
3.22020年新能源汽车上线率情况69
3.2.1新能源汽车上线率情况70
3.2.2各区域车辆上线率情况71
3.2.3各级别城市车辆上线率情况72
3.2.4重点企业车辆上线率情况72
3.2.5各细分市场车辆上线率情况73
3.3重点细分市场车辆运行特征73
3.3.1私家车运行特征74
3.3.2网约车运行特征88
3.3.3出租车运行特征95
3.3.4共享租赁车运行特征101
3.3.5物流车运行特征113
3.3.6公交客车运行特征125
3.3.7重型货车运行特征138
3.4小结143
3.4.1车辆上线率特征143
3.4.2重点细分市场车辆运行特征143
第4章车辆充电
4.1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48
4.1.1公共充电桩建设步伐提速148
4.1.2车桩比逐渐趋于合理149
4.1.3私人领域随车配建桩有待提升150
4.1.4车桩功率匹配进一步优化151
4.2国家监管平台车辆充电特征展示152
4.3重点细分市场车辆充电特征154
4.3.1新能源私家车充电特征155
4.3.2纯电动网约车充电特征164
4.3.3纯电动出租车充电特征170
4.3.4纯电动共享租赁车充电特征176
4.3.5纯电动物流车充电特征183
4.3.6纯电动公交客车充电特征189
4.4不同充电场景用户充电行为分析193
4.4.1公共充电站用户充电行为分析193
4.4.2社区充电站用户充电行为分析194
4.4.3高速充电站用户充电行为分析195
4.5换电模式运行特征分析197
4.5.1换电模式受到重视,相关政策连续出台197
4.5.2现有换电标准已经搭建起完整的标准体系198
4.5.3换电模式成为充电设施的重要类型199
4.5.4车辆换电特征分析200
4.6基于车联网和大数据的科学充电选址方案及典型案例研究204
4.6.1充电条件改善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4
4.6.2车联网和大数据助力充电桩科学规划选址206
4.7车辆充电特征总结及充电设施发展建议213
第5章动力蓄电池
5.1动力蓄电池产业发展概况216
5.1.1我国动力蓄电池市场发展概况216
5.1.2动力蓄电池技术现状220
5.2动力蓄电池溯源管理现状222
5.2.1动力蓄电池溯源管理政策现状222
5.2.2国家溯源平台建设发展概况224
5.2.3国家溯源平台整车企业概况227
5.2.4国家溯源平台动力蓄电池产业现状分析229
5.2.5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动力蓄电池溯源管理现状分析237
5.3动力蓄电池产业发展小结及展望239
5.3.1动力蓄电池产业发展小结239
5.3.2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展望239
5.3.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动力蓄电池溯源管理展望240
第6章节能减排
6.1百公里能耗分析242
6.1.1百公里耗电量定义242
6.1.2不同类型车辆百公里耗电量243
6.2纯电动汽车节能效果评估247
6.2.1节能效果评估定义247
6.2.2重点车企节能效果评估249
6.3纯电动汽车碳减排效果评估250
6.3.1减排效果评估公式250
6.3.2重点车企碳减排效果评估251
6.4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建议252
6.4.1汽车产业碳减排成效显著253
6.4.2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发展建议254
6.5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小结255
第7章故障安全
7.1国家监管平台车辆故障现状分析257
7.2新车故障分析260
7.2.1新车百车故障数定义260
7.2.2新能源乘用车新车故障分析.260
7.2.3新能源商用车新车故障分析262
7.3车辆全生命周期故障分析263
7.3.1全生命周期故障密度定义263
7.3.2新能源乘用车全生命周期故障分析264
7.3.3新能源商用车全生命周期故障分析266
7.4新能源汽车安全情况分析266
7.4.1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统计情况266
7.4.2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统计情况267
7.4.3动力电池安全稳定性统计情况268
7.4.4典型事故案例分析270
7.5小结274
第8章评价指数
8.1新能源汽车靠谱指数评价体系276
8.2车辆里程靠谱指数评价277
8.2.1纯电动乘用车里程可信度评价277
8.2.2纯电动公交客车里程可信度评价293
8.2.3纯电动物流车里程可信度评价297
8.3车辆能耗稳定性评价300
8.3.1纯电动乘用车能耗稳定性评价301
8.3.2纯电动公交客车能耗稳定性评价317
8.3.3纯电动物流车能耗稳定性评价320
8.4电池能量衰减指数评价323
8.4.1电池能量衰减评价步骤323
8.4.2电池能量衰减评价结果324
8.5车辆快充效率评价326
8.5.1纯电动乘用车快充标准时长评价326
8.5.2纯电动公交客车快充效率评价328
8.5.3纯电动物流车快充效率评价329
8.6小结329
第9章氢燃料电池汽车
9.1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现状331
9.1.1产业引导政策持续加码331
9.1.2产业示范推广效果显著332
9.2氢燃料电池车辆运行特征分析334
9.2.1车辆接入特征334
9.2.2车辆上线率特征339
9.2.3车辆行驶特征341
9.2.4车辆加氢特征346
9.3氢燃料电池汽车典型区域推广情况349
9.4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小结及建议360
第10章典型城市应用
10.1城市综述363
10.2北京市应用情况366
10.2.1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366
10.2.2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用户分布情况369
10.2.3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用户特征371
10.3上海市应用情况373
10.3.1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373
10.3.2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用户分布情况376
10.3.3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用户特征378
10.4广州市应用情况380
10.4.1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380
10.4.2广州市新能源汽车用户分布情况383
10.4.3广州市新能源汽车用户特征385
10.5深圳市应用情况387
10.5.1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387
10.5.2深圳市新能源汽车用户分布情况390
10.5.3深圳市新能源汽车用户特征392
10.6武汉市应用情况394
10.6.1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394
10.6.2武汉市新能源汽车运行情况397
10.6.3疫情期间武汉市网约车、出租车及物流车运行情况401
10.6.4武汉市新能源汽车用户特征404
10.7杭州市应用情况406
10.7.1杭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406
10.7.2杭州市新能源汽车用户分布情况409
10.7.3杭州市新能源汽车用户特征411
10.8天津市应用情况413
10.8.1天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413
10.8.2天津市新能源汽车用户分布情况416
10.8.3天津市新能源汽车用户特征.418
10.9柳州市应用情况420
10.9.1柳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420
10.9.2柳州市新能源汽车用户分布情况423
10.9.3柳州市新能源汽车用户特征425
10.9.4小型纯电动乘用车出行特征426
10.10佛山市应用情况429
10.10.1佛山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429
10.10.2佛山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现状431
10.10.3佛山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特征432
10.11东北地区应用情况436
10.11.1东北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436
10.11.2东北地区新能源汽车运行情况.437
10.11.3东北地区新能源汽车用户特征441
第11章典型案例
11.1车载大数据助力新能源公交客车节能降耗444
11.1.1开沃节能软件介绍444
11.1.2开沃节能软件系统功能成果展示446
11.2保险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448
11.2.1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风险的区别449
11.2.2国际新能源汽车保险经验分析451
11.3新能源汽车保险产业发展趋势451
11.4围绕新能源汽车生态领域的保险创新和解决方案453
附录针对本书中区域和城市级别划分的说明45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