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爸爸讲给孩子的红军故事

爸爸讲给孩子的红军故事

  • 字数: 8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 作者: 胡世宗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7111055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1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21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部书是作者第二次重走长征路时,给正读小学六年级的12岁的儿子写的24封信。他是想通过书信的方式,向孩子讲述我重走长征路的见闻和感受,讲述红军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讲述他看到的、听到的难忘的红军故事,想让孩子从小就认知我们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少有的伟大壮举,从小就铭记我们英雄的前辈们是如何克服数不清的艰难困苦,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这伟大的奇迹。
作者简介
胡世宗,1943年出生,1962年入伍,曾任沈阳军区文化处处长、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等职。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出版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评论集、诗画集等作品64部,主编、编选文学作品集44部,另有记录55年生涯的17卷本、972万字《胡世宗日记》出版。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课本。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曾与陈广生等人合作出版《雷锋》《雷锋传》《我为雷锋拍照片》《漫画雷锋》等书籍。
目录
引子 出发前的许诺
第一封信 “红都”瑞金
第二封信 “红井”和“列宁小学”
第三封信 老赤卫队员的歌声
第四封信 云石山出发
第五封信 于都河滚滚流去
第六封信 遵义的“红军山”
第七封信 娄山关残阳
第八封信 茅台酒与红军战士
第九封信 仁义之师
第十封信 人民的恩德
第十一封信 节省一粒子弹打鬼子
第十二封信 一袋干粮
第十三封信 金沙江船夫
第十四封信 彝海结盟地
第十五封信 安顺场和泸定桥
第十六封信 翻越大雪山
第十七封信 雪山上那只紧攥的手
第十八封信 茫茫的大草地
第十九封信 冻死的军需处长
第二十封信 流散红军
第二十一封 信哈达铺“转舵”
第二十二封 信六盘山上高峰
第二十三封 信古镇吴起
第二十四封 信陕北的窑洞
尾声 归来时的礼物
摘要
     “红都”瑞金 泉泉: 告诉你,我已经到达江西的瑞金了! 你知道,我曾在上海和嘉兴瞻仰过中国共产党秘密召开成立会议的会址。这次从北京乘飞机先到了江西省省会——英雄的城市南昌。在南昌,我又参观了1927年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和革命烈士纪念馆,受到了极大的教育。 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为了革命的成功,千千万万的人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看到一卷卷《江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仅修水一个县就牺牲了1万余人!我看到纪念馆里悬挂着一位烈士的语录:“世界上没有不死的人,如果碌碌一生,专为私人的衣食住行着想,活上百岁又有什么价值?为了无数贫苦人民的利益,就是明天要牺牲,我也是甘心情愿的。”烈士的话既简单又深刻,当时我抄写的时候,觉得周身热血沸腾。我和同行的另两位作家一起,专门买了一个花圈,写上“继承先烈志,永做革命人”的挽联,献到了位于八一广场的以长枪和军旗为塔顶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前。 一个阴雨的早晨,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告别了“英雄城”南昌,乘车奔往瑞金。车子在赣东大地上行驶,稻田、菜畦、水塘一一闪过。路边的油菜花,像一队队穿绿衣的战士挥动着黄色的花束在迎送我们。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金黄的迎春花,在山脚下,在田野里,自由自在地开放着。一块又一块红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深红的、紫红的、褐红的、黑红的,好深沉、好庄严的红土地啊! 我们经过主席诗词中写到的“雾满龙冈千嶂暗”的宁都和“弹洞前村壁”“今朝更好看”的大柏地,就到了瑞金。 瑞金位于江西省东南部,同福建省交界,地处偏僻,经济也不发达。可是半个世纪以前,这座小城却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呢! 中国革命最早建立的红色根据地都叫“苏区”,当时江西革命根据地因为是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所以叫“中央苏区”,人们都管瑞金叫“瑞京”。当时红军战士和苏区老百姓曾自豪而又戏谑地宣称:英国、法国,不如兴国!南京、东京,不如瑞京!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瑞金召开的。来自闽西、赣东北、湘赣、湘鄂西、琼崖、中央等根据地,红军部队,以及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全国总工会、全国海员总工会的61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大厅里,悬挂着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悬挂着党旗,还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横额,虽然朴素、简陋,但很敞亮、庄严,后来有人说:“这会场,泥巴糊上墙,相当于北京大会堂!”当年开会用的座钟还在,时针指着下午三点。真有趣!这“红都”瑞金,就仿佛是后来的革命圣地延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啊! 清早,我独自一人漫步在瑞金大街上。雨后的房屋、街道、菜畦、水塘、树木,都有一点湿味。赶集的人们匆匆而行,有挑筐的、担竹箕的,也有蹬自行车的;有穿高筒黑雨靴的,也有赤脚的。各样蔬菜洗得干干净净,摆得齐刷刷的,葱头须子像细细的白粉丝一般,笋都剥了皮;街里各家饭馆都在忙着准备营业,小饭馆的窗子横木上垂吊六七个挂钩,挂着猪肉、大鱼、猪肝、白条鸡等。革命圣地并没有罩上特殊神圣的光环,它和其他普通的城镇一样,迎来一个又一个这样极普通的早晨。 我来到瑞金叶坪的一片操场上,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座红军检阅台。据说最初是用竹木搭的,1933年改为砖木结构。、朱德等同志在此多次检阅过红军。检阅台正对着的是一座红军烈士纪念塔,状如一枚子弹,弹头朝天,“子弹塔”底座呈五角形。五角形塔座周围嵌有、朱德、周恩来、博古(秦邦宪)、项英、洛甫(张闻天)、王稼祥、凯丰(何克全)、邓发等同志的题词。 P6-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