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象征交换与正负情愫交融 一项后现代现象的透析

象征交换与正负情愫交融 一项后现代现象的透析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叶启政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9902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有名社会学家叶启政先生的代表作,不仅从鲍德里亚出发,追溯了法国的人类学认知传统和“日常生活社会学”思想,还剖析了鲍德里亚批判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以及影响两者的霍布斯和尼采,是叶启政一生学术理论的沉淀。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叶启政反省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的收官之作。鲍德里亚提出象征交换与正负情愫交融(即矛盾)现象,认为后现代社会充满了意义中空的符号,这种符号的象征交换是人们互动的核心课题,而正负情愫交融则是人们呈现的基本心理特征。这种说法悬置了意义和价值,宣告了“需求的死亡”和“价值的死亡”。那人们何以自处?叶启政以此为起点,回溯西方社会思想,试图找到后现代性下人的主体能动性。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问题的提引
第一节 故事的开端
第二节 故事的衍续铺陈
第三节 背后隐藏的问题意识
第二章 欲望与需求的世界
——社会思想史之意涵的启阖
第一节 议题的铺陈
第二节 霍布斯之嗜欲说的理论意涵
第三节 类存有与需求
——马克思思想的底蕴面向
第四节 性与攻击性的欲望
——弗洛伊德原欲说的历史意涵
第五节 霍布斯、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的需求
——使用价值说还有效吗?
第三章 象征交换与正负情愫交融
第一节 象征交换的哲学人类学存有源起预设基础
——曼纳与神圣性的经营
第二节 仪式迷思的原型是游戏的形式
第三节 正负情愫交融的社会学意涵
第四节 理性化之命运驱使下的正负情愫交融现象
第五节 作为铺陈论述转折的简短结语
第四章 尼采思想对当代文明的社会学启示
第一节 什么是尼采企图回应的现象
第二节 “非历史”(或“超历史”)质性作为塑造人之行动的原始基素
——以及其衍生的历史意涵
第三节 “相同的永恒轮回”概念与生命意涵的交错纠结
第四节 热爱命运作为“永恒轮回”下人存在的必然前提
第五节 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对人存在的意义
——形塑自我克制的超克人
第六节 权能意志与超克人的成就
第七节 正负情愫交融心理状态的“永恒轮回”(代结语)
第五章 个体化的消费导向社会中伦理意识的转化
第一节 个体化作为社会的结构原则与理性之历史质性的转折
第二节 自由主义信念与资本主义精神结合下的理性
第三节 诱惑与后现代场景里的象征交换
第四节 冷诱惑驱动下的伦理意识
第六章 修养贞定作为理解当代人的历史-文化意义
第一节 人与自然之关系的爱恨交织
——一种正负情愫交融的纠结
第二节 关系与责任意识的当代解读
第三节 冷诱惑下的正负情愫交融心理状态
第四节 修养贞定与正负情愫交融心理状态的化解
第五节 最后一些想说,也应当说的话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