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党的光辉照边疆

党的光辉照边疆

  • 字数: 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22220272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领导云南人民奋斗一百年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边疆民族地区为什么“能”这一时代课题。本书是一部“党的光辉照边疆”的历史,是一部党团结带领云南各族人民兴滇富民建成小康、不懈奋斗铸就辉煌的历史。
目录
浴血奋斗获新生——党领导云南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1921—1950)
一、马克思主义真理照亮云岭大地
二、中国共产党云南地方组织发展壮大
三、红军长征过云南
四、党领导云南人民英勇抗日
五、云南全境解放
改天换地辟新路——党领导云南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事业(1950—1978)
一、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二、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建立
三、文化艺术事业亮点纷呈
四、社会事业快速起步
五、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认真落实
六、党的建设有效探索
改革开放展新貌——党领导云南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978—2012)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效显著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步发展
三、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四、社会事业不断加强
五、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
六、边疆党的建设特色明显
跨越发展谱新篇——党领导云南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伟大跨越(2012—2021)
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巩固
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增强
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六、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进展
七、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实现新突破
八、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九、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
党领导云南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经验启示
一、党的领导是云南各族人民的正确选择
二、党的领导是云南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根本保证
三、党的领导是云南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引领
四、党的领导是云南各族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优选依靠
五、党的领导是云南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浴血奋斗获新生——党领导云南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1921—1950)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党的领导下,云岭各族儿女与全国人民一道,沿着翻身求解放的正确道路,不懈努力、浴血奋斗,书写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诗篇。在党的光辉照耀下,1950年2月24曰,云南全境解放,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云南从此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真理照亮云岭大地 云南地理环境特殊,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大部分地区皆由横断山脉构成,“故住民生活文化仍停滞在半原始的阶段中,这是山脉河流所造成的边疆特殊性”;因为低纬度高海拔,云南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非常显著,“由于此种特别的不同气候,直接养成住民之不同习性……间接使内地人民以至行政官员裹足不敢轻人。因次,自雍正改土归流后,迄今仍未收到政治上的效果。这是气候所造成的边疆特殊性”。 云南民族构成情况十分多样。1943年,云南省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调查结果称:“全省夷族也是搜集了八十二种名称,其人数合计在二百五十万以上,占全省人口四分之一强。”新中国成立后,对云南少数民族进行识别,逐一认定云南境内有世居少数民族25个,是全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自19世纪60年代起,英、法等国试图从缅甸、越南打通进入云南的通道,掠夺云南资源,发生了1875年的“马嘉理事件”,1900年的“片马事件”。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窥探蚕食,近代云南在国防上的意义日趋凸显,爱国人士发出了唇亡齿寒的警告:“越南遂亡,而滇之南防危”“缅甸遂亡,而滇之西防危”。由于当时清政府腐朽没落、自身难保,没有能力顾及数千里之外的云南边疆。 日益加深的边疆民族危机,使近代云南各族人民置身迷雾艰难求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伴随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云南初步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掀起了马克思主义在云南的传播热潮。这为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一)爱国青年学习研究马列书籍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教育改革和大批学生出国留学,中国出现了一支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式知识分子队伍。他们成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接受了近代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教育。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腐败卖国,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封建制度的解体和深刻的民族危机,使他们不但对个人的出路感到迷茫,而且为社会和国家的前途担忧。他们中的许多人从爱国走向革命,成为民主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创办报刊,编印书籍,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留学日本的云南籍同盟会会员吕志伊等在东京创办《云南》杂志,留学越南的云南学生在河内创办《云南警告》,云南留日学生杨觐东回国后在北京编印《滇事危言》,昆明爱国青年编印《滇铎》,留越学生在昆明创办《云南旬报》……这些报刊书籍传播了爱国民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后云南的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伴随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云南传播。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率先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随着进步刊物的出版,云南的青年学生也开始接触到优选思想,他们追求新文化、新思想的热情被激发起来。1917年,北京大学云南籍学生龚自知等人回到昆明,仿效《新青年》创办了《尚志》杂志。1919年2月,《尚志》第二卷第3期转载了的《布尔什维主义之胜利》,系统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的一些观点。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