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飘扬——云南边疆党的建设一百年

飘扬——云南边疆党的建设一百年

  • 字数: 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2222026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时序为经,大事为纬,聚焦云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大事要事,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式集中展示了云南党的建设近百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政治领边
一、确立政治信仰
(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二)理想信念锤炼意志
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一)有力增强民族团结
(二)民主改革慎重稳进
(三)贯彻党的八大精神
三、执行党的路线决定
(一)全面实现拨乱反正
(二)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三)中央部署落实落地
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一)“两个维护”强化政治领导
(二)政治认同铸牢政治信仰
(三)政治历练提高政治能力
(四)肃清流毒净化政治生态
第二章思想筑边
一、注重思想建党
(一)马列主义指导实践
(二)无产阶级意识改造思想
二、推动理论强党
(一)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
(二)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推动思想大解放
三、夯实共同思想基础
(一)“三基本”教育打牢思想根基
(二)“三讲”教育提升干部素质
(三)“三观”学习教育增强工作能力
(四)“解放思想大讨论”促进观念大变革
(五)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更新发展观念
四、补足精神之“钙”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群关系
(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转变干部作风
(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锤炼党性
(五)党史学习教育汲取奋进之力
(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边疆
第三章组织强边
一、地方党组织相继成立
(一)逐步建立各级党组织
(二)注重党员发展工作
二、党的组织蓬勃发展
(一)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
(二)有效开展整党活动
(三)不断壮大党员队伍
三、基层党组织全面加强
(一)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实施“云岭先锋”工程
(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
四、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落实
(一)“四个主题年”强体系固根本
(二)“三个组织化”彰显组织优势
(三)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
(四)“智慧党建”实现工作转型升级
(五)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六)各类人才活力动力充分进发
(七)党建引领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第四章作风塑边
一、培育党的优良作风
(一)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以致用
(二)密切联系群众赢得人民拥护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二、开展整风运动实现作风转变
(一)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改进领导作风
(二)以领导班子为关键狠抓作风建设
(三)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塑造良好政风
三、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一)“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端正思想作风
(二)“当楷模、作表率、树形象”改进工作作风
(三)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转变干部作风
四、从严从实锤炼过硬作风
(一)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二)纠正“四风”成效明显
(三)执纪问责利器精准有效
第五章纪律严边
一、探索党的纪律建设
(一)逐步形成纪律意识
(二)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二、严明党的纪律规矩
(一)建立纪律检查机构
(二)严厉查处违纪行为
(三)不断健全纪律规矩
三、纪律建设步入新轨道
(一)完善纪律检查机构
(二)严格遵守各项纪律
(三)有效开展党内监督
四、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
(一)深入开展纪律教育
(二)遵规守纪形成常态
(三)有效运用“四种形态”
(四)做实做细日常监督
第六章制度固边
一、建立党内制度规范
(一)执行党内民主集中制
(二)确立党组织工作制度
(三)实施党内请示报告制度
二、逐步形成党的规章制度
(一)确定党委领导制度
(二)全面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三)推行宣传员和报告员制度
(四)实施组织员制度
三、不断巩固党的制度成果
(一)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
(二)巩固发展党内民主制度
(三)恢复完善纪检监察制度
(四)不断优化基层党建制度
四、坚持和强化党的制度建设
(一)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二)全面加强干部管理制度
(三)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体系
(四)持续深化党建制度改革
第七章反腐净边
一、惩治贪污腐化现象
(一)持续开展廉洁教育
(二)依法惩治贪污浪费
二、坚决与腐败行为做斗争
(一)加强监督力量
(二)形成反腐制度
(三)开展运动式反腐
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一)不断加强廉政教育
(二)全面开展监督监察
(三)创新完善反腐体制
(四)坚决惩治腐败行为
四、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一)做深做细做实警示教育
(二)严格落实“两个责任”
(三)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四)巡视巡察全面覆盖
(五)“三不”一体有力推进
第八章云南边疆党的建设的有益启示
一、以“讲政治”为根本,做到对党绝对忠诚
二、以“强组织”为主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三、以“建阵地”为栽体,夯实边疆执政基础
四、以“固边疆”为核心,筑牢稳边固边基石
五、以“聚人心”为关键,服务群众保障民生
后记
摘要
     第一章政治领边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政治建设是“灵魂”和“根基”,是管总、管根本的,对党的其他建设具有统领提携、纲举目张的作用。党的政治建设旨在通过正确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目标以及严明的政治纪律,保证全体党员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实现党肩负的政治使命。云南地方党组织成立后,注重以政治建设引领党自身的各方面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政治指南针作用,严格落实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充分突出了政治领边的强大作用。 一、确立政治信仰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播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种子,这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也是共产党人永葆政治本色的政治灵魂。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持续高涨,马克思主义在优选知识分子的推崇下进人云南,并得到广泛传播。云南各族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并在革命斗争中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 (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传人到广泛传播,云南优选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率先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并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云南的传播。在主动学习、接受教育、结合实践、反复对比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逐渐点燃了云南进步人士的革命理想,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种逐步转化为云南进步人士内心深处的信仰认同。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云南留日学生张天放等在昆明创办《救国日刊》,省立第一中学学生杨青田等人创办《学生爱国会周刊》,介绍进步思想。云南省政府机关报之一的《义声报》,也专门介绍了14种内地新文化运动的刊物,使新思想和新文化在云南得到了进一步传播。这些刊物对云南各族人民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经历、了解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况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适应优选知识青年的思想需要和革命斗争的需要,云南边疆各地在这一时期成立了亚新书店、日新书店等,并以此引介和传播了《共产党宣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国家与革命》《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哲学的贫困》《反杜林论》《共产主义ABC》等大量有关马列主义的图书㈣,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知识分子的积极影响。新文化运动在云南边疆的兴起,开始冲破封建主义的思想禁锢,极大活跃了优选分子的思想。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也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云南的广泛传播。一是在响应五四运动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当时在北京读书的云南籍学生王复生、王有德、施混等人,奋勇投身运动。省立第一中学的杨青田、段融生、张四维、张舫等人闻讯后立即起草和制作了题为《缘起》的传单,动员全社会迅速声援北京学生的斗争,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响应。随后,昆明召开了规模和声势都少有的万人国民大会,通过了大会宣言和致全国及在巴黎的中国专使的通电㈤,表达了对无产阶级运动的支持。二是报纸书刊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滇声报》等进步出版物先后刊发文章,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作出高度评价,在云南知识界、文化界,特别是在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三是学生社团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1924年底,省立第一中学图书馆管理员李国柱,以“唤醒云南青年”为宗旨,在省立第一中学进步学生中秘密组织了“云南青年努力会”,成为领导云南青年革命运动的核心力量。1925年秋,以在北京高等学校就学的滇籍中共党员为骨干,在北京成立了“云南革新社”,社员逐步成为云南边疆党的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四是结合实际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斗争。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云南早期共产党人还积极用之指导和开展革命活动,动员云南各界群众,“唤起一般被压迫民族齐赴阵场”,与当地封建军阀进行斗争。云南早期共产党人还特别注重结合边疆的民族特色,用少数民族语言、矿山中流行的曲调、传统历史故事等,编创了《农民四字经》《走厂调》《月叹穷》《十二杯酒》等读物或歌曲,使党的主张和革命理想在云南广泛传播,也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种生根发芽。 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宣传,促进了优选知识青年、革命志士、各族人民群众的政治觉醒,逐步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首先,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云南优选知识分子中生根。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云南籍学生王有德、王复生、王德三加入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翻译工作和传播工作。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王复生、王德三等进步青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云南优选知识分子的入党行动诠释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