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崛起大国战略转型的动力机制与历史启示-体系变革与战略塑造

崛起大国战略转型的动力机制与历史启示-体系变革与战略塑造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秦立志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182382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崛起国的战略转型是否必然诱发与霸权国的 “修昔底德陷阱”,如果不是必然,那么什么样的战略转型可以让崛 起国与霸权国实现和平相处?该书的理论贡献之一,就是引入国家战略塑 造能力和战略转型等关键变量来讨论崛起国与霸权国的两种相处逻辑。既 有的诸多理论普遍认为,崛起国与守成国的争霸逻辑源于体系结构,并因 此常常带有较强的 “宿命论”色彩。但这种分析显然忽略了国内政治变量 的影响,尤其是崛起国的国家战略塑造能力和战略转型。本书提出,体系 结构与争霸战争的关联度除了取决于体系层次的因素,还受崛起国战略塑 造能力和战略转型的影响。体系层次的变量只有通过崛起国战略塑造能力 的过滤,才能输出为具体的战略转型,并与霸权国形成互动,进而塑造新 的战略环境。崛起国的战略塑造能力决定其崛起维度和面临的地缘挑战。 如果战略塑造能力运用得当,那么崛起国的战略转型就能够减弱与霸权国 的地缘冲突烈度,进而化解 “修昔底德陷阱”。

 本书不仅从理论上解释了崛起国如何能够避免陷入与霸权国争霸的“修昔底德陷阱”,而且还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详细考察了崛起国战略塑 造能力和战略转型诱发或缓解 “修昔底德陷阱”的两种机制。“一战”前, 德国在实现陆上崛起的基础上追求海上霸权,因此与英国形成地缘对抗, 并以失败告终。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时期的美国迅速实现从陆权国 向海权国的转型,但在崛起与转型的进程中,却没有诱发海上霸权国的明 显制衡,且实现了英美和平权力转移。日本虽同为岛国,但却没有像英国 那样专心海上霸权,反而在明治维新后追求陆海双料霸权,形成帝国过度 扩张,终与美国走向太平洋战争。俄国 (苏联)自彼得大帝以来不断进 行海陆扩张,展示了一个纯粹的陆权心脏地带国家如何实现脆弱性的海权 崛起,但在不同时期的战略转型却与其他强国形成多样的战略关系。通过 这些历史案例,本书告诉读者,地理的制约作用不可忽视,但我们不要陷 入某种 “地理决定论”或陆上崛起国与海上霸权国的 “修昔底德陷阱”宿 命论。无论对于岛国、陆海复合型国家,还是对于心脏地带国家,体系层 次的结构制约都只为国家战略塑造能力和战略转型提供了某种背景和可选 方向,终决定崛起成败的因素还是主要在于崛起国能否立足本国实际, 寻求地理、历史、战略利益、国家权力地位、与其他强国的战略关系等方 面的战略匹配。高明的战略塑造能力虽不能让一个小国瞬间成为海洋霸 权,但对崛起大国而言,却可以为其营造和平崛起的战略环境,增大成功 崛起的概率。 
作者简介
秦立志19897月生。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201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理论、大国战略史。
目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