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浦江四明山水情
字数: 87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 王翊士
出版日期: 2021-07-01
商品条码: 978753068115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24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5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散文集,分为“浦江篇”和“四明篇”两部分。全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并发表过的三十余篇散文作品。作品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在那段青春的岁月里,作者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无怨无悔的人生。
作者简介
王翊士,笔名立羽,浙江宁波人,20世纪40年代出生。大学毕业后,在省、市多地教书育人,桃李无数。1985年入职宁波市教育委员会,任教委副主任、党委委员。其间分管计划、财务、外事、侨务、教育国际交流及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兼任宁波市职教、成教协会主席和宁波职业教育专修学院院长,成绩斐然。1998年起,连续三届被聘为浙江省督学,1999年兼任宁波大红鹰职业专修学院院长,2000年9月18日被聘为宁波大红鹰教育集团副董事长。
目录
浦江篇
一、“中山”史话
二、校园印象
三、民俗风情
四、金华访友
五、古塘迎客
六、初试牛刀
七、勇夺亚军
八、生活万花筒(一)
九、家访之虑
十、生活万花筒(二)
十一、学友兰芳
十二、生活万花筒(三)
十三、情深意长
十四、乒坛扬名
十五、忆先勇友
十六、“中山”再见
四明篇
十七、阿嘉师傅
十八、逼上梁弄
十九、“五七”学校
二十、拉琴唱戏
二十一、以球会友
二十二、三个女生
二十三、明昌夫妇
二十四、灯光球场
二十五、江南少年
二十六、省赛“探花”
二十七、军营当官
二十八、张氏兄妹
二十九、贵人难忘
摘要
“中山”史话 中山中学在浦江县黄宅镇境内,一条义浦公路从校门前通过。学校背靠官岩山,面朝浦阳江,南边是古塘古村,北边是钟姓大村,中间有一座名为“普义桥”的大石拱桥相连接。 这座大桥是横跨浦阳江的五大桥之一,于1932年建成。大桥长52丈,宽1丈6尺,共有12墩11洞,两边配有石扶栏,两头还有石砌长堤。桥墩刻有于右任等人题写的“月上东山”“长堤步月”“集贤春涌”“秋风断蟹”“寒江钓雪”“古渡飞虹”等20余块石匾。桥南有亭,名普义亭,亭左有庙,名普义庙。大桥既是连接义乌与浦江的公路交通要道,也是中山中学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1939年,在抗战烽火中,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陈肇英先生,因家乡“向称贫瘠,学风壅闭,原无中等学校,更鲜有外出就读大学之子弟”,故而“特发起在家乡创办全日制中山中学”。当时,中山中学不仅是浦江,就是在金华新学堂中,也属先行之列,是“八婺老校”之一。 1942年,日寇发动浙赣战役,日机狂轰滥炸,学校被迫临时解散。首任校长王恭寿先生率领60多名无家可归的学生迁至数百里外建德姚村、洋峨深山,陷入了缺粮断炊的困境之中,师生们成立“战地青年服务团”,参加护理部队伤员和抗日宣传工作。随后,又与抗日军队一起突破日军的包围。他们过兰溪,赴汤溪,下瑞安,走丽水,抵龙泉,直达瑞安大岙,入浙东临时第三中学借读。不久又转至建德北乡乾潭镇骑龙桥永庆寺办学,后来又迁至建德城内刑部衙堂。学校师生两次撤离,三迁校址,几经颠沛,依然书声琅琅,弦歌不辍,可谓抗战时“西南联大”式办学浙江中学之典范也。这一段行军干里,艰难险阻,劫后余生的经历为中山中学抗战胜利后回古塘复校,并且生机勃勃,为成为浙东一流名校奠定了坚实基础。当时“中山”学子遍及全省30个县,近悦远来,盛极一时。之后,中山中学又经历了解放初期的艰苦奋斗,反右、“”的深重灾难和改革开放后的长足发展。雄奇秀美的官岩山可以作证,滚滚东流的浦阳江可以作证。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雪雨,中山中学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光辉的道路,培育出无数芬芳四溢的桃李,他们中不乏党政人士、专家学者、军队首长、文艺大家、商界强人、社会贤士等精英模范,其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毕业生中拥有7名少将、14名大校,学校向部队输送了23名飞行员;毕业生中涌现出众多有名的书法家、画家、作家,彰显了学校一贯坚持的“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鲜明办学特色。真是“桃李因母校培育而终身受益,母校因桃李满园而熠熠生辉”。 1961年8月,我从金华师范学院毕业,分配到义乌县(市)中山中学任教。中山中学是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第一站。20世纪60年代,中山中学也赫赫有名,是义乌县中不多的几所完中之一。我从1961年至1969年,整整八年工作、生活在“中山”,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经济困难”与“阶级斗争为纲”共存的特殊历史年段,也度过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