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夜颂

夜颂

  • 字数: 19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德)诺瓦利斯
  • 出版日期: 2021-08-01
  • 商品条码: 978722012323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夜颂》由(德)诺瓦利斯著,林克译
作者简介
林克,1958年4月生于四川南充。先后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法德系和北京大学西语系。主要从事德语诗歌翻译。主要译著有:《死论》、《爱的秩序》、《杜伊诺哀歌》、《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特拉克尔全集》、《诺瓦利斯作品选集》、《黑塞诗选》等。
目录
诺瓦利斯及其隐微诗文
卷一诗歌
《诗》导读/003
认识你自己/015
颂歌/017
死者之歌/020
致蒂克/027
如果数字和圆形不再是……/031
异乡人/032
疲倦的异乡人已经消失/036
草绿又染出一篇新绿/038
酒神啊,你把我灌满后拽我去何方?/042
《夜颂》导读/044
第一首颂歌/049
第二首颂歌/052
……
摘要
     《诗》导读 [德文版编者按]诺瓦利斯的诗歌作品篇幅不大,所以不难加以总体的把握,在他生前也只有一小部分发表出来,下面选录的侧重于基督宗教的题材。 《认识你自己》和那首两行体诗《有人成功了……》把这句古希腊的玄奥名言①与诺瓦利斯——一度是费希特的弟子——对认识的追求联结起来。“人世世代代寻找的东西”虽然被一道面纱遮蔽着,可是这道面纱可以掀开,认识的障碍也可以克服,尤其因为“有个人”、有个精神导师和智慧大师已经找到了自己,因而认识进人神话的“去路和钥匙”。于是,他产生了一种信念:这个“伟大的密码”——也是《塞斯的弟子们》中的话题——无异于散布在一切现象上的可解读的符号,虽然没有经验的人会觉得这些符号是“谜一般的符号”,并且指望它们有明确的定义,就像他对感性世界的外部所习惯的那样。波默也曾经给他的一部伟大著作取名为《论事物之标记》(De Signatura Return)。虽然诺瓦利斯晚些时候才开始认真研读波默的著作,可是在提到“终极之大师”时,并不排除诗人想到了一个像波默这样的“人”。“永恒智慧的宝石”以及“术士”“炼金药”“烧瓶”之类的概念,显然出自炼金术的范围。同时不应该忽略,炼金术的转化过程必须“在他体内”即在“理智的人”内部完成。“特尔斐”(Delphos)——上帝之口言说的神谕之地就在人自身之中;“国王”以及国王与女王的缔合——此为人在精神和灵魂上成熟的结果——应该在人自身之中去寻求。外在的配方和“炼金药”也很少使波默感兴趣,尽管他采用了炼金术的方式来表达。诺瓦利斯坚信不疑:没有改变灵魂的自我认识,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我们再来看大约创作于1798年的《颂歌》,上面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因为对世界的认识方能授予自我认识以那种丰富性及普遍性的意识,这些观念都是诺瓦利斯想重新为基督教保留的。读者被要求从认识之特别走向体验之特别。情爱的词汇最适合表现事件的内部的同时也波及肉体的原动力,对此不需要特别解释。就此而言,这首颂歌可以看成是典型例子:一方面,圣餐的奥秘“对尘世的感官是一个谜”;另一方面,“尘世肉身的崇高意义”还有待破解;此外,“血”必须被理解,而且不同于反思理性所习惯的“理解”。这里必须离开抽象逻辑的思想轨道。认识必须接近作为一个体验事件被感化,而当这样的认识——体验者必须在“享受”那拥抱他的爱时在本质深处让自己被感化。但这个可以深人身体内部被经验的主观事实,也有其客观的一面。此为变体论之事件,也就是将尘世的实体——饼和酒——转化为基督的肉和血,因为这首奇特的颂歌涉及“他的肉”和“他的血”,即涉及有基督临在的圣餐仪式;基督的名字始终没有说出来,仿佛这灵与肉的实在根本不再需要提名。同任何神学的概念相比,基督的临在说得更清楚:“……使这份享有/变得更密切更亲近……这爱的享受就这样延续/从永恒到永恒。”转化的范围也被试图标明:“一切终将是肉体/一个肉体……”我们仿佛有一种约翰启示录中的幻景的印象! 《死者之歌》是在1800年夏天创作的,原准备插入《奥夫特尔丁根》的第二部。正如诗人在留下的笔记中所言,这首诗属于“亡灵群体”的范围。从世间消逝的人全都进入了这个极乐世界。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