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在中国挺好的 22个外国人与中国的缘分故事

我在中国挺好的 22个外国人与中国的缘分故事

  • 字数: 15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57200678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由在中国有过生活经历的外国人以第一人称撰写,配以精彩图片,结集出版。22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肤色,来自世界各地的作者,文章话题涵盖衣食住行,包括亲历的动人趣事,热爱中国的理由,疫情期间的在华生活,以及中外文化、社会现象的比较、思考等。本书不是一家之言,而是“七嘴八舌”,使话题更丰富,形象更立体,体会更真实,观点更客观。文中保留了外国人用中文写作的语言特点,生动朴实;大量配图增加了阅读趣味,也可以图证事。本书意在广泛传播积极的文化互动方式,以亲切温暖的笔调,为在中国的美好生活留下纪念。
作者简介
 
目录
Melody(法国):大熊猫奶妈
Anaxi(拉脱维亚):养护院的特别院长
Anna(俄罗斯):我的中国妈妈
旗本宪央(日本):家,无国界
Katri(瑞士):走近京剧
Keith(爱尔兰、英国):在路上学习,在学习的路上
Samia(伊朗):领略中国城市之,
Kevin(法国):国际家庭
Elena(俄罗斯):榴莲妹妹
Jorge(西班牙):中国胃
Radu(罗马尼亚):东莞,我的家
Mathilde(法国):小留学生
Alejandro(墨西哥):红糖馒头
Alice(法国):中国歌迷
Cleo(新西兰):从宝岛到大陆
Miyuki(日本):寻茶记
Nkoulou(喀麦隆):我是成龙的粉丝
lain(英国):一个吃货的故事
Sylvain(葡萄牙):用摩托丈量中国
Martin(德国):我还不是"中国通"
Diego(巴西):学着在中国生活
Noelie(法国):"香蕉"女孩
摘要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今天是我生日(6月22日),但是我不能也不想庆祝。上周我收到一条很悲伤的消息——我的大学导师突然去世了,今天我要参加他的追悼会。 也许我今天的状态最适合写我的故事。因为我的成长、我的价值观等都来自我的家庭与大学老师们的培养。我所经历的事情和我的家庭造就了今天的我。 今天是我35岁的生日,今天的我是一家养护院的院长。 我来自欧洲东北部一个很小的国家——拉脱维亚。我父母分别是俄罗斯人和拉脱维亚人。我们家庭混合了很多欧洲不同的血统,我的族人哪里都有……因此我高中毕业之后决定读比较“特殊”的专业:Sinology,汉学。为什么选这个专业呢?因为当时我只知道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我有一个大梦想就是去中国探索她的历史和文化。所以我决定去拉脱维亚大学汉学专业学习,没想到很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并拿到了奖学金。 汉学实际上是包含了中国历史、地理、政治、社会、语言等各种领域的学科。大一结束的时候,我被大学推荐拿到了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并获得去上海复旦大学做交流生的资格。当时,19岁的我第一次离开了父母。 到上海的第一周,我遇到了很多好心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帮助我适应新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他们帮助我办理了各种复杂的入学手续。我后来一直当志愿者,帮助新来的留学生们,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带他们了解学校的生活和规矩,带他们领略美丽的上海。 实际上,来华的时候我计划读一年书就回拉脱维亚,但是,我迷上了美丽的上海和迅速发展的中国。我想明白了,如果回国,我只能回忆我在中国的过去,触摸现代的中国应该留在当地体验和研究。因此,我决定报考复旦大学法律专业。复旦大学留学生办公室的老师们,以及我尊敬的姚荣涛导师给了我很多支持。我顺利读完了法律本科和硕士(主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此期间还多次被老师们推荐并获得了各种奖学金和荣誉。 从在校学习以及毕业后工作算起,我在中国已经生活了十多年。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我申请奖学金和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都离不开姚老师的举荐。首先,因为他,我才选择了读法律。当时我跟复旦法律系的同学吃了一顿饭。席间,姚老师和同学们讲的话题令我很感兴趣,此外,他们的价值观跟我比较接近,姚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考上了法律系之后,姚老师教我专业汉语。他也是留学生的辅导员,负责学习进度和课外活动。他经常带我们欣赏中国古城,讲古代人的故事,不仅教会了我们专业知识,也教会了我们怎么做人,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他是一名很低调的学术导师,也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以上就是我的成长经历,是这些造就了今天的我j现在我要介绍我的工作: 海阳九峰养护院是。家位于上海青浦区练塘镇的养老机构——我是中国第一个“洋院长”。 实际上,我应聘的时候,岗位是董事长助理。但是进公司没多久就被分配到九峰养护院做院长。当时我的感受很复杂,有一点紧张,但是我喜欢挑战!我很快通过考试取得了相关的证书,进入了院长的状态。 P22-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