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给自己一杯茶的时间 全球下午茶简史

给自己一杯茶的时间 全球下午茶简史

  • 字数: 3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作者: (英)海伦·萨贝
  • 出版日期: 2021-08-01
  • 商品条码: 97875306812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本书80%的下午茶知识你可能之前从未听过 爱斯基摩人也喝下午茶! “低茶”比“高茶”高级? 荷兰的贵妇竟然用碟子喝茶? 手指饼干最早竟是为葬礼准备的! 维多利亚时代的三明治里不夹黄瓜,因为人们认为黄瓜有毒! 去港式茶餐厅喝茶,你能否看懂菜单里的“茶走”? 科学还是迷信?女朋友竟然相信茶叶占卜! 真假啊?法国女人亲口说她不懂怎么喝“法式下午茶”! 讲究!维多利亚时代的男士们为了不被打湿胡子,发明了小胡子杯! ………… ◎ 配有海量的精美插图 本书配有137幅精美插图,有真实再现历史上茶会现场的照片、油画,有各种茶具的文物照片,有从前的食谱、菜单,还有展现当代世界各地饮茶风情的照片,等等。海量的图片,让本书几乎随手一翻就能看到插图,让读者更好地品味历史与异域的下午茶文化。 ◎ 精选33个经典茶会示例 家庭茶会、运动茶会、野餐茶会、 教堂茶会、葬礼茶会、节制茶会、 玛莎·华盛顿茶会、疯帽子茶会 ………… 你能通过本书了解到诸多茶会的历史,以及它们各自的特色和规矩。 ◎ 附赠下午茶食谱 随书附赠含41道全球传统茶点的食谱,包括手指三明治、维多利亚三明治、女王蛋糕、姜饼小人、玫瑰脆饼等,让你做出原汁原味的世界各地经典茶点。"
内容简介
从贝尔沃公爵夫人举办第一次秘密茶会到爱斯基摩人的下午茶会,将跨越200年、33个国家和地区的下午茶文化及茶点食谱融于一书。英国食物历史学家海伦·萨贝从历史深处打捞出全球有趣的下午茶文化,全书包含137幅难得一见的插图,带你到世界各地喝好茶、吃美食。
作者简介
海伦·萨贝,英国食物历史学家。她人生的前二十年在英国的约克郡度过,在那里,下午茶文化对她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她嫁给一位阿富汗人,在阿富汗也体验了特别的下午茶文化。已出版作品:《阿富汗食品和烹饪》(2000);与艾伦·戴维森合著的《松糕》;与大卫·伯内特合著的《通往咖喱肉之路:咖喱烹饪和咖喱书》(2008);“瑞克孙食品系列”《茶:全球历史》(2010)。
目录
引言
第一章英国
早期的饮茶
典雅精致的茶具
茶会花园
摄政时代
下午茶的历史
延伸阅读:如何阅读茶叶
五点茶、家庭茶会和茶话会
延伸阅读:小胡子杯
傍晚茶,鱼茶和虾茶
育儿室下午茶
乡村下午茶,运动茶会和野餐茶会
乡村宴会,学校宴会和教堂茶会
葬礼茶会
延伸阅读:奶油茶
外出喝茶
茶舞
战火下的喝茶时光
延伸阅读:茶女郎和茶歇传统
延伸阅读:疯帽子的茶会
第二章欧洲
荷兰,把第一批茶叶运到欧洲的国家
德国,喝不到三杯茶是不礼貌的行为
法国,巴黎女人们根本不懂怎么喝“法式下午茶”
爱尔兰,一杯好茶应该浓到“能让老鼠都跑起来”
意大利,喝茶最少的国家却有很受欢迎的茶室
波兰,要把红茶叫作“波尔赫特”
第三章美国
早期的饮茶
茶舞聚会
玛莎华盛顿茶会
延伸阅读:巴尔的摩夫人蛋糕
外出喝茶:最受喜爱的冰茶
色彩纷呈的茶室
百货公司茶店
高级酒店里的茶舞聚会
茶和妇女选举权运动
第四章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
加拿大:土著人和新移民都爱喝热茶
土著人和早期移民的茶
节制茶会,嫁妆茶会,顶针茶会和花园茶会
中国粘牙糖,“爱哭鬼”,“胖阿奇”和“英国猴”
英国王室引领的新风尚
澳大利亚:我的那杯茶,始于1883年
内陆的单调食物单
主妇们的烹饪手艺
野餐茶会
梅光达的中国茶馆
新西兰:茶歇时,来喝一杯“胶鞋茶”
早期的茶会花园
家庭下午茶和室外花园茶会
烘焙技能和烘焙书
战争和大萧条时期
有名的茶室枪击事件
南非:“彩虹之国”的特色食谱
烘焙书里的特色茶点
延伸阅读:铁路茶
第五章印度和南亚次大陆
英国女人的“钓鱼船”
延伸阅读:希特穆加
绅士们的饮茶俱乐部
印度人的街头小吃
延伸阅读:英裔印度籍“混血茶”
帕西人的美味茶点
街角的伊朗咖啡馆
大吉岭的午后茶饮
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卡瓦茶”
巴基斯坦的槟榔茶
孟加拉国的七层茶
斯里兰卡的爱心蛋糕
第六章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
中国西藏的酥油茶
缅甸的发酵茶叶小吃
越南的红茶店
丝绸之路和中亚
茶摊
敬客茶
中俄茶路
俄国茶炊的出现
延伸阅读:萨摩瓦茶炊
伊朗、土耳其、中东的茶饮
第七章中国,日本,韩国
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
点心文化
喝早茶
港式茶餐厅
台湾茶艺
日本:喝茶要讲究方法
茶道
和菓子
喫茶店
韩国:茶叶是一种恩赐
茶艺
茶食
第八章世界其他地区
北非:一次要喝上三杯薄荷调味茶
东非:既喝咖啡也喝茶
印度尼西亚:茶是水的替代品
南美洲:产茶但不喝茶
延伸阅读:巴塔哥尼亚的下午茶
摘要
     梅光达的中国茶馆 1895年4月的《澳大利亚星报》(Australian Star)上刊登了一篇报道:“没有哪个休闲场所比这里更受需要吃午餐的商务人士和需要喝下午茶的女士们的欢迎了,每天中午、傍晚,这里都挤满了实业家、商人、经纪人,甚至是国会议员。”报道中提到的这个地方就是英皇街137号的龙山茶馆,它是梅光达(Quong Tart)拥有的连锁茶馆中优选、最豪华的一处。梅光达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中国移民。 这些茶室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悉尼风头无两,茶室内部装修豪华,墙上挂着日本艺术画、中国木雕和铜镜,室内还有养着锦鲤的大理石池塘。悉尼的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在龙山茶馆停留,品尝来自中国的好茶。女士们可以在一楼的女士阅览室里一边读书看报,一边品尝美味的糕点、司康和甜派。男士们可以享用一些分量更大的荤菜,比如波特酒汁炖兔肉和羊胛肉。 梅光达的遗孀——来自利物浦的玛格丽特·斯嘉丽(Margaret Scarlett)记录下了他的一生。两人于1886年结婚,养育了六个小孩。1859年,九岁的梅光达从中国广东来到澳大利亚,他由新南威尔士州布莱德伍德的苏格兰移民辛普森一家抚养长大,后来信仰基督教。在辛普森先生的影响下,梅光达对商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赚到了第一桶金,之后成为一名进口商,专门从中国进口茶叶和丝绸到悉尼。1881年,他回到中国拜访了他的亲生父母,然后回到悉尼成为一个茶叶商人。他在悉尼拱廊附近出售茶叶,一开始是向客人提供样品试喝进行促销,他的茶叶受到了热烈欢迎,以至于他不得不租下更大的店面,开始提供付费的茶水和司康。到1885年,他已经在悉尼开设了四家茶室,其中一家开在英皇街的皇家拱廊,另一家名叫韩盼(Han Pan)的茶室设在悉尼动物园的竹亭里。一年之后,他又在乔治街777号开设了一家茶室。1889年,梅光达在英皇街开设了龙山茶馆,龙山茶馆迅速成名,甚至吸引很多政要频繁光顾。1898年,梅光达又在维多利亚女王大厦开设了一家高档茶室兼餐厅——精英堂(Elite Hall),这里最多可以容纳500人同时就餐。梅光达茶室里的大部分茶叶都是从中国进口,用的茶杯和茶壶也是装饰精美的中国瓷器。茶室提供各种菜肴,其中大部分是英国传统食物,例如猪肉香肠、咸牛肉胡萝卜、羊排、李子布丁和苹果派,其他还有咖喱牡蛎和咖喱龙虾等。但茶室最出名的还是司康,司康做好后,加上大量的黄油,端上来的时候还是热热的。 梅光达在女权运动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此之前,悉尼并没有能够供女性聚集的体面场所(甚至没有女用公共厕所)。梅光达的茶室为女性提供了一个适合聚会的场所(以及化妆间),这为女性们提供了极大便利。梅班克·安德森(Maybanke Anderson)和她的同伴们经常在国王街的龙山茶馆见面。诗人亨利·劳森(Henry Lawson)的母亲路易莎·劳森(Louisa Lawson)就是一边在龙山茶馆啜着茶,一边组织了澳大利亚女性选举权运动大游行。茶室如此受欢迎,不仅仅因为上乘的茶叶、美味的食物和精致的家具,也与梅光达本人有很大的关系。他像欧洲绅士一样着装,对政客和工人一视同仁,并且每年都要举办很多慈善活动。他也是一个宽厚的雇主,对于自食其力者有着莫大的同情,从来都对悉尼的报童充满善意。 迈克尔·西蒙斯(Michael Symons)讲述了1893年12月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梅光达邀请250个报童到茶室喝茶的情形: 那些年轻人先在克罗伊登学校少年乐队的带领下,举着标有报纸名称的横幅,沿着城市街道游行。后来,他们在五张长桌前坐下,风卷残云般吃完了桌上的食物,侍者们不停端上新的食物,直到这些年轻人说他们再也吃不下了为止。接着,城市的领导者们发表了讲话,男孩们一边喝茶,一边听着有益的建议。 让人悲伤的是,梅光达的故事有一个悲剧的结尾。1902年,他在自己位于维多利亚女王大厦的办公室内被前来抢劫的歹徒用铁棍残忍殴打,于次年死于肋膜炎。 P150-15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