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国金融科技创新 数字金融应用场景实战
字数: 171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刘勇,孙鲁
出版日期: 2021-07-01
商品条码: 978752173270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本书以中国的金融科技创新实践为主题,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也符合中国的国情,且目前中国的企业在这一领域处于靠前地位,书中的内容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金融科技发展都是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 2.全书聚焦于金融科技企业的实践案例,对于案例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比市面上多见的理论框架或普及类读物更具有实践指导性,真正将金融科技创新进行了落地和执行。 3.全书分成七个章节,涉及了银行、保险、证券、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监管科技、数字普惠金融七个金融领域,涵盖范围广泛,体现了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的全貌。 4.作者是业内知名人士,深耕金融科技创新领域多年,已有多本相关著作,本书是其研究成果汇集。
内容简介
2019年对于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来说是转折与深化推进的开始。在这个节点,最需要的不光是产业、技术分析,还有以典型公司和出色的产品服务为对象,以小见大,梳理金融科技的发展脉络,为未来发展定标、为现在发展定准、为过去发展定锚。本书以金融科技各行业创新前沿案例分析为主线,采用调查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资料研判法等方法,全面系统揭示了中国的金融科技各行业的发展形势、发展特征及未来趋势。全书共分七章,从银行、保险、证券、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监管科技、数字普惠金融这些方面,精选代表性案例,透析各个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小见大,以微见宏,揭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科技产业全貌,为“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企业的新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落地建议。
作者简介
刘勇,国培机构创始人兼董事长、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保险业协会互联网分会副秘书长、中关村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心董事、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理事、中关村核心区P2P联盟秘书长。2005年发起成立“国培机构”,现为国内小微与互联网金融领域最知名的综合服务平台。2014年,发起成立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主持多个小微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专项课题研究,参与多项政府委托行业调研工作。编著《互联网金融》(国内第一本互联网金融图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获第二届金融图书“金羊奖”)《平台制胜》《小额信贷运作与管理》《中国小微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竞争力评价报告》等专业图书。
目录
第一章银行+金融科技:生态化发展的模式与路径1
银行数字化改革的正确姿势——光大科技4
打造破解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武器——华控清交19
联接产业供应链,助力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数字化转型——京东科技35
通往未来银行的门票:开放银行50
第二章保险+金融科技:如何全面发挥底层技术的“乘数效应”53
通过科技、数据驱动实现责任险产品保险平权价值——保准牛56
用底层技术推动精准营销的实现——中科软75
“技术+模式”重塑车险理赔——爱保科技100
保险科技发展的“压舱石”110
第三章证券+金融科技:证券数字化改革的痛点和着力点114
风控的两大痛点如何解决———根网科技117
证券数字化转型中的五大领域十六大业务的转型措施126
第四章第三方支付:B端支付的赋能战略129
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联动优势132
B端支付的机会在哪里147
第五章供应链金融: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落脚点151
直面数字身份认证痛点,打造产业金融云服务——云趣数科153
打造产融数字化平台,突围产业端金融——天星数科165
供应链金融如何更好地做到产融结合179
第六章监管科技:监管端与合规端合力护航金融科技发展183
搭建面向监管科技的联盟链平台——博雅正链186
洗钱团伙识别解决方案——慧安金科209
让数据“可用不滥用”220
第七章数字普惠金融:瞄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蓝海”市场223
“数据+电商+金融”如何为农业发展“造血”——农信互联226
如何激活“三农”要素,焕发产业活力———神州信息242
深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三大业务重点250
摘要
金融科技与银行的融合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对原银行信息科技部进行升级,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引入金融科技底层技术优化服务。二是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为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扩大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场景落地,具备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的大型商业银行纷纷成立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引进科技人才、技术,搭建从营销获客、业务处理流程到风险控制体系等多方面的架构,并形成对外输出能力。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先后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三是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合作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支付清算、信贷和风险管理环节,以及营销推广和共建场景。 其中,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以及与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合作是较为普遍的模式。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一部分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富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我们以光大科技、华控清交和京东科技为例,带领读者一睹“银行+金融科技”的风采。银行数字化改革的正确姿势——光大科技在技术大潮中乘风破浪的银行 现代银行的发展从来不缺乏科技的身影。从20世纪50年代由于磁条技术催生出信用卡开始,一路走来,银行始终被裹挟在技术的大潮中前行。近些年金融科技的诞生和飞速发展,同样也刺激了银行业的变革。有些学者甚至将本轮金融科技推动的银行业变革大潮定义为银行业目前的第三次革命。总之,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三大基本特征。 一是银行数字化转型持续加速。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统计,2019年中国上市银行金融科技投入规模为1054.1亿元。其中,建设银行位列首位,紧随其后的是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不仅是资金上的投入,各大行为金融科技也在广纳贤才。在已公布的年报数据中,工商银行的金融科技人员数量和占比较大,建设银行紧随其后。详见表1—1。 赛迪顾问预测,中国银行业IT(互联网技术)解决方案市场2020—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07%,预计到2024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833.63亿元。同时,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也认为,预计到2024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1273.5亿元。中国银行业协会在2021年3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3~708.72亿笔,同比增长14.59%;离柜交易总额达2308.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8%。多数银行已经开始进行分布式架构改造和系统上云工程,重视建立全行级中台能力和PaaS(平台即服务)平台。部分大中型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是“马太效应”逐渐显现。由于机构规模、技术实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类型银行的数字化能力差异明显。普华永道分析了37家A股和H股上市银行2019年度的报告数据后发现,2019年度银行的平均科技人员占比达4%,科技总投入占营业收人的比重达2.55%。城商行、农商行以及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能力相对较低。多数中小银行没有将金融科技作为一个单独的体系推动发展,在数据协同处理方面的能力尤为薄弱。45%的银行对公司级数据管控体系进行监理,但只有14%的银行实现了高程度的数据协同,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逐渐显现。 三是数字化转型方式多样,发展结构不一。过去几年,先后有直销银行、民营银行、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等不同类型的数字化转型措施出台;最近几年,开放银行、虚拟银行又成为代表未来银行发展形态的“新物种”;疫情期间,又出现了非接触银行、非接触贷款等“倒逼式”改革成果。种种不同的改革形式和成果既展现了银行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又表明了银行数字化改革的决心。 P3-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