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

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荷)田海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400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白莲教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最神秘的宗教,爆发于清朝的白莲教起义,更是清朝衰落的开端。近些年来,学界对于中国秘密社会史越发关注,白莲教这一颇具神秘色彩的民间秘密结社也被学者们不断探究。来自欧洲汉学研究重镇——莱顿大学的田海教授,用独特的视角书写了白莲教这一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民间宗教的历史发展脉络。   
内容简介
“白莲教”是中国历史话语中的一个常识性名词,大抵被视为“邪教”、秘密宗教或民间宗教的源头,或是总称,或者就是一个有名教派。那么,历史上真有“白莲教”这样一个教派吗? 本书系荷兰有名汉学家田海博士对中国历史上声名赫赫的“白莲教”加以重新诠释之力作。田海在书中分析了宋代至清末这一时段中“白莲教”概念的语义变迁,他认为,宋元时期“白莲传统”及“白莲运动”原本具有的积极意义在16世纪被一种新出现的贬义性标签——“白莲教”所掩盖。田海经研究表明,所谓“白莲教”是一个假名,它只是官方与文人逐步构建起来的概念,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有统一组织的教派。而这一标签被认作一个教派,则是出于较为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田海跳出以往“白莲教领导的元末红巾军起义”这一既有论断,考辨史料,认为韩山童的宗教思想与白莲传统并无联系,贬义的“白莲教”是在明中叶开始出现在奏章与笔记中,历经清嘉庆年间的“川楚五省白莲教大起义”,至义和团运动时,“白莲教”的标签被普罗大众接受。该书打破了人们对于“白莲教”的固有认知,带给学界的思维冲击不言而喻,确实堪称西方学界有关中国历史研究、概念史研究的一部经典佳作。
作者简介
田海(Barend ter Haar),1958年生于荷兰,有名汉学家。他精通汉语,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民间宗教、地方宗教文化史,著有《天地会的仪式与神话:创造认同》(The Ritual and Mythology of the Chinese Triads: Creating an Identity, E.J. Brill, 1998.该书中译本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Telling Stories: Witchcraft and Scapegoating in Chinese History, E.J. Brill, 2006)等。刘平,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清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秘密社会史、民间文化与民间信仰。任中国会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等理事。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专著有《文化与叛乱——以清代秘密社会为视角》(商务印书馆,2002)、《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中国秘密宗教史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等。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阐明问题
二、界定术语
第二章 宋元时期的世俗佛教
一、世俗佛教的背景
二、标签与偏见
三、结语
第三章 白莲运动
一、宋代的白莲运动
二、元代的白莲运动
三、普度的卫教活动
四、结语
第四章 新型白莲教?
一、元明更替之际
二、明中叶的状况
三、标签起源的一种假设
第五章 1557年的集体恐慌
一、观念范式
二、1557年的集体恐慌:谣言
三、文人学士与官员的观点
四、结语
第六章 标签与假名
一、白莲教标签的使用
二、1622年的白莲起义
三、作者的个人背景
四、一些初步的总结
第七章 迈向清朝迫害史
一、1796-1804年起义
二、1876年的集体恐慌
三、义和团
四、结语
第八章 一些隐含意义
一、前事与后继
二、单一路径的影响
附录一:道民
附录二:1557年大恐慌的谣言
参考书目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