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北极往事:孙望路科纪小说集

北极往事:孙望路科纪小说集

  • 字数: 22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孙望路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652516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5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北极往事》是孙望路个人代表作品集,全书包含9篇作品,故事多为现实、科研主题,涉及乡土、社会等内容。语言风格朴素,核心硬朗,细节多、真实感强,社会意义深刻。希望读者在阅读中体会人生的深层含义,同时引发对乡土、现实、底层人民的关注。以《地震云》为代表故事,文章讲述一名被退学的博士生机缘巧合被乡村土老板收留,而土老板作为地震幸存者,立志为地震预测尽一己之力。博士生与土老板及公司员工一起做科研预测地震,最终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了地震,却也在科研道路上面临更多人生矛盾与冲击。
作者简介
孙望路,1992年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北京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新生代科幻作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员。孙望路文风朴实刚健,想象力丰富,是一个个性化的科幻小说作者。作品《残缺真理》获得第五届光年奖短篇组二等奖;作品《地震云》入围未来科幻大师奖十五强,后获得第二届黄金时代奖很好中篇奖等。
目录
北极往事
地震云
解冻
老师
逆向图灵
山村风云
狩猎长老
无人机
重燃的烧火
摘要
     北极往事 它又来了,总是在新月出没的晚上。这意味着又一个二十八天过去了。 破冰船巨大的船体在黑夜中渐渐显现,用人类文明的伟大力量强行破开封冻的冰层,露出漆黑的水面。冰层“咔嚓、咔嚓”的破裂声已经被积雪所吸收,然而震动却沿着冰层传到了远方,给翘首以待的人们带去了希望。 破冰船巍峨的身躯在暴风雪中若隐若现。这场暴风雪已经持续了三天,寒冷使得位于地面区的工作人员必须穿防护服。 “是‘探北’号破冰船,我是它的第一批乘员之一。你肯定想象不到送行队伍有多么壮观。刘明,你在想什么?”中年人望着窗外,头顶上一片“地中海”反射出独特的光亮。 刘明笑了笑,对身着白大褂的导师李凯说:“想象得到,我就是送行队列当中的一名中学生。” 李凯转了转头,活像背诵八股文的古代人:“已经那么多年了啊。不知道这次有没有希望为你们年轻人解决婚姻大事。我多想再一次看到新人站在阳光下受到祝福的样子。当然,在北极我就不指望了。”李凯的颈椎早年落下了毛病,经常需要通过活动活动来缓解疼痛。 “就怕我待得太久了,看到母猪都觉得很美呢。”刘明手捧着一杯热水,诚挚地看着李凯,“老师,吃点药吧。” 李凯笑得像从心中开出了花儿,让他并不和善的面容也显得可亲了不少:“不了,热水已经被用了,这是你的。何况,药还是少吃的好。” 刘明捧着茶杯,感受其中散发出来的热量:“不用了,我想这次带来的补给肯定足够了,会很快被取消的。” 李凯看向窗外,感觉暴风雪似乎小了下来,他能看到远处破冰船的影子,但又有些模糊。李凯苦笑道:“就怕不止送来了补给,还送来一大批人。‘探北’号采用核动力,维护费用高,一般很少出动。我总有种待不久的预感。” 刘明表示赞同:“很多科研基地都是忽然出现又忽然消失,离开不离开,还真是说不准呢!” 李凯叹了口气:“小刘,这是一个黑暗的科研时代,所有的研究都在地下进行,任何基础学科的研究都得看运气。国家能够支持基地运作,那真是超级幸运了。” 刘明点点头,也看向窗外,他能看到的东西更多一点儿,比如“探北”号前头上翘的形状,还有它标志性的指挥塔。他想,阳光下的“探北”号更好看。 “滴滴滴,后勤部的各位干事请注意,请立刻到地下三层中央会议室集合,会议将在二十分钟后开始。重复一遍,后勤部的各位干事请注意,请立刻到地下三层中央会议室集合,会议将在二十分钟后开始。”舱室上的对讲机突然晌了,不过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你该去了。”李凯满意地看着刘明。刘明是他最后一个学生,也是他最满意的学生。 “我?”刘明愣了一下,突然想起来自己也兼任了干事,“老师,我先去了。” 刘明离开导师的舱室。居住区里面零零落落地有人出来,他们汇成了一条小小的溪流,前往“电梯”。 为了节约能源,这里的“电梯”被设计得很简捷,准确地说更像铁矿工人下井用的罐笼,只不过所有金属质地的部分都是用绝热材料包裹的。 后勤部有本部干事七十名,还有兼任干事三十名。干事里面大多是黄种人,不过也有不少高鼻梁的白种人。所有人都会俄文和中文,所以交流并不成障碍。 罐笼已经下降到了地下一层,很有规律地震颤了一下。但笼内的人都不担心,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下面有亮光,驱散了昏暗,众人安心不少。 罐笼停在了地下三层,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其实还有一个地下四层,咀那里只让拥有特种证件的后勤人员进入。 研究员兼干事们从罐笼里面鱼贯而出。他们笔直地走向中央会议室。噼噼啪啪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巷道上回响,会议室的大门上贴着某几位有名科学家的画像,像古代祭坛供奉的神明一般,迎接信奉它的臣民们。 好冷!刘明观察着巷道,不由得颤抖。 前面的人已经打开了大门,所有人不再言语,只是进入会场寻找座位。中央会议室是一个圆形的会议室。自然,会议的席位也是圆形分布的。最中央有一个独立的位置,那里站着一个面善的中年男人,他将接受全场一百人三百六十度的观察。当然,他的位置上装有高强度防弹玻璃,采用独特的抗弹棱角设计,可以抵御一般的高爆手雷攻击,否则他的小命早交差了。 刘明随便挨着一个只见过几面的中国人坐下。他才有空仔细打量基地里面最有权力的男人。那个人叫袁则平。 袁则平慈眉善目,两只眼睛眯在一起,仿佛一直在对着人笑。袁则平倒没有多大的学术背景,只是有一个很了不起的科学家亲戚。他托亲戚的福曾在某学会担任主席,对于科学发展方向和管理很有独到的见解。然而,他本人并没有很特别的学术成就。因为原则上尽量不出现外行人管内行人的情况,袁则平升到某一步就无法继续升迁了。 不过,袁则平并不甘心养老。于是,他主动申请到北极担任基地总书记。 二十分钟不到,大门被警卫关上,意味着会议即将开始。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