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考古现场:再现消逝远去的古代场景

考古现场:再现消逝远去的古代场景

  • 字数: 36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 作者: 朱真
  • 出版日期: 2021-02-01
  • 商品条码: 97875168282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1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宫廷历史专家向斯联袂推荐; 和同系列的上一辑涵盖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国宝、宝藏,这一系列同样精彩,分别从历代帝王、悬案和考古的角度展开,图文并茂地呈现古时的伟大与玄妙,全方位展现历史中细节的魅力。 全彩印刷、锁线裸背,严谨的内容与精美的插图呈现视觉盛宴。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远古人群、古墓王陵、文字简牍、古都遗址,涉及元谋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罗布泊小河墓地、曾侯乙墓、殷墟甲骨文、银雀山汉墓竹简、莫高窟藏经洞、贺兰山岩画群、隋唐长安城遗址……通过大量精美的插图,用考古学家的第一视角,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效、更深度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前世今生。
作者简介
朱真,长沙市一中历史教师,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历史教学指导专家,湖南省“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专家,岳麓书社历史教材培训专家,长沙市中小学乡土历史教材编委。 曾获上海市青年骨干教师,虹口区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先后成为上海市历史学科名师基地、长沙市名师工作室成员。 在教学竞赛和教研论文评比中,曾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上海市一等奖和湖南省一等奖、长沙市一等奖。 编写多部教材教辅,多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刊登发表。 个人独著《三国局中局:诸葛亮》(中国工人出版社)、《一看就懂的大汉史》(中国法制出版社),其中《三国局中局:诸葛亮》一书更由台湾普天出版社在台湾地区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章 文明溯源:源远流长传千古
元谋人:极具争议的人类始祖
    两颗牙齿改写了历史
    元谋人所处年代之争
    当之无愧的中国早人类
蓝田人:开始制作工具的智能人
    波折的发掘之旅
    公王岭化石惊现蓝田女人
    陈家窝与公王岭的定代争议
    开启人类制作工具的先河
北京人:现代中国人的直系祖先
    不分国界的考古发掘
    揭开人类进化的神秘面纱
    头盖骨失踪谜团
    古人类生活的“百科书”
山顶洞人:初具社会形态的后期智人
    北京人后人的疑团
    人工取火的智慧人种
    不可思议的装饰品
    人类社会的雏形——母系氏族公社
河姆渡文化:神秘消失的古文明
    纯系偶然发现的文明源头
    人工栽培“水稻”的发达农业
    优选的木构建筑
    “河姆渡”消失之谜
仰韶文化:繁荣的中原古文明
    七千年仰韶文化“复活”
    蔚为壮观的仰韶文化遗址
    定居生活原来是被逼的
    令人叫绝的仰韶彩陶
红山文化:女神崇拜与璀璨玉文化的合体
    女神塑像震惊世界
    匪夷所思的玉器加工
    分歧巨大的源流研究
    红山女神竟是女娲!?
西安半坡文化:北方农耕文化的起源
    农业与渔猎并重的定居生活
    半坡文化的代言者——半坡彩陶
    集体墓地与瓮棺葬
    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址
大汶口文化:原始状态下的“阶级社会”
    一个偶然引出一支文化
    大汶口人的独特审美
    私有制造成贫富分化
    父系氏族文化的典型代表
良渚文化:占据半个中国的“古国”
    有望成为中国朝代之首的“良渚”
    神秘的玉石来源
    良渚文明的消失疑案
龙山文化:“青铜文明”的开启者
    意义非凡的“中国考古案”
    制陶目前的——黑陶
第二章 神秘陵寝:长眠地下待人寻
罗布泊小河墓地:“西域文明”肇始者的亡灵城
    异常艰难的发掘之旅
    奇异的生殖崇拜
    出土干尸世界之
    封存不止三千年的墓葬
    西域文明的萌生地
晋侯墓地:难以摆脱的被盗噩运
    盗墓分子频频光顾
    商周时期的车马坑
    惊现于世的羊舌晋侯墓
    历史文献中的晋侯
三门峡虢国墓地:名列于中国三大遗址博物馆
    险没于水下的战国古墓
    因灭亡而名垂千古的“虢国”
    尘封两千多年终见天日
    罕见的稀世国宝出土量
中山国王陵:被历史遗忘的鲜虞王陵
    “天书”解读出的神秘王国
    一波三折的古墓发掘
    铭文下的中山国
曾侯乙墓:举世闻名的编钟诞生地
    6 倍于“马王堆”的“超级古墓”
    深没水下的奢华陵寝
    战国遗响惊现于世
    叹为观止的制造工艺
江陵楚墓:楚国故都光环下的古墓
    干旱下的考古机遇
    越王勾践剑的身世之谜
    陵墓宝藏的主人究竟是谁
马王堆汉墓:停留在两千多年前的地下世界
    “鬼火”背后的旷世宝藏
    辛追为何许人
    千年女尸不腐之谜
    汉代考古的里程碑
满城汉墓:堪比帝陵的奢华寝宫
    “守陵”村的秘密
    大名鼎鼎的中山靖王
    惊世之作:长信宫灯
    传说中的金缕玉衣
雷台汉墓:天马文化的
    雷神庇护下的宝藏
    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
    马踏飞燕的主人
曹操墓:长眠的名震千年枭雄
    质疑不断的墓主身份
    扑朔迷离的曹操墓
    东方首现“羽人”
阿斯塔纳墓地:世界民族演变的历史画卷
    丝绸之路下的瑰宝
    数以百计的千年干尸
    中国的斯芬克斯之谜:伏羲女娲图
西夏王陵:深藏着西夏王国的兴衰史
    神秘王国现身贺兰山下
    几近毁灭的九座帝陵
    真实存在的“鸟人”
明定陵:十三陵被发掘的地宫
    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有计划的帝陵发掘
    难书功德的无字碑
    劫难不断的万历帝陵
第三章 玄奥天书:文明遗迹岁月痕
殷墟甲骨文:商代不再是传说
    慧眼识宝的甲骨文之父
    部甲骨文著录书——《铁云藏龟》
    甲骨文的书法艺术
大盂鼎铭:西周康王的忌酒劝诫
    命途多舛的宝鼎
    因被劝忌酒而闻名的“盂”
毛公鼎铭:现存长的青铜器铭文
    毛公鼎为何物?
    四处流浪的宝鼎
    文学与书法的典范之作
银雀山汉墓竹简:兵法古籍的小书库
    污泥中的乱草
    是杂乱的枯草,还是宝贵的竹简
    横空出世的两大孙家兵法
侯马盟书:晋国政治斗争的记录者
    三家分晋的前奏曲
    莫衷一是的年代推断
    价值巨大的盟辞文献
睡虎地秦简:大秦王朝辉煌的见证者
    沉睡在睡虎地的绝世秦简
    竹简为何千年不腐
    竹简里的乾坤
居延汉简:扬名于档案界的“四大发现”
    四处漂泊的千年木简
    惊现人间的汉代档案室
    两汉的“百科全书”
走马楼简牍:三国孙吴的官方档案
    深埋古井的瑰宝
    中国古代文献的重大发现
    中国一座简牍博物馆
莫高窟藏经洞:惨遭多国洗劫的佛经洞
    丝绸之路现佛光
    为避战祸封藏经文
    莫高窟的劫难
奉先寺雕刻
摘要
    苏东坡的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勾起了多少人对广东岭南的向往之情。可是除了岭南的荔枝、岭南的神山秀水、岭南的异域风情之外,还有一件岭南独有的“宝贝”,更是不可错过。这就是人称广州“三宝”之一的南越王宫署遗址。广州的另外“两宝”,一是秦代造船工场遗址,二是西汉南越王墓,能和这“两宝”齐名,由此也可看出南越王宫署遗址在后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让时光倒流回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想象着一位横刀跨马的非凡将军,浩浩荡荡地驰骋在岭南这片美丽而又神秘的土地上,凭借超人的智慧与勇气建立起一座气势磅礴的南越王朝。仅凭着脑海中的想象,这画面就已经足够震撼人心了。然而更加值得庆幸的是,这座神话般存在了不到百年的南越王宫并没有就此沉没于历史的浩瀚海洋之中,在200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从那些残砖断瓦中寻得故事的端倪。 开发岭南第一人:赵佗 曾评价赵佗,说他是“南下干部人”。这是一句幽默的赞美,但并不是过誉,因为赵佗真的是开发岭南的人。赵佗在岭南名头很大,他曾是岭南的“拓荒者”,同时,也是代“南越王”。 赵佗是河北省正定(真定)县人,19岁时便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公元前219年,赵佗被封为秦军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公元前214年,岭南正式划进了大秦版图,秦始皇在岭南设立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三郡,并委任赵佗为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上任后,采取了“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并上书朝廷,要求从中原迁居50万居民至南越,这样既可促进民族融合,又有利于休养生息。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终前将南海郡尉一职委任于赵佗,并嘱咐他伺机而动,以免受中原祸乱的危害。任嚣死后,赵佗立刻集合军队,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并大量安插自己的亲信,掌控了全局。终于在公元前204年,赵佗创立了南越国,自号“南越武帝”。 公元前196年和公元前179年,南越国曾先后两次臣属于西汉,称为西汉的“外臣”。公元前112年,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与西汉发生战争,被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所灭。南越国自赵佗建国以来,历经五代君主,共存在93年。 南越国是岭南地区个封建王国,它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来自中原地区的赵佗,十分重视汉民族的文化,他将中原优选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技术引进岭南,使岭南地区落后的政治、经济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赵佗推行的“和辑百越”政策,也促进了汉族和南越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正是从赵佗开始,岭南才有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堡和文字,岭南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正因为赵佗的英明领导,岭南的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因此历史上也流传着许多赞颂赵佗的诗篇,这些也都充分表明了百姓对他的崇敬和怀念。这就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南越王和他所建立的显赫一时的南越王朝。虽然短暂,却足够回味。 中国早的御花苑遗址 南越国遗址中的御花苑遗址是在1995年被发现的,在遗址中发掘出方池、弯月池、曲渠、平桥、步石等宫殿园林的遗迹。南越国宫署御花苑,建筑时间比北京的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要早1000多年,是中国年代早的宫苑遗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园林之。早在1984年,专家们就在中山四路忠佑大街电信局电信枢纽大楼工地上发现了南越国御花苑的一个大型的石构蓄水池,面积大约4000平方米。水池347距离地面约8米,是用冰裂纹密缝石板铺砌而成,池壁呈斜坡形,池底平整,用碎石和卵石平铺,向南还埋有木质的输水暗槽。石池中散落有八棱石柱、石栏杆、石门楣、大型铁石柱、铁门枢轴、“万岁”瓦当、绳纹板瓦、筒瓦和铺地印花大砖,还有一段木船桨。据分析,水池可荡舟,池边应该还有石构廊榭或凉亭等建筑。水池中的建筑为国内首次发现的石构建筑,被认定为秦汉时期南越国的王宫遗址。 P346-34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