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化转向与视觉文化研究(精)

文化转向与视觉文化研究(精)

  • 字数: 31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肖伟胜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0306888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9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20世纪60~70年代兴盛于西方的“文化转向”思潮发生、发展历程,尤其考察这种文化思潮在人文社科领域引发的“文化主义”研究范式的整体变革。这种变革衍生出包括视觉文化在内的一系列新兴跨学科、由“文化主义”范式产生的结构主义、符号学和文本理论等研究方法成为视觉文化这门跨学科的源头。本书通过探究“文化转向”思潮与视觉文化之间的关系,不仅廓清视觉文化衍生的社会文化思想源头,而且为当前视觉文化研究提供方法论层面上的支援,同时给出解读和阐释视觉文本的经典范例,从而促成了视觉文化这门跨学科的日趋成熟。 本书对视觉文化的专业研究者、爱好者及关注当前视觉文化的广大读者都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肖伟胜,1970年生,湖南邵阳武冈人。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Klagenfurt University)客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专攻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西方美学与当代文化理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共计9项,主编“视觉文化译丛”、《后学衡》杂志,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0多篇。撰有《现代性困境中的特别体验》《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研究》等学术专著5部,译有《观看的方法》《视觉文化面面观》《批判与超越》等。入选“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计划”,重庆市文艺学学科学术带头人,2017、2020年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
目录
导论
上编
第一章 “语言学转向”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奠基
引言
第一节 索绪尔语言学的“哥白尼式革命”
第二节 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奠基
小结
第二章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初创
引言
第一节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
第二节 作为“拼贴”的野性思维
小结
中编
第三章 巴尔特的文化符号学与“文化主义范式”的确立
引言
第一节 语言/言语到符号的嬗变
第二节 能指/所指与意指
小结
第四章 符号学分析、审美鉴赏与意识形态批评
引言
第一节 《写作的零度》与意识形态批评
第二节 《神话学》:符号学分析、意识形态批评和审美鉴赏
小结
第五章 作为建筑视觉文本的埃菲尔铁塔
引言
第一节 作为“目光”的埃菲尔铁塔
第二节 埃菲尔铁塔的语义学
第三节 埃菲尔铁塔的功能主义美学
小结
第六章 照片语义学和影像真实神话批判
引言
第一节 照片语义学
第二节 电影剧照的显义和晦义
小结
下编
第七章 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弥散
引言
第一节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与逻各斯中心主义批判
第二节 德里达的“文字学”与声音中心主义批判
小结
第八章 德里达的文本理论与作为踪迹的(画)框架
引言
第一节 德里达的文本理论
第二节 作为踪迹的(画)框架
小结
第九章 巴尔特的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及其“身体转向”
引言
第一节 “作者之死”与后结构主义文本
第二节 《S/Z》:可读文本与可写文本
第三节 “愉悦文本”与“极乐文本”:文本的“身体转向”
小结
第十章 审美经验现象学视野中的摄影
引言
第一节 曾在:摄影照片的幽灵本质
第二节 意趣与刺点及其“震惊”美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文化、文明与社会:三个关键词之考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