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六盘山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效应

六盘山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效应

  • 字数: 36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0305328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效应调查,完成了对六盘山生物多样性、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受威胁因素等的全面调查。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动植物和菌物多样性、森林群落结构与生产力、土壤养分、社会经济、保护区管理、森林水文效应、森林固碳作用等。本书内容丰富翔实,注重理论与方法结合,基础与实用并重,是一本全面、细致的科学著作。本书可供有关政府决策机构、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态恢复与保护的专业人员,以及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总述1
第一节自然保护区地理概况1
一、地理位置1
二、地界区划1
三、保护区面积1
四、行政划分1
第二节自然地理2
第三节动植物资源2
第四节社会经济3
一、行政区划3
二、经济效益3
三、社会成效3
第五节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4
第六节保护区综合评价4
第七节保护区的创新思路5
参考文献5
第二章自然环境6
第一节地质6
第二节地貌特征6
第三节气候7
一、气温8
二、太阳辐射及日照8
三、降水量8
四、蒸发量9
五、主要气象灾害10
第四节水文11
一、地下水资源11
二、地表水资源11
三、天然降水11
四、水资源利用12
第五节土壤12
一、土地资源概况12
二、土壤类型及分布12
参考文献13
第三章植物多样性14
第一节植物区系14
一、植物科属种的组成14
二、植物区系的特有性16
三、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16
四、六盘山植物区系的对比分析18
五、六盘山植物区系的古老性19
第二节森林植被分布20
一、六盘山植物的生态学特征20
二、植被分类20
三、蕈菌(大型真菌)49
四、苔藓植物49
五、蕨类植物51
六、裸子植物52
七、被子植物53
八、植物资源81
第三节珍稀濒危植物及特有种90
参考文献90
第四章主要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91
第一节细根调查方法91
第二节细根垂直分布92
一、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92
二、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93
第三节森林细根生物量特征93
参考文献94
第五章动物多样性特征95
第一节哺乳类96
一、哺乳类动物区系分布96
二、濒危物种与特有种101
第二节鸟类103
一、鸟类103
二、鸟类区系分析104
三、珍稀濒危及特有鸟类114
第三节爬行类121
一、物种多样性121
二、区系特征122
三、分布特征122
第四节两栖类122
一、物种多样性122
二、区系特征122
三、珍稀濒危及保护物种123
第五节远红外相机监测结果123
参考文献126
第六章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127
第一节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127
一、乔木及林下物组成127
二、灌木物种组成及其分布128
三、草地物种组成及其分布128
第二节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128
一、低山典型草原植被带129
二、中低山山地草甸草原植被带129
三、中低山地落叶阔叶林带129
四、亚高山杂类草草甸植被带130
第三节主要森林群落类型生物量及其分配130
一、典型乔木生长过程及生物量变化规律130
二、典型灌木生物量变化及其分配规律136
三、典型草本植物结构及生物量分配规律137
四、植被凋落物物理特性138
第四节森林经营管理与对策138
一、森林群落经营管理138
二、森林植被现状与土地利用变化139
参考文献139
第七章森林土壤结构与养分特征140
第一节土壤物理特性140
一、土壤容重140
二、土壤含水量变化141
第二节土壤化学特性142
一、土壤有机碳变化142
二、土壤全氮变化143
三、土壤全磷变化144
四、六盘山针阔林土壤碳氮分布特征144
第三节土壤质量评价146
参考文献147
第八章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特征149
第一节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密度149
一、乔木层生物量方程的研建150
二、森林植被层和枯枝落叶层生物量特征150
三、森林植被层和枯枝落叶层碳储量特征153
四、森林土壤层碳储量特征154
五、林地碳储量变化155
第二节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生长与固碳速率157
一、树木胸径和高生长过程157
二、材积生长过程158
三、树皮系数变化规律159
四、林分净初级生产力和固碳速率160
第三节典型森林植被固碳释氧计量特征161
一、森林乔木密度与生物量结构162
二、森林灌木密度与生物量结构163
三、森林林分固碳释氧量163
第四节典型森林固碳密度影响因素164
一、林区降水量变化165
二、不同海拔变化165
三、不同坡向碳密度变化166
四、不同林龄碳密度变化167
五、林分密度和郁闭度168
参考文献169
第九章森林枯落物生态水文效应171
第一节林地草本植物分布及枯落物特征171
一、林地草本植物特征172
二、不同森林植被枯落物厚度变化174
三、不同森林植被枯落物储量174
四、不同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结构变化175
第二节森林枯落物和表层土壤养分含量176
一、森林枯落物养分含量177
二、森林土壤养分含量177
三、森林枯落物与土壤养分相关177
四、林地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养分含量179
五、森林枯落物全氮、全磷及有机质储量179
第三节森林枯落物和表层土壤物理性质181
一、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物理性质181
二、不同森林植被类型表层土壤持水能力183
三、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变化183
四、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石砾含量变化184
五、森林植被枯落物与土壤物理性质相关性185
第四节森林枯落物持水特性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186
一、森林植被枯落物持水率186
二、森林枯落物吸水速率187
三、森林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保护188
四、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含水量190
五、森林枯枝落叶层对降水的截留190
参考文献192
第十章森林植被水源涵养效应195
第一节典型森林类型冠层截留特征195
一、华北落叶松林叶面积指数变化特征195
二、生长季不同月份林冠层LAI相对值变化196
三、生长季不同月份林冠层LAI与环境因子的关系197
四、不同森林林型树冠截留量200
第二节典型森林林地冠层蒸腾效应201
一、林分日蒸腾变化201
二、典型林地蒸散特征202
三、林分日蒸腾对环境因子的响应204
四、林分蒸腾的环境影响因素204
第三节保护区水源涵养效益估算206
一、水源涵养效益评估方法206
二、水量平衡207
三、水源涵养林效益估算208
四、六盘山林区与周边水源涵养功能比较210
第四节典型森林生态水文功能综合评价211
一、水源涵养林评价体系211
二、典型林分指标权重确定212
三、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生态水文功能评价212
参考文献213
第十一章自然保护区管理216
第一节基础设施建设216
第二节机构设置216
第三节保护区规范管理217
第四节保护区科学研究217
参考文献219
第十二章自然保护区评价220
第一节保护区管理历史沿革220
第二节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评价220
一、核心区220
二、缓冲区221
三、实验区222
第三节保护对象变化评价222
一、保护区类型222
二、保护对象222
三、保护区命名223
第四节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223
一、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223
二、目标任务223
三、项目规划224
四、工作进度226
第五节生态价值评价226
一、森林群落物种组成226
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226
三、森林水源涵养作用228
第六节经济效益评价229
第七节生态效益评价229
第八节保护区综合评价230
第九节保护区旅游资源231
第十节人文旅游资源丰富232
第十一节对策与建议232
参考文献234
图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