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创意,未来的工作方式
字数: 208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方军
出版日期: 2016-10-01
商品条码: 9787508666778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79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
¥4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 ◎应对变化,你需要学习不被替代的工作方法!算法和机器人正在取代人类很多重复性工作,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的价值与位置是“创意”,因为创意是从无中生有。 ◎管理创意人员、创意生产的系统方法!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未来的员工都将成为创意人员,如何激发个体的创意,顺利实现创意的生产,本书将提供一套有系统、可实践的方法! ◎陈春花、徐小平、吴晓波、许知远、吴声等联合推荐!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介绍智能时代下,创意经济如何发展以及运行的经济读物。 刚进入21世纪时,我们有“知识工作者”的说法。但现今社会和商业的发展,单纯的“知识工作者”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在取代我们很多重复性工作,留给我们的是“创意”的位置。在作者看来,创意是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所以,对于企业管理者,现在要关注的问题不再是如何学习和利用外部的知识,而应关注如何激员工创意潜能:怎么让员工在工作中发挥创意?怎么让员工在工作中达成创意成果?适合创意的工作形式是什么样? 作者分三部分,从创意管理的四要素、创意方法论、创意思维方式,来帮助管理者适应这一变化。内容上,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对比这一转变前后的变化,如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工种的改变及其影响;也从管理学背景出发,解决管理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实现创意的延续性。同时,本书还涉及很多企业案例。
作者简介
方军,创业邦执行总裁,天使基金合伙人;亲手做过移动互联网产品、技术、运营、早期投资等各个环节,反复亲历创业项目的不同阶段,熟悉商业与管理。
目录
《创意管理》⺫录 导 ⾔ 我们都是创意⼯作者 第⼀章 创意:未来的⼯作与⽣存⽅式 Part 1: 创意管理四要素:从灵感到产品 第⼆章 创意个体的挣扎 第三章 把创意变成产品 第四章 让创意与组织相容 第五章 建⽴创意的体系 Part 2: 创意管理⽅法论:掌握创意的⼯具 第六章 怎么找到正确的问题 第七章 怎么将创意落实 Part 3: 创意思维⽅式:思考的技术 第⼋章 ⾯对外部:向外感受创意的压⼒ 第九章 ⾯对内⼼:从内⼼发现创意之源 第⼗章 ⾯对他⼈:创意领导之道 第⼗⼀章 ⾯对失败:创意就是应对失败的过程 第⼗⼆章 结语:创意管理五⼒ 附录:创意养成地图:创意管理75 本书 后记
摘要
"创意,未来的工作与生存方式 人的创意是当下的核心资源,如何认识和发掘人的创意资源,这个议题被从不同的层面提出和探讨,比如在经济社会、创新创业、公司管理等方面。在创意产业被关注的鼎盛时期,知名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在《创意阶层的崛起》a一书中提出“我们现在的经济是一个由人类创意提供动力的经济”,他揭示和定义了一个占美国工作人口30%的创意阶层(creative class),让世人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可能出现的社会变革。从社会群体意义上,他特别提出,“创意人士不再被视为传统的破坏者,而是成为新的社会主流”。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创业热潮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杰出人才加入创业大潮。“精益创业”运动在埃里克·莱斯同名著作的推动下,深受中国高科技创业者欢迎。埃里克·莱斯从自己的互联网产品开发和创业经历出发,提出创业管理方案,他试图解决的是一个宏大议题:“这些(创新创业)失败最令人痛心的地方,不仅在于造成了员工、企业和投资人的经济损失,还在于它造成了我们文明中最宝贵资源的巨大浪费——对于人们的时间、热忱和技能的浪费。” 谷歌现任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在和互联网最聪明的几万人才一起工作多年后,他总结谷歌工程师们的特质,并命名当下公司最需要的关键群体——“创意精英”(creative genius)。理查德·佛罗里达关注的是整体的社会与经济层面,埃里克·莱斯关注的是怎么有效利用人的创意资源,埃里克·施密特关注的则是在公司组织中怎么管理这个群体:“创意精英是一个极其难以管理的群体,在老旧的管理体制中尤其如此,因为无论你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管理这些人的想法。如果你无法管理创意精英的想法,就必须学会管理他们进行思考的环境,让他们乐于置身其中。” 在创意方法、创造力、大脑与人工智能等领域,也有很多围绕如何发掘人的创意潜能的看法。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创始院长、设计公司IDEO联合创办人戴维·凯利推动“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司群体创意创新方法,他把设计师们熟悉的观察、原型等方法普及推广到商业和日常生活领域。台湾知名舞台剧导演赖声川也以所著的《赖声川的创意学》把戏剧领域的创意思维方法推而广之。 在这样的大势之下,围绕创意有两个核心议题:怎么激发个体的创意潜能?怎么激发群体的创意潜能?关于激发个体的创意潜能有很多著作,但关于群体的创意方法还有待研究。本书试图以激发群体的创意潜能为主要目标,将各个领域的经验汇集成创意管理模型。在深入讨论之前,我们要先尝试“重新定义创意”: ? 回顾创意的群体 ? 界定创意人的“原型” ? 定义创意的管理 与狭义的和惯常的创意定义不同,以下在讨论创意时,关注的不是新想法的迸发,而是如何把想法变成体系;关注的不是个体的创意过程,而是群体的创意,也就是一群人共同建立体系的过程。我们所缺的从来都不是创意或想法,而是如何把想法变成体系,体系由很多人组成、运作,最终产生成果。这里所说的创意人指的是那些“解决问题的人”和“构建系统的人”,无论他是艺术家、工程师、管理者、创业者,还是程序员、运营人员、写作者等。创意工作的本质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系统地解决问题。 在《精益创业》一书中,埃里克·莱斯特别强调了体系在互联网和高科技创业中的意义。100多年前,弗雷德里克·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写下一个现在依然有价值的观点,强调了体系的价值。他写道: 我们将来会认识到,我们的领导者们必须是培养形成的,就像天生胜任一样,而且,任何一个伟大人物(处于旧的人事管理体制下的)都无法和一批经过适当组织而有效协作的普通人一竞短长。 过去,人是第一位,将来,体系必须是第一位的。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伟大人物。恰恰相反,任何好的体系的第一目标必须是发掘第一流的人才,并在系统管理之下,使很好人才能比以前更有把握、更迅速地提升到领导岗位上来。 创意的群体 我们需要放长眼光,从工业化以来工作群体(也是社会的主要创造群体)的变迁来看现在及未来的创意群体究竟是谁。理查德·佛罗里达的区分较为简单直接,他按获得酬劳的方式把100年来的工作群体变迁分为劳工阶层、服务阶层和创意阶层,分别对应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意经济三种经济形态。不过,如果更细致地按时间顺序描绘出工作群体的变换、学者们对他们的命名,我们会对创意的群体有更深入的认知。 以雅虎1996年首次公开募股为标志,互联网产业历经泡沫、破灭和发展,已经将过往设想的信息社会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以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深入影响了众多产业、经济发展以及几乎每个人的生活。互联网创业也影响了很多人。网景(Netscape)创始人、硅谷知名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在2011年发出惊人宣言,“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2016年,由算法驱动的阿尔法围棋(AlphaGo)打败韩国围棋九段李世石,这是继20年前人工智能在人机大战中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之后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互联网、软件、算法、数据、计算能力等的影响与日俱增,其背后的主要群体(程序员们)也应被归入创意人的行列。 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作群体,也就是主要的价值创造群体,大体经历了如下的8个典型人群,我们可以通过对他们的回顾了解人的创意所发挥的作用: ? 工厂工人 ? 办公室工作人员/白领 ? 经理人 ? 服务业工作者 ? 知识工作者 ? 狭义创意产业工作者 ? 程序员 ? 高科技创业者 现代社会的第一个组织化生产与创造的群体是“工厂工人”,从他们开始,我们进入了大规模制造的时代。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工厂是组织化生产的象征,工人是工作群体的形象。工厂发展的关键节点是亨利·福特所创造的汽车生产流水线。对如何管理工人的典型理论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通过对工人动作的记录、分析和优化来提高效率。 最初,对流水线上的工人有个基本假设,就是他们只要带着手来就够了。这一点很快就发生了变化。但除此之外,工厂与工人再没有什么变化,并且仅有的一点变化也慢慢地隐入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中。近几十年来专享的重大变化是日本式工厂管理(特别是丰田精益生产)的兴起,它把工人视为有智能、有能动性的人,生产线也从由“机器”主导变成由“人”来主导,因而有人把日本式工厂称为“创意工厂”。 取代工人中心角色的是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在20世纪50年代,威廉·怀特曾用“组织人”界定这一群体。其后这一群体不断扩大,现在依然是组织化创造事物的主要力量。在灯火通明、四季如一的写字楼里工作的人,是现在我们对主流工作者的印象,就像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工人占据城市工作者主流一样。这个群体常常被通俗地称为“白领”,但由于办公室工作者或白领涵盖的范围过广,已经失去界定工作方式的意义,而常被用来进行生活方式的界定。 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产业,消费服务业和专业服务业都在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位置。服务经济的工作者,除了部分专业服务业如广告、咨询等少数领域外,并没有鲜明的群体工作特征。广告、咨询等领域是创意驱动的,它们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也被广泛地推介到行业之外。 与工厂生产同期出现的重要角色是管理者,后来的组织人的典型形象也是管理者、经理人。管理者是工作者的一个横切面,这个群体横贯组织的上中下,承担管理职责,涵盖从创始人、董事会、CEO(首席执行官)、各级管理者直到基层的一线管理者。 现在,管理已经变成理论与实践极其丰富的领域,是整个社会的显学之一。管理发展的关键节点有三个:(1)德鲁克定义管理;(2)明茨伯格界定高层管理者的角色;(3)科特区分管理与领导,并定义领导的职能为变革。在过去100年中,管理不错的潮流是,认为管理可以和具体业务分开,把理性化引入其中。这种潮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培养管理者的商学院MBA(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商学院体系化地培养经理人的课程虽然不断受到一些挑战,比如曾经有流行观点认为设计学院将取代商学院,但商学院的地位始终牢固。在互联网公司快速发展之后,公司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发生剧烈变化,传统行业也被互联网影响,需要转型和变革,这个从需求端而来的变化可能会促进商学院的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工厂工人、办公室工作人员、服务业工作者、管理者这四个群体之外,新工作群体在不断涌现,组织化生产创造的核心群体正在发生变化,许多研究者试图通过命名来界定这种群体的新变化。 最早出现,也曾经是处于最显要地位的是“知识工作者”,这一概念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盛行于20世纪末。当时大众普遍认为,知识成为核心生产资源,我们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工作者的自我认知,影响了很多人的工作方式和成效。 同样抓住更多眼球的是设计、艺术、传媒、服务、广告、营销等狭义创意产业领域,这个领域既有“明星”,又能被直接地感受到。我们的讨论一直使用“创意”“创意人”“创意工作者”“创意管理”这些词,也正是受到了狭义创意产业工作者的影响,他们的一些思维和工作特征可能是未来创意群体的关键特征。虽然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是商业人物,但他身上汇聚了人们对狭义的创意产业工作者的很多想象。 理查德·佛罗里达的“创意阶层”定义在某种程度上让创意工作者群体有了一定的群体身份认知。他所定义的创意阶层比通常自认从事创意行业的人的范围要广得多,他认为创意阶层有两个群体:核心成员(“超级创意核心群体”和“现代社会的思想先锋”),包括科技、建筑、设计、教育、艺术、音乐以及娱乐等领域的工作者;更广阔的“创造性专业人员”群体,分布在商业、 "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