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格心理学 理论与研究(第13版)

人格心理学 理论与研究(第13版)

  • 字数: 60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丹尼尔·瑟沃恩,(美)劳伦斯·佩文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25718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这本教材体现出人格心理学的元思想。它以理论家的精准思考梳理出各种流派的整合模型,它将人格心理学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
内容简介
《人格心理学:理论与研究(第13版)》体现出人格心理学的元思想。表现为:1)它将人格心理学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每个理论学家的理论风格都被体现了出来,例如弗洛伊德理论的缜密,罗杰斯理论的随意,华生的武断等等。2)它用气势磅礴的风格显示出宏伟庞大的人格理论。3)它以理论家的精准思考梳理出各种流派的整合模型:每个理论流派都有一个简明的概括框架,最后一章再对各个流派进行比较与整合。用科学观察、理论的系统性、全面性、可验证性和应用性五个目标来贯穿全书,评价不同的理论流派。4)它以阔展性视野引导出人格在各领域的应用示范。传统与当代,争论批评与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美]丹尼尔·瑟沃恩(Daniel Cervone),Daniel Cervone,芝加哥的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 他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曾在华盛顿大学和罗马大学拉萨皮恩察分校任教; 曾经是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并曾担任《人格研究杂志》的副主编。 Cervone博士的主要工作涉及人格系统体系结构的概念模型的开发以及遵循该模型的个性化,以人为中心的方法。
目录
第1章 人格理论:从日常观察到系统理论
1.1 人格理论的五个目标
1.2 为什么要学习人格心理学
1.3 定义人格
1.4 有关人格的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1.5 科学地回答人格问题:结构、过程、发展和治疗性改变
1.6 人格理论中的重要问题
1.7 评价人格理论
1.8 人格理论简介

第2章 人格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2.1 人格心理学的数据
2.2 研究目标:信度、效度、伦理
2.3 三种研究策略
2.4 人格理论和人格研究
2.5 人格评估和吉姆的案例

第3章 心理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精神分析理论
3.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生平事略
3.2 弗洛伊德的人性观
3.3 弗洛伊德的人格科学观
3.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第4章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相关理论概念和当代研究
4.1 精神分析人格评估:投射测验
4.2 精神病理学
4.3 心理改变
4.4 吉姆的案例
4.5 相关理论概念和近期新进展
4.6 批判性评价

第5章 现象学理论:卡尔·罗杰斯以个人为中心的人格理论
5.1 卡尔·罗杰斯:生平事略
5.2 罗杰斯的人性观
5.3 罗杰斯对人格科学的观点
5.4 卡尔·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第6章 罗杰斯现象学理论:应用、相关理论概念与当代研究
6.1 临床应用
6.2 吉姆的案例
6.3 相关的理论概念
6.4 理论与研究的近期新进展
6.5 批评性评价

第7章 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艾森克和卡特尔
7.1 特质理论学家视角
7.2 特质理论的人性观
7.3 特质理论的人格科学观
7.4 人格的特质理论:特质理论家共同的基本观点
7.5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7.6 确定基本特质维度:因素分析
7.7 卡特尔的因素分析特质理论
7.8 艾森克的三因素理论

第8章 特质理论:五因素模型—人格特质方法的应用与评价
8.1 五因素人格模型:研究证据
8.2 五因素人格理论
8.3 成长与发展
8.4 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因素?六因素模型
8.5 大五模型的应用
8.6 吉姆的案例
8.7 人与情境的争议
8.8 批判性评价

第9章 人格的生物学基础
9.1 气质
9.2 进化、进化心理学和人格
9.3 基因与人格
9.4 情绪、情感与大脑
9.5 可塑性:生物学作为原因和结果
9.6 “高级”心理功能的神经科学研究

第10章 人格的行为主义学习取向
10.1 行为主义的人性观
10.2 行为主义的人格科学观
10.3 华生、巴甫洛夫和经典性条件作用
10.4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0.5 批判性评价

第11章 认知理论:乔治·凯利的个人建构人格理论
11.1 凯利的生平事略
11.2 凯利的人格科学观
11.3 凯利的人性观
11.4 凯利的人格理论
11.5 临床应用
11.6 吉姆的案例
11.7 相关观点和新进展
11.8 批判性评价

第12章 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和米歇尔
12.1 社会认知理论与前人理论的关系
12.2 生平事略
12.3 社会认知理论人性观
12.4 社会认知理论的科学人格观
12.5 社会认知理论的人格结构
12.6 社会认知理论的人格过程
12.7 社会认知理论的成长和发展观

第13章 社会—认知理论:应用、相关理论概念和当代研究
13.1 人格的认知成分:信念、目标和评价标准
13.2 压力与应对
13.3 吉姆的案例
13.4 批判性评价
13.5 主要贡献与总结

第14章 情境中的人格:人际关系、文化和毕生发展
14.1 人际关系
14.2 面临学业和社会的挑战:乐观策略和防御性悲观主义
14.3 情境中的人格一致性
14.4 社会经济环境下的人格发展
14.5 人格功能的毕生发展
14.6 文化中的个体
14.7 情境中的人格实践
14.8 总结

第15章 评估人格理论和研究
15.1 有关结构、过程、发展和治疗性改变
15.2 吉姆的案例
15.3 他们做得怎么样?对人格的批判性评价
15.4 最后的总结:理论作为工具箱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