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革命家家风

革命家家风

  • 字数: 1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7145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本系列丛书从五个方面对中华家风做了整体的展示。2、本书不仅做了中华家风的展示,还反映了中华家风的发端、流变和继程。3、本书文笔风趣幽默,在故事中反映出革命家及后人对家风的重视和培育,对当代的家庭教育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了十余位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这些革命家在革命生涯中都将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承担历史赋予他们的重担同时,在修身齐家方面给全党、全国人民做出了表率。 这些革命家无论在国事、家事,抑或是在亲情、友情方面,都能以其高风亮节使懦者立志、壮士放怀,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普及,革命家家风将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选体现,而为人们学习、仿效。
目录
第一章 高筑神州风雨楼——家风
一、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贫富均守清廉风
三、敬妻爱子重教诲
第二章 老骥伏枥奋扬蹄——董必武家风
一、学为国用需勤奋
二、尊重劳动工作勤
三、摒弃特权普通人
第三章 风物长宜放眼量——家风
一、为有牺牲多壮志
二、天下志统骨肉情
三、公私分明重友情
第四章 为民劳怨均不辞——家风
一、无私无畏
二、志存高远
三、克己奉公
第五章 邃密群科济世穷——周恩来家风
一、出淤泥而不染
二、耳濡目染继家风
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四、当普通人
第六章 正直撑天永不移——朱德家风
一、朴、厚、忠、耿、勤为根
二、五心家风革命铸
三、勤俭常将初心托
四、砥砺后来振家风
第七章 始终如一是斯人——任弼时家风
一、献身革命即忘己
二、坚持原则不让步
三、自为表率重清廉
第八章 请为人民鼓与呼——彭德怀家风
一、革命理想高于天
二、实事求是讲真话
三、不忘初心,与人民血肉相连
四、清廉俭朴
第九章 大局为重不争权——贺龙家风
一、老老实实做人
二、勤奋学习,提升自我
三、艰苦朴素、廉洁自律
四、情系群众,关心人民生活
第十章 逐鹿中原是军神——刘伯承家风
一、革命事业高于一切
二、唱戏要靠真本事
三、因材施教,严寓深情
四、勤俭朴素,公私分明
第十一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陈毅家风
一、投身革命即为家
二、手莫伸
三、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十二章 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家风
一、宝剑锋自砥砺出
二、腹有经纶担大任
三、行廉志洁泥无滓
四、洁身自爱,奋发图强
第十三章 人类庄严一典型——罗荣桓家风
一、严格对己宽对人
二、坚持原则不让步
三、低调从不争名利
四、简朴节俭品自高
第十四章 元帅依旧是布衣——家风
一、淳朴正直唯求真
二、深恶痛绝不正风
三、事无大小尽认真
四、豪情尽在布衣中
第十五章 抚壮弃秽以驰骋——聂荣臻家风
一、危难之际显忠诚
二、不诿过不居功,质朴待人
三、心正则无私
四、容人改过显宽厚
五、节俭廉洁德润身
第十六章 拨乱反正画宏图——家风
一、传承孝悌信仰科学
二、生活俭朴以廉自律
三、敬老恤幼家庭和谐
四、心胸开阔眼光超前
第十七章 岁寒劲节矜松柏——陈云家风
一、束身自重律己严
二、节俭朴素高格调
三、家风之中寓学风
第十八章 大局为重轻得失——家风
一、草鞋情结系初心
二、嫉贪如仇禁经商
三、严于律己宽待人
第十九章 力镂金石辟坦途——习仲勋家风
一、升迁服从党需要
二、夫妇同为好党员
三、胸有家国品自高
四、真情关怀严要求
摘要
     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胡家坨乡大黑坨村。他“两岁丧父,三岁丧母”,“既无兄弟,又鲜姐妹”,全凭祖父李如珍抚养成人。李如珍在当地较有名望,读过书,做过生意,颇有田产,爽直好客,爱说话,爱管闲事,乐于为邻里劝解纠纷,恪守道德,勇于指责和批评坏人坏事。他勤俭持家,但是为村里买地募捐时,却能慷慨解囊。这些品格,通过日常小事不断影响着。为了孙子的教育,他让孙子三岁发蒙,先后为孙子选了三位塾师。李如珍平时很注意管束的行为。当他得知观看乡邻们在村口的赌博活动后,就进行责问。从小不会说谎的实话实说,李如珍就以罚代教,罚整理房顶铺的草。有了这次教训,终生不再涉足这类场合。 18岁时,祖父病故,举办丧事耗尽了微薄的家产。在妻子赵纫兰东挪西借筹措学费的帮助下,读完中学,又考取了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有名爱国志士。1916年回国。1918年,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有名文章,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之一。 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做准备。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中国革命目前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党成立后,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和四大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2年到1924年初,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 1924年1月,以孙中山指定的大会主席团成员(共五位成员,李为专享的共产党方面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后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此后,他直接担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