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多想一点 高手成事的底层逻辑

多想一点 高手成事的底层逻辑

  • 字数: 1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作者: 萧亮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51709646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管理学家教你高手成事的底层逻辑:所有难题,都是视角问题。 成事的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上百个重量企业“舵主”的案例,科学拆解问题、设想必须宏大、谨慎做出决策、人不对,一切白费、以沟通为基础、做有价值的事、多一点危机意识,7个可复制的成事逻辑。 成事缘于多想一点 为何只有少数人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人的阶层和等级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何你的梦想总是破碎,他们却一帆风顺?重要的不是坐上某个位置,而是像他们一样思考,学会他们的生存法则和思维方法,具备他们的行为模式,激发头脑内“隐藏的力量”,让我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内容简介
为什么你只能看到当下,有的人却能洞察未来趋势?在这本书中,你将了解到许多重量企业历任“舵主”的决策过程——如何做出一个个重大而具有风险的决定。他们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才使企业在最艰难的时期避免了倒闭或被并购的结局?书中将对此一一解码。同时,这本书会告诉你如何像他们一样思考,以及如何激发头脑内“隐藏的力量”,最终让我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做出更聪明的选择。
目录
CHAPTER ONE
成功缘于多想一点
为何有些人总能引领潮流
思维决定社会地位
他们都是行动狂
多想一点,在复杂情势中脱颖而出
CHAPTER TWO
科学拆解问题
看到硬币的另一面
写下问题,才能看清问题
把复杂的问题分成几个部分
到房间外面看一看
CHAPTER THREE
设想必须宏大
想到未来五年?不,至少二十年
短视是一种通病
在今天的世界,看到明天的未来
从“危机”中看到需求
始终坚持自己的判断
成功是马拉松,不是冲刺跑
CHAPTER FOUR
谨慎做出决策
关键时刻,勇敢做决定
不要忽视“反对意见”
你知道多少,决定了你能得到多少
必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模仿我
无法执行的决策一定是坏决策
CHAPTER FIVE
人不对,一切都白费
企业做大的关键是“人”
把权力交给有能力的人
人人参与,人人得利
关键位置必须是我的人
在我这儿可以赢得全部
很好人物的信任法则
CHAPTER SIX
以沟通为基础
“无障碍沟通”是一切的开始
充分表达:让人了解你的需求
控制你的反应速度
任何时候都应提供安全感
定期整合人际关系与客户资源
CHAPTER SEVEN
做有价值的事
不要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创造一个“高效率环境”
习惯思维:好习惯产生高效率
第一原则:只允许争论半小时
第二原则:行动,而且是高效的行动
第三原则:结果永远是第一位的
CHAPTER EIGHT
多一点危机意识
破产恐惧症:我明天就会破产
居安思危是一种精英心态
用危机倒逼创新,用创新赢得生机
“末日管理”法
华为的“冬天”
结束语:30条提升思维能力的实战法则
摘要
     为何有些人总能引领潮流 “世界一直是由精英人物统治的,我们的企业也是由他们在管理。”“独角兽俱乐部”控制了全球经济,没有人会否认这个观点。但是,他们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他们和普通人的区别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统治世界和管理企业的?2013年夏天,我坐在曼哈顿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外面,和两名毕业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年轻人喝咖啡。这里是全球金融中心,是银行精英心目中的圣地,世界500强企业的股票每天都在这里交易。 他们充满憧憬地望着华尔街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对我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疑问。24岁的迈克尔·诺亚来自加州西部的小镇;26岁的阿克曼则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人。他俩的家族虽然分居美国的东西两端,相隔遥远,但关系深厚,友情已经持续了整整三代人。阿克曼的祖父曾经被推举去竞选市议员,得到了老诺亚一家人的大力支持,替他募集了不少资金。虽然参政的梦想没有实现,但从此为这两个普通的家庭注入了向上流社会奋斗的基因。 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诺亚和阿克曼选择留在纽约,并到曼哈顿发展事业。在家族友情的影响下,这对好朋友的目标出奇地一致。 “在那儿,有两张椅子是我们的!”阿克曼指了指远方的一栋大楼。 “嘿,那是联邦储备银行吗?不,是摩根总部。”诺亚开玩笑地说。 无论如何,两名年轻人准备在这块不到一平方千米且散发着铜臭味的建筑群中刻下自己的脚印。他们在过去的一周投递了上百封简历,也曾上门毛遂自荐。经过这段时间的“实地考察”,两个人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华尔街。 但是,从斯特恩到NYSE(纽约证券交易所)还有多远?他们准备好了吗?诺亚和阿克曼都需要转变头脑,才能坐上直达华尔街顶层的电梯。他们心怀远大的理想,希望尽快像华尔街的“聪明人”那样思考问题,或者坐在一张气派的办公桌后面,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可他们还没有理解那个特殊的优秀群体的思维方式,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就像诺亚用了5分钟才想明白我要干什么。 我放下手中的杯子,“听着,我有一只股票。瞧,它刚在电子屏幕上一闪而过……现在涨到42美元了,我想在下午三点半之前把它卖掉。” 他困惑地反问:“先生,你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抛掉它呢?” 股票下跌时的“独角兽俱乐部”成员 我们要谈的并不是股票应该怎么买卖,而是在股票的价格变动中,会让我们看到不同群体的思维交织在一起——它们呈现出巨大的反差,使人与人的命运在此时此地汇聚,然后飞向相反的方向。华尔街到处都是市值百亿美元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要想成为这里的风云人物,他们就必须好好想想:面对同一个问题时,那些很好企业的管理者们是怎么想的?诺亚显然还没有明白这一点,他现在只想赚大钱,穿体面的衣服,开昂贵的跑车,给女朋友买高级化妆品。 像诺亚和阿克曼一样祈望命运转折的人还有我的一位朋友格兰德。格兰德的理想并不单单是“成为有钱有地位的体面人”。他说:“偷走你幸福的人不是小偷,而是银行和通货膨胀。”他试图证明自己可以掌控一些东西。尽管怀孕的妻子经常质疑他对家庭的责任,诟病他没有本事在孩子出生前换一栋带有儿童卧室的大房子。格兰德还说:“优选的风险就是你把钱放在银行,不投资是一定贬值的。”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误。多年前,他就买了很多只股票,有赚有赔,总体来看聊胜于无。有一天,他发现一只股票从23美元暴跌到了8美元,他认为这是优惠的好机会,便大胆买入,一次投入了15万美元——这是他的家庭储蓄金,一旦亏空,妻子会跟他拼命。他在兴奋中等了一个月,这只股票不但没涨,反而跌到了每股5美元。格兰德继续筹集资金,从同事和亲戚那里借来了10万美元投了进去。 “根据我的研究,这回应该到底了。”格兰德保持一贯的淡定。没想到又过了一个月,这只股票的价格变成了4美元。格兰德这时害怕了,他的内心生出了无穷无尽的恐惧:万一不会再涨了呢?经他打听,许多朋友也在两个月前买了这只股票,现在大家早都割肉离场了。在人们的嘲笑声中,格兰德抛掉了大部分的股票。显而易见的是,不但没有赚到钱,家庭财务反而雪上加霜。接下来他经历了一场战火纷飞的家庭大战。 这其实正是大多数人的思考及行为模式的真实写照。普通人在股市中历经风雨,备受摧残,早就习惯了股价的涨跌,已经认识到了一些聪明的做法。但他们既缺乏足够的耐心,也没有充足的信息用来做出下一步的准确判断。价格在下跌,它早晚到底。格兰德苦恼的是:“底部的价格很少是我们这个层次的人能够想到的。”所以,不论价格是涨是跌,普通人很难避免恐慌,最后做出一些错误到离谱的决定。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