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1G到5G 移动通信如何改变世界

从1G到5G 移动通信如何改变世界

  • 字数: 33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王建宙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292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行业领军人物倾情分享,探寻5G未来商业逻辑,掌控时代发展风向 作为移动通信变革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作者以移动通信历史中一系列激动人心的高光时刻为主线,梳理出移动通信发展历程,并力求探索出5G时代中国通信业未来发展道路。本书也将为你指明中国通信业的发展出路,厘清未来的商业逻辑。  回看移动通信跃迁之路,展望万物互联未来图景,赋能商业和社会发展 如何在时代更迭中屹立不倒,一直以来都是商界热议的话题,万物互联时代的新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也是备受社会关注。本书分享了企业兴衰存亡的真实案例,描绘了在移动通信技术历次升级中企业经历的风风雨雨,旨在帮助管理者总结经验教训,把握发展脉络,赋能未来增长。  专家学者联袂推荐,点燃中国科技之火 业界大佬倾情推荐,带你感受通信人的真情与实感,感知5G时代的变革力量。本书既有对全球通信行业精英思想碰撞的细节描绘,也有基于作者自身阅历对移动产业的思想沉淀、展望和希冀。通过阅读这本书,每位读者都将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
内容简介
信息、通信、连接……世界正在以靠前的形式串联在一起。移动通信的每一代发展,每个奋斗的通信人,每件通信的大事记……都是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迹。历史的波涛破旧立新,时代的发展滚滚向前。顺应时代波澜的企业破浪前行并打开新的世界,红极一时的领军企业也会在时代的光芒中黯淡离场。企业在通信时代更迭中屹立不倒的秘密是什么?迅速衰败草草离场的企业又犯了哪些错误?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应该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撷取了移动通信历史中激动人心的闪光时刻,倾心吐露几十年来通信人的真情与实感,本书既有对世界通信历史的回首和梳理,也有对全球通信行业精英思想碰撞的细节描绘,还有对几十年来全球电信巨头从发展到衰落的回顾和探讨,更有基于作者自身阅历对移动产业的思想沉淀、展望和希冀。
从1G到5G,回看几代历史,展望通信未来,本书旨在帮助和启迪读者深入了解5G,把握移动通信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脉络,为商业和社会发展赋能,点燃中国科技之火。
作者简介
王建宙, 长期从事电信工作,历任杭州市电信局局长,浙江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邮电部计划司司长,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中国联通董事长兼总裁,中国移动总裁、董事长。退休后,担任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高级顾问。 拥有浙江大学工学硕士和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 2008年担任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联席主席。2010年,被国际电信联盟授予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奖,2011年,被全球移动通信协会授予GSMA主席奖。
目录
推荐序一VI
推荐序二VIII
推荐序三X
序言XII
第一章从微弱的电火花开始
无线通信的起源02
蜂窝式移动通信技术07
第二章1G:人类沟通新方式
移动通信的1G开始了14
欧洲的1G18
1G在亚洲26
竞争推动了移动通信发展30
一位移动通信事业的先驱39
摩托罗拉的辉煌时刻41
模拟移动通信拉开了移动大发展的序幕44
第三章2G:全球大普及
GSM是怎样诞生的50
美国的TDMA和CDMA53
令人震撼的并购58
诺基亚超越摩托罗拉65
CDMA与GSM共处69
手机进入农村地区73
移动通信在非洲大陆兴起77
i-mode——从话音到数据82
爱立信的工程师文化85
华为初露头角88
中兴的道路92
印度的移动通信96
铱星与卫星移动通信97
手机取代无线寻呼机103
2G的功绩105
第四章3G:移动互联网
3G标准化110
欧洲的3G牌照拍卖114
智能手机提升了3G的价值118
操作系统的竞争123
不同于个人计算机的处理器芯片126
M-Pesa使手机成为金融工具130
中国发放3G牌照131
智能手机推动社交网络迅速发展133
2010年的世界首富138
俄罗斯的移动通信业139
朗讯怎么了142
北电网络的衰落148
摩托罗拉也被收购了151
诺基亚的命运156
巨人倒下后留给我们的思考161
电信运营商的第一个联合创新实验室164
3G开启了移动通信业的转折167
第五章4G:塑造新生活
长期演进方案变成短期演进方案172
从技术标准融合到手机兼容176
LTE与WiMAX180
二维码与移动支付186
软银收购斯普林特189
Jio掀起了巨浪192
电信运营商与媒体的结合195
制造企业的整合199
华为的亮丽成绩单202
手机制造业的变迁206
窄带物联网209
4G的亮点212
第六章5G:构建万物互联
高效的5G标准化216
5G时代到来了221
共建共享5G网络224
折叠屏手机225
第七章启示
需求是发展的原动力234
半导体是基础237
竞争与整合239
移动通信与资本市场241
企业的兴旺与衰落243
收购与兼并246
生态系统的变化248
尾声255
摘要
     一项新的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带来惊人的成果,而且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是任何一项好的技术都不会在一瞬间平地而起,每一项技术都需要一个很长的酝酿和发展的过程。移动通信技术也是如此,移动通信在大发展之前,已经有了多年的技术积累。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无线通信发展初期的情形。 1831年,英国人迈克‘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64年,英国人詹姆斯‘麦克斯韦在前人研究的电磁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磁波理论,用数学方法论证了任何电的波动可以在远处产生感应,并推导出电磁波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 1887年,德国人海因里希·赫兹把电磁波理论变为现实。当时赫兹在柏林大学师从赫尔曼·赫尔姆霍尔茨学物理,在赫尔姆霍尔茨的鼓励下,赫兹潜心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并决定以实验来证实麦克斯韦理论。赫兹设计了一个火花发生器,由感应线圈的高电压产生电火花,并设计了一个接收器来测试是否有电磁波存在。接收器被放在距火花发生器约1 0米处,当发生器产生电火花时,赫兹发现在接收器端也有小小的电火花产生。他用接收器在距火花发生器不同距离处反复测试加以证实。赫兹将测试到的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相乘,得到电磁波的传输速度,出现结果正如麦克斯韦预测的一样——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这个实验证明了电磁波不仅存在于理论,而且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现象。这样,由法拉第开创、由麦克斯韦总结的电磁波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此后无线电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不过,当时连赫兹本人都没有想到他的实验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变化。他说:“其实,这没什么用。这只是一个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大师的理论是正确的。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到这些神秘的电磁波,但是,它们确实存在。”当人们问他这些发现会有什么应用时,他说:“我估计,毫无用处。” 是的,在那个年代,确实没有人会想到这微弱的电火花的传送会带来无线电通信,推动广播、电视、雷达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更不会有人想到,百年以后,基于无线电技术的手机会成为每个人的必需品。 人们不会忘记赫兹的功绩,为了纪念赫兹,1930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决定将他的名字作为各种波动频率的单位。今天,我们只要提起无线电频率,都会说千赫(kHz)、兆赫(MHz)、吉赫(GHz),这里的“赫”(Hz),就指赫兹(}tertz)。 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报,电报的问世为人类带来了新的通信方式。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其《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是这样描绘电报给人们带来的惊喜心情的: 我们这些后来人将永远无法体验到当时的一代人对电报的最初效果所产生的惊奇心情。正是这种小小的几乎无法感觉到的电火花——它昨天还只能在莱顿瓶里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产生手指节骨那样一寸的电火花,如今一下子获得了巨大魔力,能越过陆地、高山和所有的大洲。这使他们惊愕不已,不胜振奋。一个几乎还没有想完的念头,一个刚刚写好、墨迹未干的字,就能在一秒钟之内被几千米远的地方获悉、阅读和了解。在微小的伏打电堆两极之间振荡的看不见的电流能够绕着地球从这一端传到另一端。 初期的电报是有线电报,其通过架设在陆地上的线路传送信号。1850年,首条海底电缆跨越英吉利海峡,将英国与欧洲大陆连接起来。1866年,首条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缆投入使用,将北美洲与欧洲连接起来。 尽管如此,有线电报仍然受到线路的,有许多迫切需要使用电报的地方,由于缺乏线路而无法通信。 1894年1月1日,海因里希·赫兹因病去世。同年年末,意大利人伽利尔摩。马可尼尝试利用电磁波建立无线电报系统。他使用了火花感应线圈,并在感应线圈的初级电路中安装了一个用来控制放电的发报电键,这样就可以产生一串长短不一的电火花。 马可尼出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他的父亲是一个庄园主,家庭很富裕。马可尼对赫兹证明电磁波存在的实验非常感兴趣,整天琢磨,几乎到了着迷的程度。1894.年,他在家里做了一个电波发生设备,不断试验,不断改进。不久,他的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已经可以传到一英里①以外。 马可尼认为此事很有意义,但是苦于在当地找不到支持者。1896年,22岁的马可尼和母亲一起来到英国,英国邮政总局给了马可尼很大的帮助。只花了一年的时间,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设备已经可以将无线电波传到12英里远的地方,马可尼申请了他的第一个专利。 1899年,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设备的信号穿越了英吉利海峡。同年,他来到美国,将无线电报设备应用到美洲杯帆船赛上,使远离海岸的帆船都能随时保持联络。 当时许多物理学家都认为,无线电信号只能水平传播,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传输距离不会太远。但是马可尼坚信,无线电波可以沿着地球的表面传播。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尝试将无线电波从英国传送至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鳕鱼角,但这次远距离无线电波传送试验失败了。 马可尼没有灰心,他决定把距离缩短,再次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