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北魏云冈

北魏云冈

  • 字数: 218000
  • 装帧: 软精装
  • 出版社: 山西经济出版社
  • 作者: 王建舜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5770389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3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北魏云冈/北魏文化经典》介绍了北魏云冈石窟建造的始末及同时期的北魏的文化,再现了北魏佛教与当朝政治的共同繁荣。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云冈石窟的造像以大图全面呈现。让读者咬文嚼字的同时,领略云冈石窟的魅力。
目录
导言
北魏时光
一、盛乐时代
二、平城时代
三、洛阳时代
北魏云冈
一、面对山门先踩步 古阁入云藏两窟(第5窟~第6窟)
1.子为父建的祈福窟——第5窟
2.第一伟观——第6窟
二、两洞相邻呈山字 同构互补是双窟(第7窟~第8窟)
1.动态之美的标本——第7窟
2.美人和天神的经典之作——第8窟
三、中区开阔连五窟 华丽典雅显奇章(第9窟~第13窟)
1.佛教艺术的黄金洞窟——第9窟
2.缤纷瑰丽的佛国世界——第10窟
3.传神而美丽的七立佛——第11窟
4.石头上的音乐和舞蹈之花——第12窟
5.珍藏着历史记忆的大佛窟——第13窟
四、昙曜五窟开山作雕 饰奇伟冠一世 (第16窟~第20窟)
1.人佛合一的大造像——第16窟
2.历史生活的镜子——第17窟
3.奇绝伟岸的惊世创造——第18窟
4.别致的创新之窟——第19窟
5.旷世奇美的露天大佛——第20窟
五、西部窟群意晚适 秀骨清像后世传(第21窟~第45窟)
六、东区四窟云深处石鼓灵岩最雄奇(第1窟~第4窟)
1.山水之间云深处——第1窟
2.石鼓寒泉塔倒影——第2窟
3.灵岩古寺最雄奇——第3窟
4.平和随意显真意——第4窟
结语
摘要
     为了大家阅读与认知的方便,让我们在有限的文字和篇幅里一起做一个深情的历史回望与文化描述,做一次穿越时空、超越经验的历史旅行和审美鸟瞰。 自汉朝以来,在中国辽阔的北方有两个少数民族非常活跃并逐渐走向了强盛,一个是匈奴,另一个就是鲜卑。鲜卑按照其分布地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族群或支系:即东部鲜卑(包括慕容部、宇文部和段部)、北部鲜卑(包括拓跋部、柔然)、西部鲜卑(指河西鲜卑、陇西鲜卑,包括吐谷浑、乞伏部、秃发部)。 历史学家依照其部落起源地区和与其他部落融合情况,类称之为东部鲜卑、拓跋鲜卑。无论是哪一种归纳或称谓,其中的拓跋鲜卑都是鲜卑一族的主支、主系,并且在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不懈奋斗和追求中,于东汉末年桓帝刘志(147~167年)和灵帝刘宏(168—189年)时进行了从东到西横穿蒙古草原的大迁徙,并且在3世纪中叶就已称雄于以阴山为中心的广袤草原之地,进而最终在386年脱颖而出、破茧成蝶,建立了雄霸北方的北魏王朝。 再追根溯源,追问其由来。这个民族之所以称之为鲜卑,是因为他们居息的国土内有一座山叫作“鲜卑山”或称“大鲜卑山”,他们世世代代就以此作为自己的存在、作为自己的标识、作为自己的依靠、作为自己的族名、作媚己的符号。鲜卑本是东胡的一支,上古的史籍皆有记载。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曾风靡天下,鲜卑同时也是自西晋“八王之乱”长达130多年分裂割据时代的终结者。 拓跋鲜卑是鲜卑族的一支,最初居住在蒙古草原的东北角。他们世世代代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其祖先来源和历史的故事: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儿子名叫昌意,昌意最小的儿子受封于北土,也就是遥远的北部国土。他的国土之内“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魏书·序纪》)。因为黄帝是以土德做天下王的,其子子孙豺、就一直秉续着这样的文化基因,所以生活在北方的昌意一支的后代们便“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为拓跋氏”(《魏书.序纪》)。这就是他们给自己部族冠名为“拓跋鲜卑”的由来。 根据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发现与研究,曾经建立了北魏王朝的拓跋鲜卑人,最原始的发祥和居息之地叫“嘎仙洞”①。嘎仙洞是大兴安岭地区优选的天然山洞,具体位置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北10公里处。这个天然的大型山涧在大兴安岭北段很好的东面,嫩江上游西岸支流甘河北岸噶珊山半山腰花岗岩峭壁纸上。 这个掩映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巨大石洞,洞口朝西南方向敞开,外形略呈三角形,洞口的前面有比较平坦的石台,有利于人们出出进进和生存活动。该山洞南北进深约有92米,东西最宽处约有28米,洞顶优选处离地有20多米,若此粗略一算整个山洞面积约有2576平方米。嘎仙洞之内往里便渐行渐上坡,整个洞内依次可以划分为前厅、大厅、高厅和后厅等四个大的活动空间。洞内中央处开阔平坦,颇有气势,幽邃雄奇。“大厅中央有一块不规则的巨石,底下有三块石头承托,被称为‘石桌’”①,是原始生活时的大石板,这也明显地显示着古代东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巨石文化”现象。 P24-2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