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清皇陵之飘摇的崇陵

大清皇陵之飘摇的崇陵

  • 字数: 1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 作者: 徐鑫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075498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亲历,亲见,亲闻,亲探! 清朝陵寝专家徐广源先生审定! 一本书读懂光绪陵的建筑规制及格局 跨越110余年,揭秘崇陵营造、被盗始末及地宫开启、清理之谜 100余幅珍贵图片,大量史料档案,直击光绪陵考古现场
内容简介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大清帝国被软禁了十年之久的光绪皇帝在痛苦中死去。民间传说他是被人所害,真相到底如何?光绪皇帝生前为什么没有营建自己的陵寝?光绪帝陵寝为什么成为清西陵中专享被盗的皇帝陵寝?光绪皇帝地宫清理过程中发现哪些不解之谜?本书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国家图书馆浩瀚的档案和史料,大量阅读清代史籍和清人笔记,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带领读者深度接触被尘封的历史真相,揭开历史谜团,还原一个客观真实的历史原貌。
作者简介
徐鑫,男,满族,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人。自幼爱好历史,对清朝陵寝兴趣尤其浓厚。1993年8月起在清东陵工作,长期致力于清朝陵寝的研究、保护和发掘。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性文章,出版《悬念康熙陵》《大清皇陵私家相册》及《守墓笔记》清帝陵卷系列等二十余部专著,其中清帝陵卷系列影响深广。
目录
序章
第一章 触摸清西陵
清西陵的来历
“父子分葬”
第二章 皇宫深处的争斗
抱进皇宫的小孩
光绪帝大婚
可叹“囚徒天子”
第三章 聚焦光绪陵
不得不说的一段历史
并不理想的陵址
第四章 死者安息的场所
地宫里的这对男女
皇帝的奉安大典
一个迂腐的老头
宁静被打破
第五章 地下宫殿悄然打开
由泰陵转战崇陵
发现金刚墙
推开半开的石门
第六章 地宫里面的困惑
石门菩萨胡须之谜
历史在演变
地宫藏宝之谜
第七章 地宫里的意外收获
一位记者的考古回忆
打开棺椁
金井中的惊喜
第八章 揭开光绪帝死亡真相
化验尸骨的困惑
现代科学手段的介入
参考文献
摘要
     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先后在关内建了两处建筑规模宏大、装饰豪华的皇家陵墓群,一处是清东陵,另一处是清西陵。在一次偶然的考古发掘中,清西陵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也让这座一直神秘莫测的清朝皇家陵园揭开了遮盖已久的面纱…… 清西陵的来历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梁格庄西,是清王朝在关内开辟的第二处皇家陵园。清西陵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到1915年崇陵建成,历时一百八十五年,建有皇帝陵四座、皇后陵三座、妃园寝三座、亲王园寝二座、阿哥园寝一座、公主园寝一座。其中葬有四位皇帝、九位皇后、五十七位妃嫔、二位亲王、六位皇子皇孙、二位公主,共八十人。 清西陵是一处山川秀丽、景色优美的风水宝地。雄峻的永宁山层峦飞翠,叠嶂腾辉,犹如一道天然的围屏矗立于陵区北面,成为西陵之祖山。陵区西侧是位于太行山东麓、有名的西陵八景之一的云漾山,层峦叠嶂,蜿蜒起伏。东面的金龙峪等山峦盘旋远去。元宝山作为泰陵的朝山端峙陵同之南。元宝山的东西两翼东华盖山和西华盖山,巍峨耸峙,成为陵区南屏障。在大红门两旁又有九龙山和九凤山东西对峙,如天然门阙,其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陵口。西面的拒马河奔腾咆哮,波涛汹涌。南面的易水河清波粼粼,潺潺流淌。整个陵园群山拱卫,众水环流。陵园之内,数以万计的苍松古柏形成了一望无垠的翠海,遮天蔽日,松涛阵阵。在红墙、黄瓦、拱桥、石雕镶嵌于万顷绿涛碧海之中,飞金耀日,富丽堂皇,博大恢宏,气象万千。整个陵区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清西陵称得上是将陵寝建筑的人文美与山川形胜的自然美有机结合的杰出典范。 有名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曾对中国的皇陵高度评价道:“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伟大的例子。”“在门楼上可以欣赏到整个山谷的景色。在有机的平面上深思其庄严的景象,其间所有的建筑,都和风景融汇在一起,一种人民的智慧由建筑师和建筑者的技巧很好地表达出来。”以上的称赞绝不是李约瑟先生偏爱中国皇陵的一家之言。有许多西方学者都敏锐地发现:追求山川自然形势的完美,细心探究自然景观美与人文景观美的有机结合,使整体环境景观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形成神圣、永恒、崇高、庄严、肃穆而又充满生气的纪念气氛,正是中国古代陵寝建筑艺术成就的突出特点。 清王朝入关后在关内建造的第一座皇家陵园为清东陵,它位于今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以西,始建于康熙二年(1663),完工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历时二百四十五年,陵园面积二千五百平方公里,建有皇帝陵五座,皇后陵四座,妃园寝五座,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孝庄、慈安、慈禧等十五位皇后,一百三十六位妃嫔,一位皇子,共一百五十七人。陵同外围还建有皇太子、王爷、公主、大臣、保姆等大量陪葬墓。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优选、葬人最多、布局最规整的古代皇家陵同之一。 清东陵和清西陵都是清王朝入关后所建的大规模陵园,均是风水宝地,上吉佳壤,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有了清东陵,又何必再建清西陵呢?要讲清这个问题,说来话长,这一切还得从清朝入关首建清东陵的孝陵说起。 明崇祯十七年(1644)初夏,久居关外的满族政权在明朝驻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接引下,越过山海关,打败了已经占据北京的李白成农民军,迅速占领了北京城。同年九月,皇太极第九子、不足六岁的福临被迎接进京,入主紫禁城。十月初一日,福临在臣僚的簇拥下登基做了皇帝,正式宣告大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并改年号为“顺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将皇陵建在京畿一带,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又便于祭祀。新宾县的赫图阿拉原是后金的第一都城,清太祖努尔哈赤将祖陵建在赫图阿拉附近。后来他的势力逐渐壮大,迁都辽阳,又在辽阳附近的阳鲁山兴建东京陵。不久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努尔哈赤的福陵和皇太极的昭陵都建在了沈阳近郊。清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后,又将皇陵定在了京师附近,即河北遵化昌瑞山下的清东陵。清朝在清东陵建的第一座皇陵是顺治帝的孝陵。孝陵选址在昌瑞山下,有一个这样的故事。P17-2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