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超级国宝(全2册)

超级国宝(全2册)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刘钰婷 等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5594534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8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透过100件沉甸甸的中华国宝,感受6000年活生生的中华文明! ◆ 50位国家一级博物馆主讲人,携20年经验精讲国宝的传奇,带你领略中华文明的光辉灿烂。 ◆精选40多家国家一级博物馆的100件镇馆之宝,涵盖钟鼎铭文、琴棋书画、金石玉器等收藏门类。 ◆ 500张全彩高清大图,360°鉴赏后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长信宫灯、金瓯永固杯等国宝的精彩细节。 ◆ 全书采用裸脊锁线装帧,可180°平摊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由喜马拉雅艺术畅销榜前列、评分9.8分的音频节目《国宝来了》结集而成。50位中国一级博物馆的主讲人,共同为您讲述100件超级国宝的传奇故事。这些国宝分别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40多家博物馆,涵盖钟鼎、书画、金石玉器等多个收藏门类,代表着中国从远古到近代的艺术成就。本书内容重点分析国宝的规制、技艺、铸造特点和文化背景,深入揭示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细数中华文明“美的历程”,展现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演进,进而启发人们共同守护国宝、传承文明。
目录
上册
旧石器时代
01 百色手斧
人类最早的标准化工具
新石器时代
02 人面鱼纹盆
半坡先民绘画艺术的优选成就
03 尖底瓶
又神秘又有趣的史前造物
04 红陶兽形壶
大汶口文化的典型代表器物
05 女神头像
5500年前祖先的形象
06 十二节人面纹大玉踪
良渚文化时期神权的主要象征物
07 十节玉琮
3000年前古蜀金沙人对外文化交往的重要物证
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
08 “太阳神鸟”金饰
古蜀人迷恋的圣物
09 立鹿四足青铜版
中华甗王
10 亚醜钺
最壮观和精美的商代青铜钺
11 商代乳钉纹编铙
金石之音
12 后母戊鼎
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13 四羊方尊
中国青铜器宝库中首屈一指的珍品
商代晚期
14 青铜大立人像
世界考古目前发现的同时代优选的青铜人物雕像
15 青铜纵目面具
三星堆面具的典型代表
16 三星堆青铜神坛
承载占蜀人宇宙观念的祭祀重器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17 夔纹铜禁
“青铜器之乡”出土的体形优选的铜禁
18 晋侯鸟尊
晋国诞生的很好见证
19 大克鼎
晚清“海内青铜器三宝”之一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20 吴王夫差矛
古代兵器带给我们的优选启示
21 越工勾践剑
天下第一剑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22 战国水品杯
国宝——绝对的国宝
23 错金银四龙四风铜方案座
战国时期青铜技艺的巅峰之作
24 鹰形金冠饰
匈奴优选统治者的佩戴之物
25 羽人竞渡纹铜钺
越文化的典型之器
26 银卧鹿
匈奴王族雕刻工艺的杰作
27 牛虎铜案
神秘古滇国的特殊图腾
28 兽首卡带钩
古代精美的“皮带扣”
29 商鞅方升
商鞅变法的重要物证
先秦时期
30 (陈仓)石鼓
中华第一古物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
31 石犀
年代最久远的大型圆雕
32 骑兵鞍马俑
秦代骑兵的真实形象
33 秦剑
秦俑坑中的秘密武器
34 秦陵彩绘铜车马
青铜之冠
35 秦始皇陵
揭秘秦始皇陵考舌勘探成果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36 东平汉墓壁画
沉寂千年的占墓丹青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37 经穴漆人
最完整的漆制经穴人体医学模型
38 翔鹭纹铜鼓
名副其实的“民族文化瑰宝”
39 羽纹铜风灯
西汉时期的环保灯具
40 “朱庐执刲”银印
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管理与
统治的最早见证
41 三件女性陶俑
汉代女俑的典范之作
42 金缕玉衣
我国考古发掘的第一件保存完整的汉代玉衣
43 长信宫灯
汉代灯具艺术的杰作
44 西汉彩绘杂技乐舞陶俑
汉代百戏表演和观赏场景的真实再现
45 丝缕玉农
汉越交融的重要历史物证
46 文帝行玺
南越王墓的镇墓之宝
47 错金铜博山炉
自带“仙气”滤镜的错金铜博山炉
东汉(公元25—220年)
48 东汉铜车马
集精美与夸张于一身的铜车马
北魏(公元386—534年)
49 木板漆画
北魏时期高等级贵族家居中最主要的陈设
50 北魏石佛造像
皇权政治在佛教造像中的实物体现
下册
南朝(公元420—589年)
51 南朝神兽
南朝地下王国的“守门人”
北齐(公元550—577年)
52 北齐娄睿墓壁画
北齐时期的绘画真迹
唐(公元618—907年)
53 《虢国夫人游春图》(宋代摹本)
真实再现大唐盛世的艺术瑰宝
54 越窑荷叶盏托
越窑青瓷中难得的精品之作
55 唐代胡旋舞石刻墓门
再现大唐盛行的胡旋舞
56 《羯摩经》
现存最长的敦煌手写经卷
57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
李世民、玄奘、王羲之联袂打造的重量文物
58 昭陵六骏
唐太宗李世民深爱的六匹骏马
59 三彩腾空马
全国仅此一件四蹄腾空三彩马
60 小雁塔
千年古刹所蕴含的中国智慧
61 店菱花打马球铜镜
唐代铜镜中难得的珍品
62 青釉寒食元无火瓷壶
海上丝绸之路的明珠
63 越窑青瓷皮囊式壶
越窑青瓷中皮囊式壶的孤品
五代(公元907—960年)
64 彩绘散乐浮雕
穿越千年的盛唐之声
65 秘色瓷莲花碗
秘色瓷标准器
辽(公元907—1125年)
66 契丹文八角铜镜
契丹文镜面优选、文字最多的一面铜镜
西夏(公元1038—1227年)
67 鎏金铜牛
西夏陵的神秘文物
宋(公元960—1279年)
68 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
一尘一佛刹,一叶一释迦
北宋(公元960—1127年)
69 真珠舍利宝幢
佛教艺术珍品
70 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二赋》卷
传世东坡墨迹中稀有之品
71 《赵佶草书七言诗纨扇》
赵佶的草书真迹
72 范宽《雪景寒林图》
北宋大家范宽笔下的稀世珍宝
……
摘要
     今天我要为您介绍的是—件看似毫不起眼,却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的文物,它就是百色手斧。 “百色”是广西的地名。也是这件文物的出土地(百色盆地)的名称;而“手斧”则是一种常见的史前石器。但它看起来与天然的石块差不多。然而.在2000年,百色手斧登上了世界有名的学术杂志(《科学》(SciencP)的彩色封面。为什么这种粗糙的石器可以成为权威学术杂志的封面呢?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84年前。 百色手斧挑战“莫氏线”理论 84年前,美国哈佛大学的有名人类学家莫维士(Hallam L.Movius)带队到东南亚考察时,在缅甸北部等地区发现了大批仅单面打制的石器。根据东亚石器的特点,以及其与欧洲、非洲文化存在的不同,他在欧亚大陆的中部画了一条有名的“莫氏线”,并提出“两个文化圈”的理论。他将旧大陆早期人类划分为两种不同文化的拥有者:—种人类掌握了进步技术,能打制工艺复杂的壬斧,如欧洲、西亚和非洲阿舍利时期的典型石器;另一种人类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只会打制粗陋的砍砸器和使用未经加工的石片。这条无形的“莫氏线”将西方(非洲、中东和欧洲)灵巧的直立人同他们不那么聪明的东方(亚洲)兄弟分隔开来。莫维士进而把亚洲大陆贬低成文化上“保守的、滞后的边缘地区”。他解释说,在过去200万年间亚洲气候保持稳定,林区面积少有变化。这种环境对生活在那里的人类缺少刺激,使他们不思进取,世世代代都处于死水一潭的状态,大型工具生产的规范性所表现出的人类较高的筹划和技术能力在东亚并不存在。 尽管一些考古学家不同意“莫氏线”理论,但东亚的确缺少能够体现人的行为能力和技术进步的早期石器。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考古学界一直认为:东方的早期人类文化远远落后于西方。 然而,随着近现代东亚旧石器考古特别是中国工作的开展,大量的文化遗物出土,对“莫氏线”理论提出了挑战。 1973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队,在广西百色盆地西端发现一处旧石器遗址。随后几年里,地方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将遗址的数目增至几十处,采集石器的标本增至数千件。从那以后,百色盆地就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 百色盆地是广西西部的新生代盆地。在盆地内的老第三纪湖相地层之上,广泛发育一种很有特色的、由河流堆积演化成的第四纪砖红壤层。这种酸眭堆积没有保全动物化石,却保全了大量打制石器。 1986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专家,在从百色盆地采集回来的石器标本中,惊奇地发现,这些石器中有与西方阿舍利文化相同的手斧! 在百色盆地发现手斧,证明东西方的早期人类文化并无差异。那么,百色手斧出现的年代有多远?能不能成为挑战“莫氏线”理论的有力证据呢?1993年,考古工作者在百色盆地西部的百谷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终于发现了一种与石器共生的,并且可以澄清石器年代的特殊物质——玻璃陨石。 据地质学家推测,几十万年前,一个巨大的陨石撞击了亚洲的东南部,碰撞形成的玻璃陨石散落到了百色盆地。当时在盆地活动的人群,利用河滩的砾石制作石器。落下的玻璃陨石和石器一起被后来洪水所沉积的淤泥覆盖,较为地埋在地层中。因此,玻璃陨石形成和落地的年代,就是与它们同层位的石器被制作、使用和丢失在地上的年代。 中科院考古专家们立即对玻璃陨石进行同位素年代测定,得到的同位素年龄为距今73.3万年。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心又通过“氩氩法”(—种准确的测年手段),测出玻璃陨石的近期新同位素年龄是80.3万年,并明确指出百色旧石器是—个具有阿舍利技术的旧石器时代初期的石器工业。这—研究成果打破了统治学术界长达半个世纪的“莫氏线”理论,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但是,与此同时,百色旧石器的研究结果也受到相关学者的质疑。质疑的焦点是:百色盆地发现的具有传统阿舍利技术的手斧大多不是通过考古发掘所得,而是在地表发现的。这意味着玻璃陨石虽然和百色手斧在一起,但不排除人为搬动或者别的外力作用。因此,玻璃陨石的年代有可能比百色手斧早。 为了锁定百色旧石器的年代,考古工作者又开始了更为艰难的搜寻。从2001.年到2004年,中国科学院、广西自然博物馆和右江民族博物馆等单位的考古工作者,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广西百色市澄碧河水库区的枫树岛找到一处更为理想的旧石器遗址。他们在距地表50厘米的深槽原生网纹红土中,发现了1件手斧和1件玻璃陨石;在探方中发现4件手斧和11件玻璃陨石,以及近百件手镐、石核、石片等石制品。整个文化层厚约1米,玻璃陨石位于文化层中部。出土的玻璃陨石表面锋利,没有搬运磨蚀的迹象。5件手斧均为两面加工,原料为沙石和火山岩,上面保留了网纹红土留下的印记,与百色盆地其他遗址发现的手斧相似。这一遗址发现的手斧与玻璃陨石处于同一层位,都是距今80.3万年。这为进一步确认百色手斧的年代提供了更为确凿的证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