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家有党员

家有党员

  • 字数: 48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363747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8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红色承载信仰,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和党员的传家宝,聆听亲人讲述家中的党员和党员在家中的故事生动诠释共产党的家庭、家教、家风和守初心、担使命的家国情怀,让大家看到淬炼在优秀共产党身上的精神品格,让红色家风代代相传!
目录
文秀的青春之歌
心怀爱国情 笃行报国志
她是我心中永远的刘三姐
我的妻子是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
余热暖故土
父亲的心愿
愿做党旗领航下的夫妻档
我的丈夫景教:化作明灯耀山乡
我有个值得骄傲的女儿——韦姗姍
家有党员,真好!
我在广西挂职的爸爸
越来越好
维和蓝盔的坚守
我家有位"新"党员
父亲的坚持与弟弟的梦想
"我的行医路,要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摘要
     文秀的青春之歌 口述:黄爱娟(黄文秀的姐姐) 记录整理:覃蔚峰 妹妹文秀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2月25日,我和父亲应邀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当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的那一刻,坐在台下的我和父亲情不自禁流泪了。 代文秀领奖归来,父亲难掩激动:“我要用文秀的事迹教育子孙后代,让他们听党的话、跟党走,把青春献给家乡、献给祖国。” 感党恩,把理想信念写在行动上 我们家原来住在百色市田阳区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那里缺水少地、交通困难。20世纪90年代,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父亲带着我们一家老小离开贫瘠的大山,到县城附近开荒种田,并扎下了根。 “感谢党和政府,帮我们协调安排了耕地,对我们家来说这是大恩。”在父亲的心里,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家人才告别了贫瘠的大山的,这一恩情必须回报。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文秀知道,只有奋斗进取,才能改变命运,才能报效祖国。自立自强的文秀从小努力上进,立志到外地求学。 2008年,文秀考取山西长治学院,临行前,父亲对她说:“没有共产党,我们家不可能脱贫,更不可能有今天的生活,所以到学校,你一定要努力,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于是,入学军训刚结束,文秀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入党申请书。“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追求才会更远大。我迫切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没有政府的扶贫资助,家里不可能供我来上大学。我选择读思政专业,选择加入党组织,是发自内心的”。她的申请书深隋而坚定,虔诚而执着。2011年6月,文秀如愿光荣地加人了中国共产党。 文秀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所以当她靠着党和政府的帮扶一步步读完初中、高中和大学,走出大山,走到首都,增长了学识,开阔了视野后,她却立志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从她的硕士论文《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中德育资源的开发——以传扬歌校本课程开发为例》不难看出,她的心一直在家乡,在养育她的大山里。 在北京读研究生那几年,我们两姐妹一谈到将来的工作,她就坚定地对我说:“姐,我一定会回来的,一毕业我就回来。”有同学问过她:“为什么要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偏偏回到贫穷的家乡?”她回答:“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百坭村贫困户黄仕京也问过她:“大家都说你是北京毕业回来的研究生,你为什么到我们这么边远的农村工作?”文秀说:“百色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我有什么理由不来呢?我们党是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我的使命。” “我来自广西贫困山区,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尽绵薄之力。”文秀毕业时对她的导师郝海燕说。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文秀主动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加入广西选调生队伍,怀着满腔的热忱回到生她养她的家乡,成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一名普通干部,走上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对于文秀的选择,父亲非常理解和支持,父亲在“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这样说道:“党培养了文秀,她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我们以她为荣。” 守初心,用担当实干走好新的长征路 文秀在《扶贫,从“新手”到“熟路”》的文章中写道:“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我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 ‘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两万五千公里,对于文秀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文秀经常以“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我继续前行”来勉励自己、激励队友,不向贫困低头、不向困难屈服,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毅力带领群众攻坚克难。百坭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石山林立,山路蜿蜒陡峭,基础设施薄弱,全村11个自然屯散落在大山深处,有几个村屯离村委10公里以上,最远的达13公里。刚到村里时,有群众认为文秀是来“镀金”的,让她碰“钉子”。贫困户黄邦旋就因未能如愿通过低保申请,拒绝为文秀开门。但她丝毫没有气馁,一次次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不仅讲清讲透各项扶贫政策,还不断激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光荣脱贫。最终,道理讲通了,心气顺畅了,见到文秀,黄邦旋脸上也有了笑容。文秀还为他争取到7000元产业奖补资金,黄邦旋一家通过种水果顺利脱贫。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