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历史演进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历史演进

  • 字数: 38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印文,裴平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50675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互联网金融的历史渊源、主要实践和重大影响都根植于中国大地,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中国的世界有名品牌。本书采用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沿着历史的时间轴,收集大量实际资料,以典型事件为里程碑,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历史演进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和规范期,并且对不同时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业务模式、基本特征和历史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还探讨了中国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金融活动普惠化、金融体系去中介化、金融交易去中心化、金融服务智能化,以及金融业务虚拟化五大趋势。
作者简介
裴平,管理学博士,1993—2002年担任南京大学金融学系主任,2002—2015年担任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2013—2017年受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为南京大学国际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国家精品课程“国际金融学”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险与监管研究”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文献回顾
第一章 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
二、互联网金融特征
三、互联网金融技术
四、互联网金融功能
第二节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孕育
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的对接
二、中国的金融电子化
第三节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史分期
一、历史分期的意义与方法
二、金融功能理论视角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史分期
第四节 相关理论
一、金融发展理论
二、金融中介理论
三、金融功能理论
四、长尾理论
五、网络经济理论
第二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萌芽(1997年7月—2007年5月)
第一节 萌芽期主要业态发展
一、网上银行的萌芽
二、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的萌芽
三、互联网证券、保险和基金销售的萌芽
第二节 萌芽期的特征与动力
一、网上银行萌芽的特征与动力
二、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萌芽的特征与动力
三、互联网证券、保险和基金销售萌芽的特征与动力
第三节 中国互联网金融萌芽的历史意义与重要影响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萌芽的历史意义
二、中国互联网金融萌芽的重要影响
第三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成长(2007年6月—2015年6月)
第一节 成长期主要业态发展
一、电子支付的成长
二、网络融资业务的成长
三、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的成长
第二节 成长期的特征与动力
一、电子支付成长的特征与动力
二、网络融资业务的特征与产生动力
三、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的特征与动力
第三节 中国互联网金融成长的历史意义与重要影响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成长的历史意义
二、中国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重要影响
第四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规范(2015年7月—2019年4月)
第一节 规范期主要业态发展
一、电子支付规范化
二、网络融资业务规范化
三、金融机构互联网化规范发展
第二节 规范期的特征与动力
一、电子支付规范化的特征
二、网络融资业务规范化的特征
三、金融机构互联网化规范发展的特征
四、规范期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中国互联网金融规范化发展的历史意义与重要影响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规范化发展的历史意义
二、中国互联网金融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五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五大趋势
第一节 金融活动普惠化
一、普惠化内涵
二、普惠化表现形式
第二节 金融体系去中介化
一、去中介化内涵
二、去中介化表现形式
第三节 金融交易去中心化
一、去中心化内涵
二、去中心化表现形式
第四节 金融服务智能化
一、智能化内涵
二、智能化表现形式
第五节 金融业务虚拟化
一、虚拟化内涵
二、虚拟化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